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守墓人離世,守護名將袁崇煥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2022-03-09     安慶大同

原標題:最後一位守墓人離世,守護名將袁崇煥390年,了不起的佘家人

1629年,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想要一舉擊破中原防護,袁崇煥聽到消息,率領手下兵馬一路北上分兵留守支援,順利打退皇太極。「初,虜勢張甚。人心惶駭欲遁。自崇煥堅拒,氣始振。」

古代看重孝廉,自古就有父母去,守孝三年的傳統。孝廉是華夏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踐行孝廉的人世代都會被人尊敬。古人也很注重義氣,無愧於祖先,無愧於君主。一個擁有俠肝義膽的人,即使自己落難了,也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一個好的君主或將軍,更會擁有眾多心服口服的追隨者,受到萬人敬仰。

有這樣一家人,他們祖祖輩輩都為一個優秀的將軍守墓,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他們就是佘家一族,最後一個守墓人走了,他們守護名將袁崇煥390年,是了不起的佘家人。袁崇煥,是明代末年有名的將軍,在討伐外族人員的戰事上立下了赫赫戰功。明代末年,滿清崛起。袁崇煥將軍督軍遼東,大破敵人關卡,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正值危難之際,皇太極眼睛骨碌一轉,在崇禎皇帝的耳邊吹起了耳旁風,誣陷袁崇煥勾結滿清,準備叛變。崇禎皇帝信了皇太極的話,判袁崇煥凌遲處死,即刻行刑。古文中有記載過這段歷史,劊子手將其處死以後,百姓紛紛爭搶其肉體,得其肉者,恨不得生吞活剝。得其骨者,就拿刀斧砍碎,只留一個首級。

不知情的老百姓都想以這種方式,發泄自己口中的一口惡氣。這種刻骨銘心的仇恨與敵視,令人不寒而慄。昔日戰功赫赫的有名大將軍,轉眼已是人人喊打的叛國逆賊。就在農曆8月16日的子夜,一位黑衣人悄悄來到西四甘樓塔的空地上,將僅剩幾絲肉骨的骨架小心地放到包裹中,消失在無盡的黑夜。

兩三個時辰以後,就在一個寺廟裡,黑衣人找來了幾位僧人,為亡靈超度,屍體被埋進臥佛寺一戶人家的後院裡,這位黑衣人姓佘,他埋葬的就是大將軍袁崇煥。為袁崇煥收屍的乃是他生前帳下的謀士,佘姓人也。他跟隨袁將軍驍勇善戰,出生入死。深知袁將軍的為人,感念其高義。

即使袁將軍被給予叛國罪,佘義士依舊堅守自己的信念,不願相信袁將軍是通敵賣國的下三濫之人。自己是將軍的手下謀士,受到將軍的恩惠,那麼就要始終對將軍忠心,做一個有義氣的人。他下定決心,要終其一生為袁崇煥將軍守墓。

這位佘姓謀士在臨終前,給子孫留下了三條遺訓。一是把自己葬在袁將軍身邊,與他永遠相伴。二是要佘家子孫世世代代為將軍守墓,像自己所做到那樣。三是佘家子孫永不踏入官場,但要學習,做一個有文化的人。

從此以後,佘家世代子孫都在這裡守墓,死了就一同葬在後院。子孫把後院建成了廣東義園,仍是世代在這裡守候。外人都知道佘家人是守廣東義園的,但也不了解真正的實情。一百多年以後,乾隆皇帝偶然看到了袁崇煥的事跡,深感震驚。他認為袁崇煥實在是難得的忠義之人,決心為袁崇煥平反。

他令士兵到處搜尋,找到了袁崇煥的一個五世嗣孫,為他加官進爵。1831年,在廣東義園的門前,立起了袁大將軍之墓。直到這時,佘家人世代守墓之事才逐漸為人所知。然而自從為袁將軍守墓以後,余家總是世代單傳,生命壽限也不高,都是到五六十歲就得病西去。佘幼芝小的時候能有好幾十間大瓦房,到後來房子越來越小,只能住在20平方米的小房子裡。

袁崇煥的墓被人盜了,一切都和以前不一樣了。佘幼芝的哥哥搬家走了,只剩她孤零零地守著袁將軍的墓。為了這件事,夫妻倆也沒少吵架。佘幼芝認為,祖先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對袁將軍盡忠,幾代人的信念不能在自己這丟棄,390年的堅持更不能就此放棄。丈夫看到如此執拗的妻子,只能選擇妥協。

經過佘幼芝四處奔走,袁崇煥的祠堂被譽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佘幼芝有意讓兒子焦平去紀念館工作,然而不幸的是兒子28歲就因車禍早逝了。佘幼芝悲痛過後,就在祠堂內建了一所兒子的雕像,為兒子改名佘焦平,讓兒子永遠守護袁大將軍。至此最後一位佘家人也走了。

佘家人信守自己的承諾,世代為袁崇煥將軍守墓。在他們的身上,人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忠貞的靈魂。

參考資料:

《明代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3ac26c2fbd01e3ae9acef5c3392f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