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張華為總裁辦電子郵件截圖火了。
根據網上流傳的這份郵件的部分截圖顯示,華為制定了2019屆頂尖員工年薪制方案,8位2019應屆博士生年薪89.6萬起步,最高的年薪達到了201萬。
截圖被網友廣泛轉發,引發了網友的評論熱潮:
知識改變年薪!
華為年薪真的好高,果然還是讀書有用
然而就在我們羨慕這些優秀畢業生們的時候,網上有人扒出的高薪博士生簡介,再一次刷了屏。
查詢了下這八位應屆博士的信息(如有遺漏,歡迎大家在留言里補充說明) :
1、鍾釗,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萬人民幣/年
方向:人工智慧(CV,NAS)
學歷:華中科技大學軟體工程2010級本科,中國科學院大學2014級碩士生、2016級博士生,培養單位是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碩博階段攻讀專業都是「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2、秦通,博士
年薪制方案,182-201萬人民幣/年
方向:機器視覺SLAM
學歷:2015年獲得浙江大學控制系學士學位,香港科技大學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畢業。學生時代就在IEEE TRO、ICRA、IROS、ECCV等國際頂級期刊和會議發表多篇論文,獲得IEEE IROS 2018最佳學生論文獎
3、李屹,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萬人民幣/年
學歷:北京大學數學學院碩博連讀生。
4、管高揚,博士
年薪制方案:140.5-156.5萬人民幣/年
學歷:浙江大學本科(竺可楨學院),浙江大學博士
5、賈許亞,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學歷:東北師範大學本科,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直博)。
6、王承珂,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學歷:北京大學本科,北京大學電子信息科學類專業博士,2006年全國青少年信息學聯賽一等獎。
7、林晗,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學歷:中科大本科,中科大計算機專業博士
8、何睿,博士
年薪制方案:89.6-100.8萬人民幣/年
學歷: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所,計算數學專業
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止一條,可是讀書學習,卻是其中最快的捷徑。
02
學歷,從來都是能力最好的證明
網上曾流傳著這樣的一張圖片:
這場被稱為東興的飯局,聚集了當時各行業的頂級大佬,而且個個身價過億,網友紛紛調侃:這是一場上百億的飯局
美團創始人王興、滴滴出行董事長程維、快手宿華均畢業於清華學府;以小米崛起的雷軍畢業於武漢大學;而占據電商一席之地的劉強東,則畢業於著名的人民大學;靠這今日頭條一鳴驚人的張一鳴,母校則是南開。
武大、人民大學紛紛上榜,清華、廈大上海交大也不堪落後,根據網友翻出的信息,所有的大咖畢業院校全是211、985,而且大多數是國內頂尖院校。
我們不得不承認,成功絕不是偶然,而那句「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也不完全準確,他們光鮮亮麗的背後,是豐富的知識儲備、是更廣闊的的大視野。
根據這張圖片來看,學歷越高、收入越高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而所謂的讀書無用論的論調,也在絕對的數據面前不攻自破。
從之前的讀書無用論盛行,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渴望考進名校,進入更高學府深造,其實我們越來越明白:學歷不是目的,卻是敲門磚,讀書不是唯一,卻是成功最快的途徑。
兩年前,考研名師張雪峰和企業家馬丁在《超級演說家》的一番爭論火爆網絡,在戳中無數人痛點的同時,也讓我們重新思考起了讀書的意義。
節目中,面對張雪峰老師應該先考研、後就業,先努力提升自己學歷、知識的言論,嘉賓馬丁當場進行了反駁:我告訴你我的公司沒一個重點的!」
面對馬丁的質疑,張雪峰老師霸氣回應:「所以你不是世界500強!」,一語中的,讓馬丁頓時語塞,贏得了陣陣掌聲和喝彩。
人們總說學歷不代表能力、學歷根本就只是一張薄紙,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學歷的背後,是素養、是能力、是視野、是不同的認知層次,就像張雪峰曾說過的一句話:在中國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都告訴你學歷不重要,但是他們不會去齊齊哈爾大學招聘!
學歷不代表能力,卻終究可以反映能力,讀書不是目的,卻可以豐富你的人生。
03
努力讀書,才是成功最快的道路
今年高考季,衡水中學再次刷了屏。
從每天長達十八個小時的學習做題,到每一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的魔鬼訓練;從幾乎每天15張試卷的瘋狂練習,到每一次排名的懲罰獎勵,這所被稱為高考工廠的中學,成為了很多學生的噩夢。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所學校,每年本科上線率高達80%,常年包攬全縣,乃至全省文理科狀元,2018年清華北大錄取學生為214人,其中99人被保送,進入清北的人數全國第一。
沒有人願意吃苦,也沒人願意承受這樣的魔鬼教育方式,只是對於很多人、尤其是寒門的孩子來說,努力讀書是他們唯一能選擇的道路。
央視名嘴白岩松曾說:
孩子,除了上學,真的是沒有其他的路能走,考試不是唯一的路,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不讀書,你拿什麼和別人拼?
這個社會從來都不缺廉價勞動力,沒有知識、沒有學歷,成功幾乎痴人說夢。
龍應台在《親愛的安德烈》中給兒子的一封信中說道: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