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生孩子的陳松伶,怎樣才能過上婆媳關係和睦的一生?

2021-03-31     陳妍媽媽

原標題:不能生孩子的陳松伶,怎樣才能過上婆媳關係和睦的一生?

01

最新一期的《婆婆和媽媽2》中陳松伶和婆婆又承包了一半以上的槽點,那種窒息感壓得我喘不過氣,所以不得不再開一期寫寫感受。

這一季的《婆婆和媽媽》里,陳松伶一家八成是拿到了「惡婆婆」的劇本,所以每一集都在為滿足預期不停地給婆婆立「惡」人設。

可是U1S1,節目追到現在,我對陳松伶的婆婆不但一點都討厭不起來,而且在最新的一集裡,我竟然對這個老太太有點心疼了。

02

印象最深的是上一集陳松伶和張鐸帶著婆婆去手模店的那一段。張鐸的初衷肯定是借老婆和媽媽一起做個手模的機會,以此來拉近兩個女人的距離。

可是一到手模店,就碰到一個媽媽帶著小寶寶在做腳模(結合下面發生的事情,我嚴重懷疑和小寶寶相遇是提前設計好的)。

寶寶哭鬧的時候,陳松伶想哄沒哄住,婆婆哄了一會孩子笑了。

看到可愛的孩子上前逗一逗,是很多老太太的日常操作,可是陳松伶卻假裝不經意地,拿起身邊一個做好的寶寶腳模說,「好可愛,這個小孩的事情你有沒有想法啊?咱倆領養一個好不好?」

頓時,婆婆肉眼可見地愣在了那裡。

婆婆愣了幾秒鐘之後還是很得體地給了回復,「你們倆生活,有沒有孩子,這個問題應該問你丈夫,不應該問我。」

在得知小夫妻已經達成共識後,婆婆說得更加誠懇,大概意思就是她已經接受了沒有孫輩的事實,但是不要故意用其他小孩子的照片來刺痛她。

因為當同齡人聚會提起孫輩的時候,婆婆會感到孤獨。

不能生孩子自然不是陳松伶的錯,但至少也是婆婆心裡一塊需要慢慢修復的傷疤,大可不必血淋淋一而再地揭開給人看,同時還在傷口上拚命地撒鹽。

陳松伶的做法,就好像她明知婆婆這裡最疼,偏偏要一而再地拱著她自戳痛處。最後甚至還拋出「因為婆婆包容了她不能生孩子的這一點,所以即便婆婆讓她感覺到不舒服,也可以忍耐」的觀點。

表面上看,是陳松伶因為自身的原因對婆婆伏低做小,想通過這種方式把問題聊開,但其實一直放不下「無法生育」這個痛的不是婆婆,是陳松伶自己。她就差讓婆婆在全國觀眾的面前表態,「就算陳松伶不能生孩子,也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唯一的兒媳,配得上我兒子對她所有的好。

相比之下,婆婆的心態反而更好,既然不能享受天倫之樂,那就自己去看花看雪看風景。

我對於陳松伶還是有童年濾鏡的,她前面半生一路坎坷,能夠覓得良人也真心替她高興。然而一代天后終究還是敗在了「不能生孩子」的心魔上,不僅在節目中用力過猛地營造恩愛人設,還讓婆婆被貼上不討喜的標籤。

03

最新一集中陳松伶和張鐸的操作就更加迷惑了。

一邊是婆婆等在張鐸大學的校門口,想用跟兒子合影的方式彌補當年沒送兒子上大學的遺憾,另一邊是陳松伶找張鐸去聽自己的唱片,輕歌曼舞之中共赴浪漫的二人世界。

張鐸表面上應承媽媽,說一會兒就過來,還要找攝影師幫她拍照,結果立刻就去找了陳松伶。

做不到就不要答應,不能夠赴約,至少應該提前說明情況,這不是最起碼的禮貌嗎?讓老太太一個人站在門口傻傻地從熱切盼望等到心灰意冷,真的合適嗎?

陳松伶那邊一聽說讓婆婆白等,沒拍成照,表現出來的反應是害怕,還在進家之前演了一出下跪求原諒的苦情戲。

可是等到婆婆問為什麼沒有來找她的時候,明明自己已經在努力給兒子媳婦找台階下,說肯定是因為工作,也不是非得先找自己時,陳松伶偏偏要立刻拆穿,說沒工作,就是去唱歌跳舞。

這明擺著就是一副,「你既看不慣我,又干不掉我的」樣子,哪有一點點地怕婆婆不高興的擔心呢?果然人設都是編的,節目都是演的,真人秀看看就行,要是認真就輸了。

04

之所以陳松伶和婆婆之間的互動會讓我感覺壓抑,主要還是因為我跟陳松伶的媳婦人設很像,都是那種嘴巴不甜,年紀又大,生活習慣跟婆婆還過不到一塊兒的兒媳。

剛結婚的時候,我也是絞盡腦汁地想討婆婆喜歡。但是現實讓我無比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我做什麼,說什麼,都無法獲得婆婆的認可。

