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內暑期檔,《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小小的願望》,《旺扎的雨靴》紛紛撤檔,說好聽點,就是今年咱們國產電影戰術性隱蔽。
所以算來算去,今年剩下的國產大片,目前來到了《銀河補習班》,對於片方來說,這是他們遇到最好的檔期了。
目前《銀河補習班》在各平台的評分參差不齊,豆瓣開分6.5,現在到了6.3,估計還會往下滑,而貓眼是9.4,淘票票9.3,時光網7.4。
那到底這部電影成色如何,我們來驗驗貨。
《銀河補習班》講述了鄧超飾演一位「犯錯」的父親馬皓文,坐牢出來以後對兒子馬飛的教育再改造,通過一對一私人補習班的方式,讓馬飛慢慢走出迷茫,成為人生贏家國家英雄的故事。
《銀河補習班》是鄧超俞白眉的第三次合體(又雙叒)。
講真,我能感受到這部作品的真誠,影片不夠好,但真誠。他們真心想把想要表達的主題和含義,都放在了影片里,我們也都看到了,讀懂了,角色也念出來了。
橫向對比,《銀河補習班》確實比《分手大師》,《惡棍天使》要好很多,如果說前2部還算是電影的話。
縱向對比,《銀河補習班》在同類型作品中,遠遠達不到標準線,影片從人設到人物關係,從劇情場景編排到主題探討,都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
不吹不黑,我們一個個來探討。
探討一:主題
影片末尾和海報,都用了「獻給父親,送給孩子」。
如果我沒理解錯,影片的主題應該是關於父子的(中心思想),好電影的主題只有一個,不接受反駁,不信你可以回想你看過的經典電影,他們都能用一句話來總結。
越好的電影,越能用一句話就能總結,這句話也同樣適用於好的電視劇。
《銀河補習班》的主題我們都知道是關於父子的,但,關於父子什麼的?父子的代溝?父親對孩子愛的愧疚?父親對孩子的教育?我們看完後並不太明確,好像都有,好像又都沒有。
而且影片在很多情況下,甚至並沒有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表達,而是分散了觀眾的注意力。比如對教育理念的探討,似乎挖掘太多,差點造成反客為主。
我們來具體比較《當幸福來敲門》,同樣是關於父子,影片所表達的就是父親要對兒子證明,夢想可以實現。
這個主題多像《銀河補習班》呀,只是《銀河補習班》是父親嘴上說的,你要一直想,一直想,你就能做好地球上的任何事。
而《當幸福來敲門》是父親用行動證明給兒子看,只要有夢想,就要去捍衛它。
差別,就在這,一個耍嘴皮子,一個用行動證明。這兩部電影的父子同樣很慘,同樣遇到社會對他們不友善,但終究兩部電影的區別,是這兩對父子面對這些糟粕後的心態,而不是過程。
我們能看到《銀河補習班》這對父子遇到各種挫折的過程,但看不到他們的態度和轉變。
而《當幸福來敲門》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父子找不到住所,父親被迫和兒子在公共廁所過夜,中途有人要進來,父親用腳頂著門,捂住兒子的耳朵,淚流滿面不讓別人進來。
這就是父親面對周遭後的心態。我們也從那一刻,徹底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的愛。
探討二:教育價值觀
很多人聊起這部電影的教育價值觀,似乎有很多人也因為不認可片中的價值觀,才對《銀河補習班》打低分。
對於我來說,價值觀一直是電影的一個態度,但並不作為電影質量好壞的標準評判。
比如所有的復仇類型電影,《老男孩》,《殺死比爾》,《疾速追殺》系列等等,你去討論他們的復仇價值觀,顯然就會覺得很尷尬。
所以影片在教育方式的探討上,我覺得只分左右權衡,而沒有對錯之分。
影片想要表達應試教育的弊端,開放式教育的優點,如果影片在這個議題上做出一個姿態,而不是硬要指出對錯,得到的效果應該會更好。
比如《死亡詩社》,《地球上的星星》,甚至偏激的《爆裂鼓手》,都是對現階段傳統教育體制的一種獨立思考的態度,在強調一次,這些經典的教育題材影片,給的只是態度,而不是分對錯。
