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人都會使用微信中的語音功能,從短短的一句語音當中,我們可以初步了解對方的性別,年齡,情緒等很多信息。在網絡時代,語音聊天極有可能墜入「耳聽為虛」的窘境,輕則是玩笑一場,重則可能就會招致自身錢財受損。
溫柔「女聲」行騙 原是「語音包」作怪
李先生一個人來到寧波打工,平時經常登陸交友軟體尋找朋友。有一次李先生登錄某交友APP時發現,有一個非常漂亮的網友就在他身邊不遠的地方。
受害人李先生:就是本人長得那種漂亮的,當時她給我介紹了,她說她在軟體上直播,我就去看了嘛。她直播的本人,跟交友軟體上面的照片是一樣的。
對方介紹說,她是寧波的一位網絡主播,兩人互加了微信,聊了一段時間。對方還給李先生髮來一段語音。
受害人李先生:是一個女生的聲音。她聲音聽起來也是比較好聽的那種,一聽了之後感覺應該是網紅本人吧,當時是那麼想的。
無論是聲音還是相貌,李先生對對方都非常滿意。對方提出急需用錢, 李先生頭腦一熱,就給對方匯了款。然而匯過款以後,對方就把他拉黑了。寧波警方根據線索很快就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鄧某。
受害人李先生:是個男的,當時我比較震驚,感覺自己還是太年輕了。
鄧某為了騙取受害人的信任,專門通過語音包軟體,用女聲和受害人聊天。
寧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楊璐:我們在抓捕現場發現了一個變聲器,上面有女聲的(功能),這是一個。第2個就是通過網絡軟體,他就是通過搜索關鍵字,在這個軟體上進行搜索,然後這個軟體它會同步,根據它搜索的關鍵字會跳出語音包,或者類似的語句,然後他在這個語句上面直接選擇的話,就可以把這類語句發送到微信上面,聲音就由男聲變成了女聲了。
「語音包」可轉發到通訊軟體 混淆視聽
警方發現犯罪嫌疑人是通過兩種方式來模擬異性的聲音,一種是變聲器,一種是網絡應用軟體。然而語音包軟體的逼真程度比變聲器還要高。
記者發現,這種用變聲器來模擬女聲的辦法,仔細聽來,並不逼真。警方分析認為,犯罪嫌疑人也正是因此,放棄了變聲器而轉而使用手機應用軟體來造假。
寧波市公安局姜山派出所民警楊璐:這是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某語音包」軟體。這個軟體的話可以搜通過搜索關鍵字,搜索到類似的網友發送在這個軟體上面的一些語音,我這邊是以「你好」為例,它會搜出包含「你好」語音包和類似的語音,點進去之後,這就是,你有空嗎?這段語音的話,嫌疑人可以通過這個語音發送到微信和QQ上。
利用社交工具造假 受害人頻「中招」
有人提供虛假聲音,有人則提供虛假小視頻。前不久新聞頻道報道過的寧波古董拍賣詐騙案中,犯罪嫌疑人就把這樣大量現金照片放在朋友圈裡,誘惑受害人上當。
詐騙案受害人:他們的錢在朋友圈裡會發到。就是一沓一沓地放在那裡。就是讓你誤以為他們成交了。你看到它的狀況的時候你會心動。
記者調查發現,在某營銷工作室的網站上,有許多曬現金的小視頻。賣家還表示,可以對買家選擇的視頻進行音頻合成,也就是用店鋪提供的視頻內容和買家錄製的聲音進行合成,製造出有買家聲音的炫富視頻,發到朋友圈裡。
朋友圈小視頻:千難萬難,終於成交了。
首都師範大學信用立法研究中心研究員薛方:這些(造假)工具大行其道,使得一些企業一些個人的造假成本非常的低。對誠信原則的逐步的悖離,對於我們國家正在構建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形成了衝擊.
給「語音包」商家紮緊法律的籠子
「語音包」軟體往往被包裝為娛樂工具,但實際上,近期發生的多起案例顯示,語音包的使用已經突破了其使用界限,變成了不法分子違法犯罪的偽裝工具。相比線下交流,「語音包」因隱蔽性強,導致交流者「只聞其聲」難以辨別真偽。一些不法分子就是鑽了這樣的空子,受利益驅使,罔顧法律底線。不讓「語音包」淪為違法工具,就必須給「語音包」商家紮緊法律的籠子,對於不良商家製作和兜售語音包的行為要加強監管,嚴肅追究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gfvRW8BMH2_cNUgsmU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