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8個村寨獲得「文山最美民族村」的殊榮,丘北仙人洞村也在其中

2019-09-29     映象文山融媒

前段時間

「文山最美民族村」

的投票活動在朋友圈

掀起了一股熱潮

14個候選村寨

盡情地在全州人民面前

展現了自己的特色和風情

經過激烈的評選

最終8個村寨獲得了

「文山最美民族村」的殊榮





9月27日晚,在文山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文藝晚會上,舉行了文山州「最美民族村」頒獎儀式,州委書記童志雲,州委副書記、州委政法委書記吳長昆,州政協主席黎家松為8個村寨頒發榮譽證書並授牌。


這8個村寨分別是哪裡?

它們有何獨特之美?

接下來由小編為你揭曉


01

老寨村


頒獎詞:老寨不老,青春煥發,生機勃勃;老寨壯美,血濃於水,精神永駐。

老寨村位於麻栗坡縣,是漢、壯聚居自然村,全村共有21戶97人,其中:壯族共有64人。早在2015年,老寨村被列為雲南省興邊富民工程「沿邊三年行動計劃」試點村,按照雲南省人民政府提出的「五通」、「八有」、「三達到」的要求,深度挖掘老寨的歷史文化底蘊,把老寨村作為「紅色旅遊新村」和「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進行打造建設,並於2017年12月圓滿完成了各項工程建設任務。

整個項目涵蓋抗震安居、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提升、村寨環境整治、勞動者素質提高6大工程31個子工程。全村水、電、路、廣播電視、網絡實現了「五通」,完成了雨污分流、綠化美化建設,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了邊關最美少數民族村寨之一。


02

湯谷村


頒獎詞:湯谷,是放飛太陽的地方,這個懸掛在北回歸線上的壯族村,一直生活在女性太陽的神話里,將家園和曠野寫成了一幅水墨丹青。

湯谷村隸屬於西疇縣西酒鎮瓦廠村民委員會,位於西酒鎮東北部,西、北接硯山縣,東接西疇縣雞街鄉,距鎮政府(縣城)所在地8公路。湯谷村共有75戶337人,其中壯族人口占總人口的90%以上,是典型的壯族村落。珠江水系源頭之一的壩達河橫貫該村,森林覆蓋率高達83%。

湯谷村獨有的「女子太陽節」又稱「女人節」,起源於母系氏族社會先民對太陽的崇拜,是壯族原生宗教和女性崇拜的載體,是母系氏族社會的遺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該習俗在2014年被列為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2015年3月,湯谷村被中國文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壯族童謠鄉」;2015年被省委、省人民政府命名為第七批「省級文明村」;2017年9月,國家級非遺「女子太陽山祭祀」傳承保護湯谷畫院正式成立,2018年3月,「湯谷影視基地」、「音樂創作基地」揭牌成立,傳統節日的元素慢慢與現代時尚元素結合,煥發出持久的生命力。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湯谷村一定能夠走出雲南,走向全國,甚至走向世界。


03

黑魚洞村


頒獎詞:黑魚洞的黑魚已經神化,留下了旖旎的山水,參天的古木,潺潺的流水,裊裊的炊煙,熱情洋溢的彝家人手挽手,肩並肩,跳著弦子舞邁進新時代。

黑魚洞村隸屬硯山縣維摩彝族鄉幕菲勒村委會,總戶數250戶,總人口1202人,皆為彝族。村寨依山傍水,群山環繞,民風古樸,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著特色鮮明的彝家屋舍,在幸福和諧的鄉村畫卷里,錚錚弦子聲、悠悠的山歌縈繞心頭。村小組通過對彝族文化的傳承、挖掘和發展,凝聚民族向心力,通過發展經濟增強民族自信。


黑魚洞全力打造「彝族弦子舞」名片,發展文化經濟改善全村生產生活條件;同時著重培育和發展新興產業,村集體種植紅蜜桃102畝、雲南紅梨2450畝、巴西蘑菇40餘棚,計劃種植軟籽石榴2000餘畝,村集體經濟持續壯大。如今,黑魚洞村已成為一個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鄉風文明、安居樂業、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經濟繁榮、民族文化濃郁的新時代村莊。

04

馬碧村


頒獎詞:馬碧是一匹馬馱來的壯寨,那匹馬一定感受到了這裡的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生態、肥沃的水土……然後,讓一個村寨靜靜地生長千年。

千年壯寨馬碧村隸屬於者兔鄉者莫村委會,該村地處清水江河畔既馬碧河段,距村委會所在地5公里,距丘廣公路7公里,距離廣南縣城68公里,距離丘北普者黑67公里。馬碧村前流經一條河流,寬約50餘米,是者兔鄉境內最大的河流,村前有跨度近60米的鐵索橋一座,是村民外出的必經之路。

馬碧村共133戶683人,其中杆欄式民居保存較為完好的有118戶,是者兔鄉乃至廣南縣壯族杆欄式民居保存最為完好的民族特色村莊之一,村內杆欄式民居修建年限久遠,部分民居已越百年歷史,村莊民居遍布馬碧河兩岸,形成極具特色的峽谷風光。


