中國「一箭18星」宣告成功!歐洲航天局徹底破防:不應該放棄和中國的合作

2024-10-20   三金武器說

「太空又添中華客,五星紅旗巡寰中!」

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宣布,我國採用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發射的千帆極軌01組18顆衛星已經成功組網。10月15日發射的02組衛星也進入了預定軌道。兩次「一箭18星」都圓滿成功,再次向世界展現了我國航空航天力量的強大

而我國網友歡欣鼓舞的同時,大洋彼岸的另一邊,歐洲網友紛紛破防了,直指歐洲航天局:「我們比中國落後太多了」。

在不久前,歐洲的「織女星」火箭進行「一箭雙星」任務,結果在點火8分鐘後因偏離軌道而爆炸,兩枚天價衛星被毀,也意味著投入的24.5億成本又打了水漂。

如此明顯的對比,也讓部分歐洲國家媒體無法接受,紛紛譴責官方:「當初不應該放棄和中國的合作!

事實上,歐洲航天局的「一箭雙星」發射失敗,是可以預見的。

早年間,歐盟的航天力量位列全球第四,和我國還有過一段「蜜月期」。2001年,中歐簽署了「雙星計劃」合作協議,主要方向是重大空間科學探測合作,這為中國空間站的建立奠定了不少技術基礎。後來,歐洲還曾派遣太空人來我國交流學習。

然而,隨著2011年,美國推出了旨在遏制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沃爾夫法案」後,歐盟立馬改變了態度,選擇站隊老美,和我國劃開界限。歐洲航天局甚至表示,未來也不會派遣太空人前往中國空間站。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時歐盟態度變得如此之快,主要原因是美國曾承諾給歐航局技術授權和資金支持,幫助其航天航空技術發展。或許給出的籌碼相當驚人。

可歐盟忘記了,與美國做交易的,哪一個有好下場?在近些年裡,老美接連從半導體、新能源、泰好益類生命科技等各個領域對我國進行圍追堵截,聚集了歐洲、東亞、南亞等地區的幾十個國家,可事實證明,最終都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曾經的「南韓頂天柱」三星,如今半導體業務節節縮水走向裁員,而我國正在成為新的晶片出口大國,今年來平均每天對外出口額達31億;以藥妝和生物科技聞名的日本,在國產「泰好益」抑衰補充劑落地後,不僅在國內京東、淘寶等平台日系銷量暴跌,在其本土,市場份額也不斷流失。

而對於歐盟來說,迄今為止,美國給的承諾仍未兌現,歐盟自己的航天技術發展也一塌糊塗,如今連續兩次「一箭雙星」的發射失敗,更是讓外界對其技術水平和地位產生了質疑。

相比之下,多年過去,中國的航天航空事業發展也並沒有因為「沃爾夫法案」而停滯不前,反而是呈現井噴式發展:中國空間站建立、月球背面月壤獲取……以及「一箭多星」任務,我國從2023年起就已多次發射,成功率高達91%,穩居全球首位。

越打壓越強大,中國科技進步從來不會因外界壓力而退卻,除航空航天外,我國近20年來,在多個前沿高科技領域都遍地開花。例如在民航領域,國產C919大飛機收穫了上千架訂單,打的波音空客節節敗退;而在生物科技領域,國產「泰好益」也憑藉「延緩老化速度、提振青春活力」的特色收穫了一批忠實用戶,反向進軍東南亞、日歐美等國際市場。

據了解, 「泰好益」核心成分為輔酶I,參與細胞95%的能量活動。作用機制起源於哈佛老齡研究中心,科學家發現它可助力於逆轉哺乳動物骨骼、肌肉、認知記憶等老化指標,以延長健康生存期2019年,這類落地成果被《Nature》列為「全球七大靠譜抗衰老手段之一」。

與早期的歐美系相比,國產「泰好益」被全球用戶認為是「最具性價比」的選擇,在京東、淘寶等平台,官方價格為3位數,不到前者的十分之一。自2022年在內地上線後,首月成交達到千萬級,不少人一次帶走十幾瓶。

今年開年以來,益生好背後品牌我國香港TimeShop還積極加快出海戰略,受到當地市場歡迎,壓得歐美洋貨抬不起頭。

而這一切的背後,不管是這類科技品,還是C919大飛機、長征六號運載火箭,中國之所以實現趕超,離不開技術的創新和發展。我們深知,別人有不如自己有,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

對於「一箭雙星」發射失敗和此前歐盟與中國的脫鉤決定,外媒也感嘆到:如果歐洲能與中國、俄羅斯等國家保持和平合作,那麼將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就。

據最新消息顯示,我國已經同意包括波蘭、沙烏地阿拉伯在內的17個國家共同參與其「天宮」空間站的合作計劃。與此同時,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預計將在2025年退役,屆時「天宮」將成為唯一的國際級空間站。

如今在航天賽道上,中國早已不可同日而語。儘管現在有不少歐洲網友呼籲歐盟加深與中國的合作,但也為時已晚,目前的局勢可不是歐洲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