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軍的流言其實已經傳了好多年了,大圖的微博隨便搜一條都能找到七八年前的報道。
而蕭華也談到,在新轉播合同敲定之後,擴軍談判就會開始,預計聯盟辦公室的相關對話將在今年秋天開始。而目前拉斯維加斯、西雅圖,墨西哥的墨西哥城,加拿大的溫哥華、蒙特婁都是潛在的城市。
除了本土和加拿大之外,NBA也一直考慮在其它海外國家擴軍。蕭華在多個場合表示過,NBA正在考慮在美國和加拿大以外的地區擴充球隊。蕭華也是知道光薅美國、加拿大是不夠的,他們要挖掘全球市場的潛力。
當然海外擴軍有很多實際問題,所以第一步可能也可能邁的太大。像蕭華特別提到了墨西哥城,其實雖然不是美國、加拿大的城市。但實際的距離也不遠,畢竟下一屆世界盃都是美加墨一起搞的。
美國的國土面積也很大,想要橫跨東西海岸,像是從從紐約飛洛杉磯,飛行時間也要5個小時左右。加上紐約、洛杉磯的時差3小時,你紐約上午吃完早飯出發,到了洛杉磯也是晚上七八點了。而紐約飛墨西哥城的時間比飛往洛杉磯還要短。當然這個也是較為極端的例子,不過在墨西哥新增一支球隊,至少在路程上來說問題並不大。
之前有一個美國媒體曬出了一些P圖,比如把新球隊新增到中美洲的巴拿馬、非洲的埃及等。如果真把NBA擴軍到美加墨之外的國家,那NBA就真的太瘋狂了。
基於這個假設,不少球迷都聊了起來。如果是新建一支球隊,那自然是和當年的山貓一樣,每個隊設置保護名單,其餘人供新球隊挑選。不過這國際球隊,估計願意去和不願意去的也是五五開吧,好處鳳尾有機會變雞頭,壞處是離家遠啊。
如果是直接引入一支現成的球隊,再加大引援力度,那像歐洲可是有不少球隊的實力本身就相當不錯的,當然歐洲在這也是不太占優的,相比非洲、美洲,歐洲更遠,時差更大。
在歐洲想看一場NBA,可以說比我們國內球迷看五大聯賽還痛苦,咱們晚上早的7點就能看上一些非熱門場次了,熬熬夜2點多能看上歐冠。但歐洲那邊,像尼克斯這類東部球隊,比賽通常是北京時間上午8:00,而歐洲大多數已經是凌晨1、2點了,要看一場湖人的主場北京時間10:30、11:30的比賽,歐洲人得做好看完比賽天就亮了的準備。
說完了球迷看球的問題,那再說說球員打球的問題。我覺得比賽場次決定的商業因素很多,減少是不可能的,那其實加長一些未必不可。這樣給打國際賽的球隊增加一些調整的時間。
比賽方案可以像季前賽國際賽一樣,一次性去個幾支隊伍,除了分別對陣國際球隊,同NBA的球隊也可以在海外互相交手。賽程上可以松一點,給各隊多一些休整時間。海外的國際球隊打完全部主場比賽、或者一半,就可以直接飛到美國搞個臨時主場打一些比賽,或者就全部打客場。
當然除了如旅行問題之外,文化差異、市場接受度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咱們作為球迷也是圖個樂,簡單的聊聊淺顯的幾個問題,畢竟NBA新增一支球隊的專營權+新建球館,成本可能要70億美元,這裡涉及的問題是多維度的。
不過在嚷嚷了那麼多年後,NBA得擴軍可能真的不遠了。老詹和庫里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到自己未來想成為NBA球隊老闆的願望,而拉斯維加斯新球隊的領跑者是芬威體育集團,而老詹也可能參與其中。先讓我們看看美國本土吧,傳了那麼多年的西雅圖、拉斯維加斯哪座城市會是第31支球隊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