之後,我乾脆就放飛自我了,不再時時處處想著要當好媳婦,不再每次買禮物都要揣摩婆婆的心思,不必總想婆婆會怎麼看我,怎麼想我。這樣最直接的好處就是,我的狀態變鬆弛了。

心理學上說,不要試圖去改變一個人,你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已,一旦自己發生了改變,對方要跟你互動,也會跟著改變與你互動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處在一段關係之中,誰痛苦誰改變。

現實中的婆媳關係早已經不再臉譜化,可以說有多少婆媳就有多少種婆媳關係,陳松伶之所以敢這樣一次次挑戰婆婆的底線,一是因為她是陳松伶,二是因為有老公張鐸的撐腰。

如果遇到不怎麼待見自己的婆婆,建議普通的女生不要輕易嘗試陳松伶這種冒險的做法,一些穩妥的操作,只要能維持和睦的婆媳關係就好。

第一, 能裝就裝

尤其是那種一年也見不了幾次面的婆媳,難得見一面裝一裝就能挺過氣。通常裝的安全時效,是以7天假期為限。

第二,醜話說在前

拿定主意要跟這個人結婚了,醜話說在前面,要比秋後算帳好。至少先經歷過最壞的了,以後都只是「還好還好」。

既然大家在一起至少要相處二三十年,別繞彎子直接點,不要害怕遇到問題,問題也是增進了解,彼此磨合的關鍵點。

第三,賺錢是硬道理

不管你願不願意承認,婆媳之間最大的矛盾就是錢。有麼是你家裡有錢,有麼你得自已有錢。

有個朋友從前天天被婆婆瞧不起,自從做了年入幾百萬的自媒體大V,婆婆每天臉上笑出花來,極盡奉承討好。

不是說這種關係就好,但至少有了錢就能在沒人伺候月子的時候,大手一拍上月子中心;就能在無法兼顧孩子和家庭的時候,果斷地選擇回家帶孩子,或者請人帶孩子。

第四,要有老公當靠山

一個女人在家裡的地位,取決於她背後的那個男人。在婆媳關係的天平上,夾在中間的兒子就是最關鍵的砝碼。

陳松伶婚姻中的含糖量,全在於張鐸懟起親媽沒商量。

05

最後,婆媳相處還有一個最關鍵的點,就是千萬千萬,不要把婆婆當親媽。不僅不能當親媽,還要適度地降低預期。

陳松伶和婆婆做過一個「婆婆有沒有喜歡兒媳義務」的討論。

婆婆的觀點是有,陳松伶的觀點是沒有。婆婆覺得有義務喜歡兒媳,聽起來是挺舒適的,但不要高興得太早。婆婆給出的理由是,「兒媳進了老張家的門,是作為兒子的妻子,因為愛兒子,所以愛屋及烏地喜歡兒媳。」

這個答案可以說真實得非常有代表性了。

雖然剛結婚的時候,婆婆們都會講一些「把兒媳當女兒」的場面話,但這種話聽聽就算了。半路的母女,雖然物理上只隔了幾層肚皮,但情感上卻隔著十萬八千里。如果兒媳要當真以「媽媽」的標準來要求婆婆,換來的只能是失望。

婆媳之間的矛盾,說到底就是自己對關係、角色理解的錯位認知。

事實上,就連一段普通的友誼,都可能需要數年之久才能達到洞悉彼此內心的狀態,哪怕一段始於愛情的婚姻,也可能在婚後經歷無數次想掐死對方的衝動。任何感情、任何關係,都可能經歷高潮與低谷的不斷更迭,何況半路相識的婆媳關係呢?

陳松伶這樣的媳婦們,清醒點吧!遇到一個喜歡自已的婆婆,當然是皆大歡喜。遇到不喜歡自己的婆婆,只要適當調整預期,慢慢在彼此理解與尊重中培養感情,婆媳關係的基本和諧,也並不難達到。

良好的婆媳關係,本質上是一種互相協作的關係,我從來不認為,任何一段婚姻關係或者親密關係中有絕對強勢的一方,家庭關係中的氣場是像水那樣流動的,此高彼漲目的是為了達到相對的平衡。

黃執中在《奇葩說》里有一句話,我覺得說的很對,他說好的愛情應該是滿身裂痕,而我們仍然沒有分開。和睦的婆媳關係也一樣,不是沒有矛盾,而是矛盾不斷,但依然能夠化解,因為我們愛和牽絆讓我們終於成為一家人。

END

作者介紹:陳妍,愛看各類電影,喜歡觀察小孩,吃瓜親子關係,提供育兒內容。新書《真正的教育在家庭》全網同步上市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nZyiXgB9EJ7ZLmJW-k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