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王,在一家企業做主管,領導一直對他不錯,有事直接安排他,口氣也很隨意,上下級關係比較默契輕鬆。但不知從哪一年開始,小王就發現,領導有事不再直接找他,而是讓另外一個同事轉達。開始他並不太在意,但三四次之後,引起他的警覺。主動從側面找領導,委婉又半開玩笑地問:「您怎麼開始隔山打牛啦?」,領導吞吞吐吐告訴他,有人說他背後拉領導虎皮做大衣,寓意為狐假虎威。小王立即就明白有人挑撥離間,而領導卻刻意迴避他。
小王因此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他找到我,我就給他分析了一下這事,或許大多數職場人都遇到過這種事。
那麼,領導有事不直接找你,而是通過同事來聯繫你,這到底是套路還是關照?我們又應該怎麼應對,才能更好的和領導相處呢?
01 領導不直接找你的3種反面原因
領導讓同事聯繫你是偶爾為之,還是突然變得比較反常?如果只是領導順便為之,別太在意,何必這麼累呢?如果領導轉變了過去的方式,比如,以前都是直接找你,現在故意隔離你。你還是要小心為上。
第一,領導從內心裡排斥,根本不願意見你
領導刻意迴避你,說明領導不信任你了。首先反思你自己是不是做了不該做的事情,讓領導不信任你了。其次反思是不是有人告黑狀,讓領導誤解你了。如果是你做了錯事,可以主動向領導坦誠道歉,不要怕丟人,領導也是人,你坦誠一些,領導也會坦誠一些。如果有人告了黑狀,一定要早發現早解決,否則會日久成疾,成為你們之間的疙瘩,時間長了,雙方都懶得解開了,關係就散了。
第二,領導看著你不順眼、或者對你有很深的成見
領導討厭你,甚至是防著你,根本不願意直接與你產生關係。這個局面是最難受的。也許是領導厭惡你的行為,不願意與你打交道。也許是領導看不上你的人品,有意識地躲著你,不想與你接近。這種局面,你更要積極主動地修復,讓領導多了解你,讓領導重新認識你,也許不打不成交,讓領導覺得以前是誤會你了,反而容易拉近關係。
第三,說明你與領導的關係不如同事
如果領導偶爾的一兩次讓同事聯絡你,這很正常,因為領導畢竟有這個權力,也有可能當時同事正在和領導溝通、互動。領導順勢讓你的同事聯繫你了。
但是,這種情況成了常態,那就幾乎不用想了:
你與領導的關係,不如你的同事與領導的關係更近、更鐵。
關係不親近。領導對你不了解,關係不親近,就不願意與你直接打交道,優先選擇那些關係親近的同事,讓同事聯繫你,次數多了,你和領導之間,越來越遠,這是非常不利的局面。你自己想一想,人之常情,連工作安排,領導都先想到你,提職加薪這種好事怎麼能想起你呢?
02 領導不直接聯繫你,很多時候也有積極因素
很多時候,職場人只看到一些負面因素,忽略了積極的一面,根據不同的情況,領導讓同事會話給你,也有其幾種積極的因素存在:
第一,同事替領導傳話,可以有更多餘地
職場中其實同事替領導傳話,這樣的事並不少見,凡事往套路去想,對於自身職場發展來說並沒有過多好處。畢竟絕大多數的領導希望下屬是幹活的,而不是來當「福爾摩斯」。
基本上常見的會有以下幾種情況:
1、離職:有意挽留
簡單來說,當員工直接提出辭職之後,基本上如果直屬上級,老闆都與你交流完畢,會有兩個結果:漲工資,挽留或者客套話,同意但是前者在職場中需要注意,大多數離職時提出漲工資的承諾,都「帶有水分」,等到有合適的接任人選,作為當事人基本上也很難再次取得老闆的信任了。
但如果領導沒有直接找你,先讓與你較為親近的同事了解真實想法,說明領導想挽留你,從側面表達出領導對你的重視。
2、工作:不便直達
曾經在初入職場時,我經歷過3年的基礎崗位磨鍊,準備提升設計技能,往下一層級努力。這時公司空降來了一位主管,做事與之前的上司截然相反。正當我在為不知道如何與這位新主管相處時,部門經理通過另一位同事告訴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工作細節,怎樣做更好。
倘若這位經理直接找下屬員工談話,會讓新主管感覺沒面子,還有未來與主管相處時,兩個人也會有些尷尬,畢竟下屬與上級過於交好,這類型員工會讓直屬領導管理更有難度。
