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遊戲引擎屆扛把子之一的 Unity,最近翻車了。
而且,還翻得有點嚴重。
事情起因,是 Unity 官方突然公布了一條消息——
消息內容很簡單,大致意思就是以後要新增收費模式。
自 2024 年 1 月 1 日起,如果是使用 Unity 引擎開發的遊戲,在收入達到一定閾值後,Unity 官方將按照「 玩家的安裝下載次數 」,向開發者收取費用。
按照慣例,先解釋一下。
所謂遊戲引擎,簡單來說就是開發遊戲需要用到的工具,本質上和剪視頻要用到 PR、剪映等工具沒什麼區別。
至於今天聊到的 Unity,更是遊戲引擎中的重量級。
目前的它,不僅是國內外各種中小遊戲廠商使用的主要遊戲引擎,同時也是《 王者榮耀 》、《 原神 》、《 明日方舟 》這類移動端熱門遊戲,以及《 茶杯頭 》、《 奧日 》、《 帕斯卡契約 》等大中型體量單機、獨立遊戲的第一選擇。
按照以往的收費模式,根據遊戲引擎不同,大多是採用分成、訂閱制或完全免費開源只依靠廣告等形式收取費用。
但 Unity 這波操作,屬於是完全顛覆了大夥以往的認知。
收費標準先是定了個檔,分別為遊戲年收入 20 萬美元,和下載 20 萬次。只要同時超過這兩個標準,開發者就需要為每次玩家的安裝付費 0.2 美元。
除非銷量和下載量超過 100 萬,後續費用才會減少到每次 0.02 美元。
最重要的是,這條收費還是新增的,原有的會員訂閱制度、企業 PRO 版收費依然存在,無論對於獨立遊戲工作室還是大廠來說,每年支出都不少,再加上這個新制度,無疑是要多掏一筆錢。
相當於在理髮店已經辦了會員,但 Tony 的每一剪子還要額外收費。
新公布的收費標準表格
對於這種並不合理,且缺少詳細解釋的改動,一大堆用戶和開發者直接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像評論區就有很多人靈魂發問,道出了不少隱患。
比如,Unity 要如何收集玩家的安裝情況( 包括離線狀態下 )、盜版遊戲的安裝如何計算、如何處理惡意刷下載安裝次數的行為、XGP 等訂閱制、雲遊戲服務中又要怎麼收費等,都是以後實施時要面臨的問題。
更直球一點的,比如《 咩咩啟示錄 》開發商 Massive Monster,則直接發推嘲諷,還做了段抽象小動畫,各位可以感受一下。
甚至連平時蠻低調,專門做像素模擬經營的開羅,今天也在 Steam 整了個活。
目前,加入嘲諷大軍的開發商越來越多,甚至還包括了其他引擎同行。
像遊戲友商 Gobot,就火速公布了新的運營策略。
作為一款完全免費開源的引擎,Gboot 表示以後將更依賴用戶和企業捐贈,在保證免費開源和沒有增值稅的情況下,收到的捐贈資金將全數用於員工和更新引擎的成本。
因此,Gobot 還下調了贊助基金的價格。
配合各種新聞報道,Unity 漲價這件事,已經發展得越來越熱鬧。
大夥對這件事的意見之大,已經直接表現在了 Unity 的股價之上。
這兩天內股價總跌幅超 8%,評論區還有不買股票,單純來看笑話的。
很多差友可能好奇,不就是安裝一次收費 0.2 美元,大夥至於這麼生氣嗎?
