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歲985碩士失業送外賣:你瞧不起的低配,才是生活的常態

2023-04-29     精讀君

原標題:38歲985碩士失業送外賣:你瞧不起的低配,才是生活的常態

1

之前,「38歲985碩士失業被迫送外賣」的消息衝上熱搜,讓許多網友直呼不敢相信。

事件的主人公陳濤是川大的哲學碩士,畢業後先在《中國新聞周刊》,後在《南方周末》任職。

因為想有更好的發展,他選擇辭職和朋友一起創業。

但事與願違,創業並不順利。更糟糕的是,創業結束後又遇到了疫情,一下子生活陷入了困境。

最艱難的時候,陳濤靠100多元硬撐著過了一周時間。

為了維持生計,陳濤不得已跑起外賣。只是令他想不到的是,外賣也並不是那麼容易跑。

陳濤坦言:做外賣員的時候,一天就幾單,一單收入就四五元,一天下來也就幾十塊。但一個月的租車費都要700元。

簡單來說,有時一天的收入還不夠租車的費用。

一邊是跑外賣的不順利,一邊是房東催交的房租,還有一邊是自己各種投簡歷的了無音訊,陳濤徹底被擊垮了。

陳濤坦言自己雖然有很好的工作經歷,也有不錯的研究生學歷,但自己投出去的簡歷有97%都石沉大海。

面對未來,陳濤除了彷徨、恐懼、不安,剩下的只有不時湧上的淚水了。

看過一個段子:

「小時候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哭,沒有就爬起來;

長大後摔倒了,要看周圍有沒有人,有就爬起來,沒有就哭。」

多麼扎心啊。

在許多白日裡衣著光鮮的外表下,人們早已藏起了內心的心酸。但只有在一人的時候,他們才敢卸下防備。

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的生活總是負重前行的。

拋開浮華的假象,那些你曾經瞧不起的低配,才是人世間生活的常態。

2

之前,河北邯鄲一群工地工作人員圍著地上的菜就餐的畫面刷屏。

當天,一群工作人員在工地用大鍋煮了一鍋菜,開開心心地準備開吃。

就在這時,一陣風颳了過來,直接將這鍋菜吹翻,一鍋的菜自然也灑了一地。

這群工作人員看著一地的菜,互相望了望,拿起筷子夾了起來。

當事人栗師傅事後直言:他們在工地吃住都在車上,附近也沒有飯店,不吃的話會餓肚子。為了生活也沒辦法,最後都吃完了。

想起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過一段話:

「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

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

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

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

這,就是成年人生活的真相。

不是負擔不起一頓午餐,只是相比之下,他們更要考慮家庭開銷、教育支出……

經歷過社會的種種,他們深知,沒有一個成年人的生活是容易的

3

知乎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到了樓下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其中有位網友的回答特別贊,他說:

「一天忙活完,最舒服的事兒就是到家停好車,賴在裡面。

不慌不忙放個曲兒,慢條斯理點根煙,最後正式開始發獃。

車的兩頭,一頭是功名利祿,一頭是柴米油鹽。

偶爾在中間躲躲,也挺好。」

成人的生活,有時多的是你難以應付的事。無論在外的拼搏,還是在內的經營,無一不牽扯著你的時間、精力。

這就是生活殘酷的真相。

我們能做的,或許就是在感覺撐不下去的時候,停下來歇一歇,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不放縱自己,也不苛責自己。

就如作家路遙在《人生》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為一個不滿意,就灰心。

最後,以下面一段經典對話作為結尾:

電影《風雨哈佛路》中,當女主麗茲通過生活的層層洗禮,最終站在哈佛的獲獎典禮上時,記者問她:「你有如此的成就,是怎麼做到的?」

她回答:「我為什麼做不到?我父母教會我可能。」

記者問:「你為你的過去感到可憐嗎?睡地鐵,吃在垃圾桶旁?」

她淺淺地笑道:

「我為什麼覺得可憐?這就是我的生活。

我甚至要感謝它,它讓我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往前走。

因為我沒有退路,我只能不停地努力向前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282de6a753cf74ac3686804a6485f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