3、領導脫不開身的情況
純粹是上級暫時有更重要的事需要處理。覺得即使沒有他的直接指導,你也能完成手裡的工作。索性讓別的同事代為傳達,面對這類型情況聽話照做即可。
換句話來說,職場中,如果是為了權利之爭,作為上級,他比你有更多優勢:
比如:
職級優勢:上下級管轄優勢
信息優勢:更有機會早一步了解公司內重要信息
資源優勢:人脈及資源範圍更廣
所以,大可不必特地通過下屬傳話,以此套路另一位下屬。作為領導,老闆對他的要求比員工更上一層樓,團隊之過,領導需承擔主要責任。
03 主動加強與領導的溝通,學會在職場做「人」與「事」
通過上面兩點的分析,你應該很清楚,即使這樣的情況真發生在你身上,也千萬別習慣性的馬上聯想到一定就是套路!要從不同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尤其是要謹記,不要因為一些主觀猜想,給上級臉色,或者故意用行為表達不滿。
這樣不僅會讓上級感覺不夠成熟,也就是俗稱的不會做人。只會做事,不會做人,領導會覺得上升有限。只會做人,不會做事,領導會覺得不夠沉穩。如何做才能兩者兼得?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第一,保持自身狀態與水平的穩定
邏輯思維CEO脫不花說, 「所謂的職業化就是靠譜。所謂靠譜,就是穩定,情緒穩定、狀態穩定和水平穩定。
只有穩定,周圍的人對你的反應和行為才可預判,才更容易、更願意與你進行協作。」說得太精準了。
職場上,最可怕的就是動盪的人。你不能因為領導突然變了一種和你溝通的方式,你就情緒化、你就沒心情工作了。
還有一種是水平動盪。不管什麼原因來干擾你,你不能讓自己的工作水平降低,比如,領導直接安排你做事情,你就發揮得好,80分;領導找同事傳話讓你乾的時候,你就發揮得差,18分。
相比之下,作為領導,他更寧願用那種心態和水平都穩定,每次都是70-80分的人,甚至每次是65分也行,因為改一改,就能到85分或以上。
而那個動盪的員工,領導每次都得賭博啊。要是你哪天兩種狀態都不好,把事情搞砸了,誰來善後?
第二,主動與領導溝通,知道什麼該問和不該問
很多人都聽過一句話,叫做「少說話,多做事」。
其實,這不完全對,在職場,很多時候你都應該多說話,尤其是要多問上級問題。
因為上級知道的信息比你多,他知道任務的目標、難點、以及評價標準。這些信息,都會直接影響你的完成情況。
所以,如果你什麼都不問,就會導致領導不清楚項目進展,同時也會擔心項目出問題,這時他就會讓同事來聯繫你,打聽進度或者傳達新的指示。
如果你長時間不問,也很有可能你做得越多,錯得越多。在職場,信息就是效率。你掌握的信息越多,你的效率就越高。
應該問的內容要包含你所接到的新任務的背景信息,為什麼做這件事,原因、目的、要求等;做完以後也要積極去問領導的滿意度,有沒有需要改進的,這會為你爭取極大的主動權。不應該問的就兩點,一是不要問具體執行上的問題;二是不要問領導開放性的問題。
最後,你遇到一些職場偶爾的「狀況」,不要太敏感,太敏感的人會很痛苦,過於在意別人對你的感受,讓你放不開胸懷。領導疏遠你,是你的責任,對你的職場發展非常不利,一定要主動修復。
職場成功終究靠能力和貴人,經營好上下級關係是成功的首要條件,這是你的必修課,放下清高、擺平心態,保持不亢不卑,但積極主動的姿態,有助於你成長進步。
職場十多年,我深刻體會到這兩點:「會做事」的員工讓人放心,「會做人」的員工讓人舒心。前者踏實,起步不一定最快,但是願意一步步學習、成長;後者讓人如沐春風,團隊里有他,成員之間也能起到很好的潤滑作用,管理時可以省下很多精力。
END
本文來源:公眾號@彪悍貓先生(ID:BHMaoXianSheng), 作者懸崖上的貓。
這裡是100萬職場人的逆襲驛站,運營者懸崖上的貓,資深媒體人、設計師,從思維到技能,只寫最接地氣的逆襲乾貨,讓你一路逆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7kOW8BMH2_cNUg9g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