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美國西海岸城市舊金山,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的海報隨處可見,一些標語上更是寫著「史詩級的APEC」。這次會議也是1945年《聯合國憲章》在當地簽署以來,舊金山規模最大的國際政要聚會。
當地時間11月11日起,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周拉開帷幕。今年APEC會議的主題為「為所有人創造一個有韌性和可持續的未來」,目標是建設「相互連接、創新和包容」的亞太地區。
11月17日上午,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舊金山莫斯科尼中心舉行。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堅守初心 團結合作 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的重要講話。圖/新華
11月14日至17日,應美國總統拜登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赴美國舊金山舉行中美元首會晤,同時應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7日上午,會議在美國舊金山莫斯科尼中心舉行。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題為《堅守初心 團結合作 攜手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的重要講話。習近平指出,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面臨多種風險挑戰,作為全球增長引擎,亞太肩負更大的時代責任。作為亞太地區領導人,我們都要深入思考,要把一個什麼樣的亞太帶到本世紀中葉?如何打造亞太發展的下一個「黃金三十年」?在這一進程中如何更好發揮亞太經合組織作用?
「1991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亞太經合組織。30多年來,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的角色從參與者、貢獻者轉變為如今的引領者。兩次成功主辦APEC會議並推動達成多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果,一系列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得到了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廣泛認可。」南開大學APEC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亞太學會副會長劉晨陽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習近平行程結束之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向隨行記者介紹此訪情況時說,此訪是習近平主席今年出席多邊峰會的「收官作」。從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到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從金磚國家領導人約翰內斯堡會晤到舊金山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中國主張和中國理念廣得人心,中國建設性的大國作用更為凸顯。
此訪期間,習近平還同墨西哥總統洛佩斯、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斐濟總理蘭布卡、汶萊蘇丹哈桑納爾舉行友好雙邊會見,為未來關係發展提供戰略指引。習近平還應約會見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兩國領導人重申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共識,重新確認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兩國關係定位,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這些雙邊會見連同中美元首會晤和出席APEC會議,都為推動國內高質量發展營造有利外部環境作出了重要努力。
亞太合作的深刻啟示
「亞太經合組織建立領導人定期會議機制以來,始終走在全球開放發展的前沿,有力促進了區域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經濟技術發展、物資人員流動,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亞太奇蹟』。」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說。
前一天,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習近平還提到,30年前,面對冷戰結束後「人類向何處去」的世界之問、歷史之問、時代之問,亞太地區領導人順應和平和發展的時代潮流,召開了首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一致同意超越集團對抗、零和博弈的舊思維,深化區域經濟合作和一體化,致力於共建一個活力、和諧、繁榮的亞太大家庭。這一重大決定推動亞太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入快車道,助力亞太成為世界經濟增長中心、全球發展穩定之錨和合作高地。
王毅在介紹此訪情況時指出,習近平主席深刻總結了亞太合作歷程的有益啟示,指出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求同存異是亞太合作的好做法。圍繞如何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習近平主席以宏大的歷史視野,問診把脈,開出藥方,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堅持開放導向、堅持綠色發展、堅持普惠共享,以高質量增長推動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讓各國人民共享現代化建設成果。這四個「堅持」與中國新發展理念一脈相承,都是中國正在扎紮實實做的事情,表明我們致力於以自身行動更好為亞太發展賦能,攜手各方共促亞太高質量增長。
1989年11月,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紐西蘭和當時的東協6國在澳大利亞首都坎培拉舉行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首屆部長級會議,標誌著亞太經濟合作會議的成立。1993年6月,亞太經濟合作會議改名為亞太經合組織。同年11月,亞太經合組織首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美國西雅圖召開。此後每年召開一次,在各成員間輪流舉行。