其實這事兒也有前提,因為去年 Unity 剛漲過一次價,大家咬咬牙忍了,結果越來越過分,自然不爽。
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安裝遊戲這個標準,有太多變數。
舉個例子吧,最近不是《 賽博朋克 2077 》2.0 版本要來了麼,所以上個月我為了測試這遊戲在不同設備上的運行情況,一口氣下載了將近 10 次。
而對於托尼這種每次拿到新硬體,都要下遊戲測幀率的,安裝遊戲更是日常。
假設 CDPR 是用的 Unity,那簡直想哭的心都有了。
況且當今玩家 AFK 後反覆回坑已是常態,更別提還有全球那麼多測評媒體了。
當然,CDPR 是有自家 RED 引擎的,自然無所謂。
但在移動端,每天被下載安裝 ∞次,同為「 性能測試軟體」的《 原神 》和《 王者榮耀 》,雖然均有不同程度的魔改,但實打實用的就是 Unity。。。
以及那些專門靠「 買量廣告」衝下載量的劣質小遊戲,也基本都是用的 Unity,對這些小遊戲來說,現在這麼一改直戳命門。
面對種種質疑,官方最後不得不重新出面,穩定大夥情緒。
比如,後續解釋了新政策只對一小部分成功開發者起作用,畢竟大部分遊戲都到不了 20 萬這個閾值。
而且重新安裝、試玩、雲遊戲也不會計入次數,並強調收費是一次性的。
至於計數的方法,則是在引擎內置一段代碼,與遊戲一起安裝。
而大夥最關心的移動端,Unity 的技術負責人也已經出面答疑。
同樣表示了,重複安裝不會計入次數。
小發猜測這個計數會跟著帳號走,而不是換手機再下載遊戲,就增加一次。
但具體到底是如何計算的,仍然未知,米哈游和騰訊估計現在也是一臉懵,只能靜觀其變。
總之,新的收費政策似乎已經板上釘釘,再多的解釋都是徒勞,為時已晚。
開發者們的怒氣陸續開始紅溫,紛紛表示要換引擎。
寧願花一筆錢移植到虛幻、Gobot 引擎,也不想再在 Unity 的工廠里打工了。
小發和一位開發者朋友的聊天
截止到今天,最嚴重的一件事,莫過於 Unity 說自己收到了死亡威脅。。。
彭博社報道稱,在 Unity 公布定價消息後,被可信的死亡威脅恐嚇,已經嚇得關閉了兩個工作室。
至於死亡威脅的具體內容,咱無從得知。
發送恐嚇預告信的人,也不知道究竟是誰。
如果這事是真的,小發甚至懷疑是哪個匡扶正義的怪盜團乾的。
其實開始的 Unity,並非如此,比起虛幻引擎,甚至非常性價比。
因為 Unity 頂多是以月、年為單位的訂閱制,不像虛幻引擎的分成制度,儘管漲過一次價,但一年一萬多的會員費用,開發者咬咬牙還能堅持用。
而且得益於 Unity 引擎的易用性和泛用性,以及在 2D 畫面上的優勢,能讓它這些年迅速鋪開市場。
現在我們國內的開發者,基本都是鑽研 Unity,公司招人也是招的 Unity 開發工程師,真正用其他引擎的人,對比起來並不多。
招聘軟體上一搜
就能感覺出來其他引擎
和Unity 崗位的數量差距
所以客觀來說,Unity 引擎依然是一款優秀、普及的遊戲開發工具。
甚至,它還存在著一定的不可取代性。
畢竟換引擎這件事,對於大部分遊戲來說都是又耗費精力,又耗費金錢,輕易沒人會願意這麼做。
就是面對這波漲價,小發真不知道 Unity 到底是飄了,還是恃寵而驕了。
本來只是想多賺點,結果現在這麼搞,屬於是直接加速了友商引擎的推廣進程。
咦,它人還怪好哩。
當然,目前最最難受的一件事,還要數那些正在開發中,使用的 Unity 遊戲公司。
他們現在拔劍四顧心茫然,不知道該咋整。
比如《 絲之歌 》開發團隊中的一員 Jack,最近就給一條玩笑帖子點了個贊。
而帖子的內容是:
《 空洞騎士:絲之歌 》也許會因為更換 Unity 引擎,再延遲 5 年發售。
我是真滴服了。
撰文:赤膊朋克 編輯:面線 封面:煥妍
圖片、資料來源:
GT-遊戲行業 7 群、Google圖片、
Twitter、Steam、彭博社、Boss直聘
微博:篝火編輯部、STEAM打折情報、stage1st宅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