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交易日4次刷新3年多來股價新低 中國中免怎麼了?

2023-10-20     品橙旅遊

原標題:5個交易日4次刷新3年多來股價新低 中國中免怎麼了?

陷入增長困境的中國中免(601888),其股價仍在「跌跌不休」。

10月19日,中國中免的股票以92.83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收盤,總市值為1921億元。這也是繼10月13日股價跌破百元後,中國中免第4次刷新2020年6月5日以來的股價和市值新低。

在2023年市場環境向好、公司業績回升的情況下,中國中免的股價依然反覆探底,並創下年內A股市場的「三個最」,資本在拋售,基金在減持,多家券商機構釋出對中國中免下半年表現的謹慎預期並下調其目標價格……免稅「一哥」中國中免到底怎麼了?

年內市值蒸發超2500億

自2023年1月中旬股價短暫性地創階段新高以來,中國中免的股價便一直處于震盪下行之勢中。尤其是中國中免每一次季度財報數據發布後,其股價都出現一個分水嶺。

  • 1月16日,中國中免的股價一度站上232元的高位。隨後,其股價開始持續下滑。
  • 4月27日,中國中免發布2023年一季度財報。4月28日,中國中免股票收盤價為160.80元,較前一日下跌0.39%。
  • 8月24日,中國中免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8月25日,中國中免股票收盤價107.50元,較前一日下跌3.79%。

面對「跌跌不休」的股價,時任中國中免董事、總經理王軒在2023年半年度業績說明會中表示,二級市場股價走勢受政策、宏觀形勢、行業變化、市場及板塊熱點、投資者心理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目前正全力做好經營相關各項工作,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股東創造價值,並通過各種形式和投資者保持良性的溝通,合理傳導公司價值。

然而,10月8日,中國中免發布2023年度前三季度業績快報。10月9日,中國中免股票收盤價為100.40元,較前一日下跌5.26%,股價創2020年6月底以來的新低。

10月13日開盤,中國中免股價隨即跌破百元,當天收盤價報97.18元,刷新2020年6月5日以來的股價新低。

隨後,10月16日、10月18日、10月19日,中國中免分別以94.88元、94.25元、92.83元的收盤價,持續刷新2020年6月5日以來的股價新低,引發不少投資者的議論。

如果僅看2023年,截至10月19日收盤,中國中免的股價已經創下了年內「三個最」。

一是,年內中國中免股價累計跌幅為57.1%,創下其上市以來的最大年跌幅。二是,如果以2022年末的總市值為標準,2023年以來中國中免的累計跌幅,是所有千億市值巨頭中最大的。三是,2023年以來中國中免市值蒸發2548.36億元,成為年內A股市值蒸發最多個股。

此外,近期北向資金和槓桿資金均在賣出中國中免。

截至10月12日收盤,北向資金年內累計凈賣出中國中免55.95億元。如果忽略今年年初北向資金對中國中免持續凈買入(最多時超過40億元),過去的7個多月時間北向資金凈賣出中國中免超過百億元。

從5月中旬開始,槓桿資金也在減倉中國中免。截至10月13日收盤,中國中免的融資餘額為46.36億元,較5月11日的年內峰值57.35億元,減少了約11億元。

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中國中免機構持股數量由2022年年底的1391家降至2023年6月底的635家,累計持股也由15.25億股降至14.14億股。

另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一季度,64家基金公司減持了中國中免股份,增持(含新進)的基金公司只有9家;二季度,27家基金公司減持了中國中免股份,12家基金公司增持中國中免。

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中國中免的重倉機構包括景順長城基金、華夏基金、中國人壽保險、興證全球基金、華安基金、富國基金等,重倉的知名基金經理包括景順長城基金的劉彥春、華夏基金的季新星、華安基金的許之彥、富國基金的朱少醒、王園園等。

攝圖網

「內外交困」的中國中免

如果說中國中免股價此前大幅回撤的背後有著當初「基金抱團」瓦解的因素,但如今距離「基金抱團」瓦解已經過去了兩年多,中國中免的基金持倉家數也已經趨向穩定,為何中國中免的股價卻依舊還是「跌跌不休」?

在業內看來,近兩年中國中免股價的走弱,即有股市整體行情的客觀因素,也與中國中免所面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有關。

南方地區某證券機構的一位分析師表示,「二級市場不看好中國中免的原因,個人認為是消費滯後於經濟一年,現在市場對經濟的整體信心不足。」

面對近期中國中免的股價反覆探底,多家證券機構均不同程度地下調中國中免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的預測值。

其中,國信證券對中國中免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下調至68.90/90.10/120.38 億元 (此前為 78.07/102.32/133.17 億元);東吳證券對中國中免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下調至68.39/101.63/125.21 億元(前值為 70.95/102.49/126.35 億元)。

瑞銀則對中國中免2023年-2025年各年盈利預測分別下調28%、25%及24%,並將其H股目標價由238港元削至153港元。滙豐則將中國中免H股目標價由每股277港元下調至170港元。花旗將中國中免目標價從243港元下調至183港元。

而在中國中免方面,從近2年來的業績數據來看,已經陷入增長困境的中國中免似乎並沒有找到明顯提振業績的好辦法。

自2022年一季報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9.99%開始,中國中免已連續6個報告期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儘管中國中免2023年第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93.19%,但這個數據是以2022年同期出行受限的低基數為參考基準。