劉晨陽注意到,首次召開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30年來,亞太經合組織在機制建設和多個合作領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果。1994年「茂物目標」提出後,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從設想走向全面實踐,使亞太地區成為近30年來世界範圍內經濟增長最具活力的地區。2020年,《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發布,為新時期的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開啟新征程。
劉晨陽曾擔任「亞太經合組織2040年願景小組」的中方代表,他認為,《2040年亞太經合組織布特拉加亞願景》不僅為亞太經合組織自身發展大計繪就新藍圖,也為推進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作出重要貢獻。
如今,亞太經合組織也已經成為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亞太地區人口占世界總人口逾三分之一,經濟在全球占比超過六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10月發布的《亞太地區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3年亞太區域經濟增長4.6%。與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的預期相比,亞太地區仍然是一個亮點,有望對世界經濟增長做出約三分之二的貢獻。
IMF亞太部副主任托馬斯·赫爾布林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儘管面臨一些風險和挑戰,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仍將是全球經濟最具活力的地區,將繼續為全球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華盛頓中美研究所高級政策研究員蘇拉布·古普塔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國際貿易合作應該是自由、平等和多邊的。亞太經合組織自成立以來,踐行自由、開放和非歧視的理念,這有助於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建設。但在全球通貨膨脹加劇和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的形勢下,亞太經合組織仍面臨諸多挑戰。作為當今國際上最重要的多邊合作機制之一,亞太經合組織所發揮的平台作用也在近年來變得愈發重要。
劉晨陽認為,亞太經合組織作為區域性的經濟合作組織,曾在亞洲金融危機和後來的次貸危機中起到比較好的政策協調作用。在新冠疫情期間,亞太經合組織成員間在疫苗生產和供應、抗疫關鍵物資和服務的流通等方面也進行了很好的合作。雖然亞太經合組織不直接討論政治議題,但利用這個平台,大國之間有機會進行更多交流、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這樣來看,亞太經合組織的平台價值可以說是持續增強的。
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習近平也特別提到,亞太合作的非凡歷程帶給我們許多深刻啟示。開放包容是亞太合作的主旋律。共同發展是亞太合作的總目標。求同存異是亞太合作的好做法。
習近平指出,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亞太合作下一個30年將走向何方,成為我們面臨的新的時代之問。「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我們要秉持亞太經合組織初心,牢記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推動亞太合作再出發。
中國角色的明顯變化
1991年11月,在韓國漢城召開的第三屆亞太經合組織部長級會議上,亞太經合組織接納中國成為組織成員。亞太經合組織也是中國改革開放後參加的第一個區域經濟合作組織,被視為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30多年來,中國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一直積極參與亞太經合組織的合作與發展進程。劉晨陽認為,中國在亞太經合組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很明顯的變化:從最初的參與者到後來的貢獻者,再到現在的引領者。
1991年至2001年10年間,亞太經合組織為中國從區域合作真正融入到全球多邊主義提供了「試驗場」,中國也更多地扮演著規則的參與者和適應者的角色;到了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WTO),開始嘗試為拓展和深化亞太區域經濟合作做出更多積極貢獻。這一年,中國還首次主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促成了《上海共識》等系列重要文件;2014年中國再次作為主辦國舉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亞太自貿區的北京路線圖、互聯互通藍圖、全球價值鏈合作藍圖等,為亞太經合組織中長期的發展奠定重要基礎,中國在亞太區域合作中的引領作用開始凸顯。
《APEC推動實現亞太自貿區北京路線圖》獲得批准的近十年來,各方在關稅、非關稅措施、服務、投資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亞太自貿區已經成為推進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主渠道。
劉晨陽表示,中國提出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亞太經合組織推進的互聯互通理念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一帶一路」倡議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它在本質上也是一個區域合作的公共產品,讓「一帶一路」倡議與亞太經合組織合作議題更好對接,會進一步降低合作成本,提高合作效率。
除此之外,中國也正在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主動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DEPA)高標準經貿規則,以中國智慧助力構建亞太命運共同體。
改革開放45年來,中國不斷加速對外開放步伐,關稅總水平從39.5%下降至7.4%。2022年,中國與亞太地區貿易額達3.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9.2%,占中國外貿總額的36.8%;同期,中國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對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12.9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5%。