探討三:人設
馬皓文的人設建立上,有好幾處立不住。
其中有一場戲,是和閻主任打賭,閻主任說拿全班前十,馬飛就不被開除,而馬皓文則打賭能拿年級前十。且不說馬皓文平時是不是賭癮很大,如果馬皓文真的為自己兒子好,就不應該加大賭注。
我們回過頭來看,馬飛要被開除,那麼一家人的目的就是讓馬飛不要被開除對吧,那麼馬皓文想了一個激將法,讓閻主任來下注,只要達到閻主任的要求,馬飛就免於被開除,目的就能達到。
但就在這時,馬皓文加大了賭注,在這裡我真的弄不明白馬皓文的動機是什麼,這完全不是出於對兒子的自信,而是出於對自己的自信。
此外馬皓文的人設也有不討喜的地方,比如在教育上,如果你只對自己的孩子這麼教育,其實在我看來沒有問題,畢竟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同,自己種下什麼種,到時自然會結出什麼果。
但當馬飛班主任到他們家,馬皓文依然在用自己那套教育方法論給別人灌輸,什麼反覆複習就像饅頭反覆蒸之類的。
馬皓文這麼做,就會顯得這角色很事,不管遇到誰,都喜歡對別人說三道四。
對比《當幸福來敲門》,片中的父親大道理也很多,但他只對自己兒子進行教育,對其他人,只是提出建議,並不會進行大道理的教育。
此外《銀河補習班》在人物關係上,也存在著問題,為了表現父子的慘,從而把幾乎所有角色都變成了對手,這未免也太不真實(不一一舉例了)。
就說一個很簡單的道理,不一定要用別人的壞來襯托主角的好,其實只要立場不同,就能體現到主角的苦衷。
還是《當幸福來敲門》,片中父親的對手也很多,但別人並沒有錯誤,只是生活的不易,帶給彼此之間的衝突和矛盾。
探討四:場景編排
影片中的場景有好幾處讓人有撕裂感,一會父子看草地,一會逃課旅遊,一會洪水,一會回到現在的太空,看起來讓人極為不連貫,這也導致影片要煽情的地方,顯得生硬且刻意。
再者,煽情讓你哭的,就證明是好電影了嗎?不見得吧,布萊希特的「間離效果」了解一下吧,《羅馬》就是間離效果一個很好的典型。
《銀河補習班》我認為最大的場景編排問題,是在於讓觀眾早早知道馬飛成為太空人。
這其實也是在告訴觀眾,馬飛最後成才了,他真上天了。這就會導致觀眾在看電影時,所謂的電影鉤子不見了。
比如當我們看到馬飛小時候被別人說「缺根弦」,但我們知道他不會,因為他長大會成為宇航戰狼。
比如當我們看到馬飛要被學校開除時,或者馬皓文和閻主任對賭時,緊張感也沒有了,因為他長大會成為宇航戰狼。
比如當我們看到馬飛困在洪水中,不會為馬飛提心弔膽,因為他長大會成為宇航戰狼。
舉個例子《阿甘正傳》,影片開始阿甘也出現了,但我們並不知道阿甘的任何職業,背景,身份,只知道他手拿巧克力。
所以我們依然對阿甘講述自己的故事看得津津有味。
探討五:台詞
我一直不反對雞湯電影,但我不喜歡一些雞湯影片給予觀眾的方式。
押井守曾經在訪談中聊過,說宮崎駿的作品,都是雞湯。
確實,仔細想來,宮崎駿的電影,核心表達的都是人間美好,每個角色都近乎純真和善良,就算是反派最後也會變得可愛。而押井守的作品,都在探討著人性的陰謀部分。
但,不管是宮崎駿還是押井守的作品,我們都很愛。
所以,就算是宮崎駿的作品被看做是雞湯片,我也覺得好好喝。
這就在於好的雞湯作品,是煮好了擺在那,吸引你去喝,而不是灌給你喝。
而《銀河補習班》就有灌雞湯的感覺,而且頻率特別高。
怎麼理解,看台詞。
台詞是最容易呈現雞湯的部分,如果太直白,太刻意,太不像人話,反而會造成反效果,讓人遠離,因為你要灌我喝雞湯了。
總之,《銀河補習班》讓我們看到了鄧超和俞白眉的努力和真誠,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努力並不代表有好的執行力,真誠不能讓觀眾愛上這部電影。
但放眼未來,所有事情似乎總是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最後,我給《銀河補習班》打三星(五星制,6.0分),多一星是給影片的真誠和努力,這些我們都看得到,希望下一部作品,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