2018年,馬碧、革里、板江獲批國家級傳統村落,者兔鄉積極依託廣南縣「一城兩園三鎮百景」全域旅遊發展新格局,結合者兔鄉生態資源優勢,把普者黑一馬碧一上者偏一下者偏一者太米哈米洛一師宗鳳凰谷;普者黑一馬碧一板江一里奪一者兔集鎮一博吉金國家級森林公園作為重點環線,打造「壯鄉十二寨」,真正實現「壯鄉變遊園、資源變財源、文化變文娛、產品變禮品」。

05

坡芽村


頒獎詞:從這個村寨傳出的山歌,已經從世界的舞台上捧回了金獎,坡芽—一個閃光的名字,每一次說起,都會有柔情似水的山歌從心底流出。

坡芽村是富寧縣剝隘鎮甲村村委會所轄的一個自然村,「坡芽」是一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壯語地名,意為「山花爛漫的地方」,位於剝隘鎮東部,距集鎮所在地7公里,全村共有65戶324人,99%為壯族人口,是一個典型的原生態壯族村寨。


這裡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富寧坡芽歌書》的發現地,從組建「坡芽山歌隊」到成立「坡芽歌書合唱團」,從2009年雲南省青歌賽冠軍,到2013年漂洋過海唱響美國夏威夷,再到2016年俄羅斯索契世界第九屆合唱比賽民謠無伴奏組別金獎,坡芽山歌一路走出大山,走出雲南,走向世界,「坡芽文化」現已成為繼「雲南映象」之後的一張以聲樂為主的雲南民族文化精品名片。

「坡芽歌書合唱團」也成為「世界知曉、中國知名、雲南獨特、文山僅有、富寧獨有」的民族合唱團,成為中國民族合唱的典範,坡芽山歌已成為世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媒介。


如今整個坡芽村洋溢著團結進步的氣息,為坡芽注入不斷的生機與活力。坡芽村於2014年榮獲第四屆全國文明村榮譽;在「牽手·2014中國最美村鎮」評選活動中,坡芽村榮獲「全國最美村鎮」稱號;2017年被國家民委命名為中國第二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被國家授予「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村」榮譽稱號。

06

塘子寨村


頒獎詞:塘子寨的美,美在眼前,美在心間,笙弦夜話的碰撞,在花山場的激越中流傳,直到永遠。

塘子寨村隸屬於馬塘鎮湯壩村委會,屬於文山州苗族支系中的「青苗」,是典型的苗族聚居村寨。全村居住著9個姓氏的苗族同胞131戶575人,全村有耕地面積411餘畝,林地1136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辣椒、花生、三七、巴西菇等,2018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1.2萬元。


塘子寨充分發揮民族文化團結和凝聚群眾的作用,積極打造具有苗族特色的農村文藝表演隊伍,投入資金創作了苗族專場文藝節目《苗山掠影》和《我們的名字叫苗族》等,年均演出十餘場次,節目曾獲得「吳龍杯」中國首屆苗族農民合唱藝術大賽銅獎和「苗族合唱之鄉」稱號。

2017年6月,建成塘子寨鬥牛場;2018年3月,塘子寨苗族文化傳習館建成並對外開放;2019年3月,建成了笙鼓文化廣場。基礎硬體的改善,豐富了附近區域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好地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民間藝術,進一步加強了不同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以民族文化推動群眾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各族群眾的經濟發展,群眾經濟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07

馬灑村


頒獎詞:古樂、老院、巨樹、老人亭,一個和諧生長的壯族村寨昭示出:幸福生活黨給予,勤勞致富報黨恩!

馬灑自然村位於馬關縣馬白鎮北部,隸屬於馬灑村委會,全村共31戶1271人,壯族人口占96.3%,是馬關縣最大的壯族聚居村寨,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2009年8月,馬灑壯族傳統文化保護區被列入全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保護名錄。馬灑壯族傳統文化形式和內涵保存比較完整,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祭龍、花飯節、祭雷神、嘗新節等傳統節日,有神農殿、龍宮、觀音廟等特色建築,有紙馬舞、手巾舞等傳統舞蹈,有銀器製作、刺繡、依人古樂等傳統技藝。

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集中,內容豐富,共有8大類60多項。其中,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1個(馬灑壯族傳統文化生態保護區),州級項目2個(儂人古樂和銀器製作),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壯族村寨。


08

仙人洞村


頒獎詞:仙人洞村在普者黑畔靜靜生長,千年過後長成了自己的風景。普者黑山水成就了仙人洞村的幸福生活,撒尼人的裊裊炊煙又裝點了普者黑的風光底蘊,這就是文山最美民族村的大美之美!

丘北縣雙龍營鎮仙人洞村共196戶980人,為彝族支系撒尼人。過去祖祖輩輩靠打魚種地為生,村民在青黃不接的時候只能扛著口袋外出借糧。1993年村子人均純收入不足300元,年人均有糧180公斤。隨著普者黑景區的開發,村民收入飛速增長,成為了丘北縣典型的脫貧致富奔小康示範村。


仙人洞村通過融合民族元素,對原有的畢摩文化進行收編整理,編演了《古老的仙人》、《洗麻歌》、《三胡舞》、《火塘情》等50多個獨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態歌舞。村民自發舉辦篝火晚會、荷花宴、挖藕和打魚活動,用民族文化留住遊客,讓遊客切身體驗仙人洞村的山美水美人更美。2018年末,全村經濟總收入4000餘萬元,農村常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萬餘元。


如今的仙人洞村到處皆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秀美景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y9OfG0BJleJMoPMrBJ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