統計數據還顯示,中國前十大貿易夥伴中有8個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中國還是13個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的第一大貿易夥伴。與此同時,中國對外投資的73.3%流向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體,中國前十大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中,5個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
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習近平指出,10年前,我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亞太經合組織制定的布特拉加亞願景,明確提出2040年建成亞太共同體,為亞太合作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針對全球迫切需要,我又提出了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旨在推動各方攜手應對各種全球性挑戰、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增進全人類福祉。中方願同亞太各方一道,推進落實這些倡議,共同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
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作為亞太大家庭中的一員,中國一直高度重視與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的務實合作,支持亞太經合組織發展,始終不渝紮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發布的《2023年亞洲經濟一體化報告》,今年上半年,亞太地區經濟的復甦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中國對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貢獻率達64.2%。
十年來,亞太地區共建「一帶一路」也結出了累累果實,共同繁榮的圖景愈加清晰。10月,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習近平在論壇上提出,各國應當攜起手來,實現和平發展、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習近平強調,我們追求的不是中國獨善其身的現代化,而是期待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現代化。
剛剛閉幕的進博會,也再次向世界宣示中國推進高水平開放、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堅定決心。本屆進博會吸引了全球超3400家企業參展,展商數量和展覽面積均創新高。按年計意向成交也創歷屆新高,金額達784.1億美元、比上屆增長6.7%。
通過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促進亞太互聯互通;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為區域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支持;高標準舉辦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國際展會……中國始終在高水平推進對外開放,為亞太和世界提供新機遇。
蘇拉布·古普塔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如果說APEC機制曾在上世紀90年代助力了中國市場的對外開放,那麼今天,亞太地區經濟發展已經受益於中國經濟的活力。
習近平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保持領先,高質量發展紮實推進。中國仍然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到三分之一。正如工商界朋友所言,中國已經成為最佳投資目的地的代名詞,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歡迎各國工商界朋友們繼續投資中國、深耕中國。
在劉晨陽看來,本輪峰會期間,外界對中美兩國元首會晤的關注度不亞於APEC會議本身。這也是因為中美兩個超級大經濟體,對APEC合作與發展的影響非常大。他進一步表示,從特朗普時期開始,美國政府的一些貿易保護政策和對其他成員的施壓,導致美國對APEC的貢獻度越來越低。而中國本次參與APEC會議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在亞太地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元和加劇的當下,推動APEC發揮其應有的價值,保持其在亞太區域經濟合作進程中的主渠道地位,維護各成員參與合作的向心力。
蘇拉布·古普塔也表示,這次會議或許可以認為是一個「機會之窗」,緩解中美兩個大國的競爭和對抗,穩定兩國關係,在一些可能的領域達成合作的基礎。
對此,習近平在此次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的書面演講中也提到,舊金山是《聯合國憲章》簽署地,寄託著各國人民對世界和平的美好願望。和平來之不易,發展任重道遠。我們要共同維護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堅持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之道,維護亞太繁榮穩定。亞太不能也不應該淪為地緣博弈的角斗場,更不能搞「新冷戰」和陣營對抗。
習近平指出,亞太繁榮發展的歷程表明,唯有合作才能發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風險,搞「脫鉤斷鏈」對誰都沒好處。我們要堅持開放的區域主義,堅定不移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尊重經濟規律,發揮各自比較優勢,促進各國經濟聯動融通,加強相關區域經貿協定和發展戰略對接,打造合作共贏的開放型亞太經濟。
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三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講話中,習近平還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發展的根本目的是讓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不是要取代誰。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周年,我們將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以中國式現代化為推動實現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提供新機遇。我願同各位同事一道努力,推動亞太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共同打造亞太下一個「黃金三十年」。
記者:鄭立穎
編輯:徐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