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進攻劉備,城池久攻不下便安營紮寨。一次,曹操手下的謀士楊修聽曹操說「雞肋,雞肋」,他以為曹操的意思是要退兵,便傳令讓手下的人收拾行李,曹操看到此情景非常吃驚,得知是楊修私傳軍令且不滿楊修的才能在自己之上許久,便藉口殺了楊修。楊修的父親楊彪因思念兒子日漸憔悴,曹操詢問過後,楊彪便說「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如老牛舐犢之愛」便有了後來的舐犢之情的典故。
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養育之恩,無以回報。每個人自出生都離不開父母的陪伴,父母讓人們對世界有了清晰的認知,她們是孩子成長路上的不可或缺的人。而對於一部分人而言,一出生就會被父母遺棄,雖然她們沒有親生父母的陪伴,但世界給他們的愛意也從未減少一分。
溫情常在人間,所有善良的人都是世界開出的一朵小紅花,在生活中有很多善良的人在我們身邊,他們平凡卻又高貴,因為善良,所以看不得人間疾苦。他們會對世界獻出自己的愛意,好在世間溫暖的人很多,像河南老農路安邦就是其中一位。
路安邦年輕時是一位戲劇團的工作者,雖然自己的生活也過得一般般,但還是沒有被生活磨滅他的善意。在他52歲那年,因身體原因不得不退出戲劇團,之後他便用自己的積蓄開了便利店,日子平淡倒也安詳。由於自己與妻子沒有一兒半女,生活總是與別人家的熱鬧非凡不同,上天垂憐讓他在雪夜遇到一個女孩。
那天傍晚與平常並無不同,路安邦在回家的路上途徑一條小巷,忽然聽見有嬰兒的哭聲,剛開始並不以為然,以為是自己出現了幻聽,又接著往家的方向走去。聽著那越來越清晰的啼哭聲,他循聲望去便看見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這便是他們的初遇。路安邦看著這個嬰兒心中不免歡喜但轉念一想又替她感到可悲,尚在襁褓就被父母遺棄,所以他不忍心便把這個孩子帶到了家中。
家裡人見他回來抱著一個孩子,非常吃驚,連忙詢問這個孩子的來歷,得知是被撿到的,便想著如何安頓好這個孩子。沉寂了一會兒後,他做了一個決定,他要收養這個孩子。家裡人見他久久無子並且看得出來他很喜歡這個孩子,便也拗不過他只好答應。第二天他便去當地派出所辦理了收養手續,並且給這個孩子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源源,他並不知道這個決定會讓他的後半生雪上加霜。
在所有人都沉浸在有孩子的喜悅中時,路安邦發現這個孩子腰上長了一個「肉疙瘩」,可能也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她的親生父母便拋棄了她。但他顧不得那麼多,當即就帶著這個孩子去了醫院。很顯然這個病不是輕易能治得好的,但路安邦並沒有放棄,一直在帶著源源積極治療。原本他的生活也是能勉強度日,但要給這個孩子治病,只能加重他的生活負擔。
但善良的他哪能想到這麼多,他只想讓源源通過治療跟其他孩子一樣健康成長。經過醫院的全面檢查,才得知這個孩子患有先天性的骨髓栓,這種病極難治療並且花費巨大,可能她的父母就是得知這種情況才放棄了她。對於路安邦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個孩子交給孤兒院,畢竟他的經濟情況也不是很好,顯然負擔不起這筆醫療費。
但路安邦選擇繼續帶著源源治療,雖然她沒有一個好的親生父母,但好在遇見善良的養父從未放棄過她。在這種情況下,妻子也承受不了跟他離了婚,之後他將房子抵押出去,拿出所有的錢給源源治療。十六年里,他一直將源源視如己出,儘管自己的生活大不如前,但他從來沒有苛待過孩子。他年過古稀也百病纏身,人生到了末聲,但他一直擔心源源的生活,畢竟她的生活才剛剛開始。
都說子女是父母前世欠下的債,但對於路安邦來說善良不是湊巧而是選擇,畢竟他有那麼多繼續他安穩人生的機會他都沒有選擇拋棄這個孩子,所以善良的人就是世界在人間留下的一份溫情,讓愛感動整個人世間。
參考資料:
《後漢書·楊彪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52399bfde528aa4494cff298db03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