如果說以往中國中免取得一系列輝煌的業績離不開離海南免稅市場的布局,那麼,現在中國中免正陷入一場內外夾擊的困境。

首先,2023年以來,歷年營收占比在60%以上的機場免稅店業務恢復緩慢,但租賃費用增加,且2022年同期租金減免基數較低,這讓中國中免的利潤承壓。以日上上海為例,其2023年上半年營收81億元,但營業利潤僅兩千餘萬,這意味著中國中免在上海機場租金方面處於劣勢。

其次,根據中國中免的計劃,2023年下半年會繼續致力於清理不良庫存,儘管長時間、大範圍的降價促銷有助於清理中國中免在過去匯率高位時期採購的大量產品,但營業成本的攀高,也讓中國中免的利潤承壓。

再者,綜合海南省商務廳、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海口海關的統計數據,2023年1-9月,離島免稅人均購買金額同比下降17.3%至6655元,人均購買件數同比下降31.8%至7.9件。這對主要業務市場和業績增長重要貢獻都在海南市場的中國中免來說,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最後,隨著2023年出入境政策優化和國際旅遊的回歸,許多過去三年因消費回流選擇在海南購物的遊客又再度重返韓日等國家,市場也因此對中國中免的質疑聲不斷,認為消費外流將會影響離島免稅業績。

「海南省2022年至2023年上半年的旅遊業數據與中國中免的經營數據對比出現了U字形結構的變化趨勢,也就是旅遊業數據表現出強勁上升趨勢,而業務主要布局在海南的中國中免經營數據表現為斷崖式沉降趨勢。」暨南大學旅遊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董觀志教授分析認為,這種U字形結構隱含著旅遊消費的結構性調整或者降維式漂移,即受物價、供給關係等因素的影響,旅遊過程中的吃住行游等剛性旅遊消費開支持續走高,而購娛等彈性旅遊消費被旅遊者集體無意識地壓縮。免稅商品一般屬於價格較高的奢侈品或高端物品,性價比的邊際效用比較低,因而被旅遊者忍痛割捨掉。

攝圖網

有業內資深專家認為,目前國內的旅遊消費還處於恢復的階段,更多的是把原來一些被壓制的需求給疏導出來,新的甚至是更高的旅遊消費需求能否被激發出來,還需要時間去觀察。此外,國內免稅企業的主戰場都在海南,如果不能把海南免稅市場這個蛋糕做大,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中國中免的業績勢必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北方地區某券商機構的一位分析人士表示,眾所周知,中國免稅業發展的核心和底層邏輯是海外消費的回流。從短期內看,離島免稅和口岸免稅在經濟、政策、市場、消費群體等方面都面臨著比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便是2025年前海南開啟全島封關運作,屆時會否對中國中免的市場份額產生影響,現在還不得而知。中國中免需要思考,如何減少依賴離島免稅和口岸免稅可能會對其未來的發展造成風險,並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

市內免稅店購物習慣有待養成

針對離島免稅格局已趨穩的局面,開設市內免稅店成為中國中免在過去幾年裡的新重心。

多家券商機構也普遍認為,市內免稅店將有望成為中國免稅行業下一階段重點發展方向。

相對於機場免稅店、邊境免稅店、境外免稅店而言,市內免稅店最獨特的優勢就是空間大、品類豐富、購物環境好,且消費者有充足的時間去購買商品。

「現在的市內免稅店的優勢還有待進一步發揮。」上述業內資深專家表示,「比如說,我們的國產精品的進入,與有稅商品的配合等都需要更多的工作,這也都是市內免稅店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實際上,與海南離島免稅相比,中國中免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市內免稅店業務無論是在聲量還是銷量上,均表現平淡。

在大眾點評網上,中國中免北京市內免稅店(藍色港灣店)有156條評價,「購買條件門檻高」「商品種類少」「價格並不美麗」「持外國護照才可以試用」「門店冷清」等詞語,成為了2021年至2023年期間消費者對該店的主流評價。

針對市內免稅店業務,中國中免表示,國家部委的政策是值得期待的,會繼續推進。同時,公司自身做好了品牌招商、落地選址、人員籌備、信息系統等的準備,靜待政策落地。

然而,市內免稅店涉及到文化和旅遊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財政部等相關部委,它的政策落地將面臨著諸多不確定性。

另據了解,市內免稅規模的成長主要與中高端消費和出入境游密切相關。受當前外貿波動、經濟下行、就業回落和預期不振等周期性因素疊加結構性矛盾影響,降維打擊了需求端的旅遊消費內驅力。

上述業內資深專家認為,從目前國民的消費習慣來看,絕大部分國民的市內免稅店購物習慣還有待養成。

「中高端的消費願景需要經濟增長和消費信心的支持,而且是可持續的高邊際效用支持。在我們沒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之前,這種支持可能都充滿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也就是潛在著可以預見的風險。」董觀志說。

10月19日下午,中國中免發布公告,董事會選舉王軒先生為公司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

中國中免的股價何時觸底反彈?中國免稅龍頭的故事,在2024年還能再次創造「資本神話」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083d06c43227428900583e7edd2369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