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當時騎虎難下,他不向突厥稱臣的話,根本就建立不了大唐王朝。這也是為什麼後來石敬瑭主動向契丹人稱臣割地的原因,在石敬瑭看來,唐高祖向突厥稱臣,此後建立了偉大的唐王朝,他石敬說不定可以成為第二個唐高祖。
其實向外族借力,在唐朝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唐玄宗時期發生了安史之亂,唐肅宗繼位以後,為了平定戰亂,也曾經向回紇借兵,並且表示只要打下長安,那長安城可以供人隨便搶掠一個月。
唐高祖李淵當時還是隋朝的唐國公,鎮守在山西地區,一邊防備突厥人南下,一邊還要對付當地的起義軍。和突厥人合作,純粹就是無奈之舉。
唐高祖與突厥合作,這才有了李唐王朝。
李淵心裡慌得很啊,因為山西這個地方並不太平,北邊是強大的突厥人,境內還有那麼多武裝起義軍,李淵能夠維持局面已經是很不錯的了。
可是他的手下當中有個鷹揚校尉叫劉武周的,發動了反叛,他殺掉了馬邑太守王仁恭,占據馬邑自立為天子。這也就算了,劉武周還主動向突厥人稱臣,借兵打下了汾陽宮,這可是隋煬帝楊廣的行宮。
得知消息以後,氣得楊廣直跺腳,揚言要把李淵抓到江都來弄死。這麼一來李淵心裡就更慌了,他覺得除了造反,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了,為此在李世民等人的慫恿下,李淵選擇了造反。
李淵造反以後,實力還是不夠強大,而且北邊有強大的突厥人時時刻刻在虎視眈眈地盯著李淵。太原這個地方雖然好,但是只能作為大後方,真正想要問鼎天下還是要拿下長安和洛陽才行。
為此李淵必須要抽身平定關中,但是這裡的人馬撤走了,那麼太原可就危險了。突厥人隨時都可能南下,到時候把李淵的老窩給端了。
無奈之下,李淵只能向突厥人示好,並且表示,將來打下了江山,這土地是李淵的,可土地上的百姓財富,突厥人可以隨便搶掠奪取。
五月甲子,高祖與威、君雅視事,太宗密嚴兵於外,以備非常。遣開陽府司馬劉政會告威等謀反,即斬之以徇,遂起義兵。甲戌,遣劉文靜使於突厥始畢可汗,令率兵相應。---《舊唐書》
既然有利可圖,突厥人當然不會拒絕,所以就答應了李淵。因此李淵這才騰出手來平定了關中,也就有了後來的李唐王朝。
不止李淵一個向突厥人稱臣。
那個時候的突厥人,就跟一個天使投資人一樣,他不可能在一棵樹上弔死,看到哪裡有利可圖,那麼突厥人就會在哪裡下注。
而且這麼多賭注當中,只要有一兩家成功了,那麼突厥人就穩賺不賠了。所以說突厥人前期還支持劉武周對付李淵,後期就支持李淵奪取關中了。
其實這在當時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楊廣這個二愣子還在江都和美女們嬉戲,他不知道突厥這個大財主,已經在他的地盤上下了不少賭注。
除了劉武周和李淵以外,比如王世充、薛舉、梁師都、竇建德等諸侯,也都曾經向突厥人表示過臣服。因此李淵算不上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他只是把螃蟹吃得最漂亮的。
比如說薛舉,他自稱西秦霸王,可是根本就不是李世民的對手。被李世民打怕了以後,手下不少人都建議他學習劉禪、蕭琮,向李世民投降。薛舉最後還想試一試,所以向突厥莫賀咄設請求增員,共同進犯長安,可惜人家不理他。
二年春正月乙卯,初令文官遭父母喪者聽去職。黃門侍郎陳叔達兼納言。二月丙戌,詔天下諸宗人無職任者,不在徭役之限,每州置宗師一人,以相統攝。丁酉,竇建德攻宇文化及於聊城,斬之,傳首突厥。---《舊唐書》
梁師都直接和突厥合兵一處,常常帶著突厥人南下騷擾中原,可惜總被段德操擊敗。無奈之下只好向突厥頡利可汗請求支援,並且教突厥人如何南下掠奪,結果人家派了一萬鐵騎南下,常年深入內地搶掠,梁師都是真的沒節操的一個諸侯。
竇建德算是隋末諸侯當中,品行最出色的一個諸侯了吧?他在斬殺宇文化及以後,為了討好突厥人,將宇文化及的腦袋送給了突厥。
所以說隋唐期間突厥的影響力,那是相當巨大的。因此李淵作為隋唐期間的一位創業者,壓根就沒辦法忽視突厥人的力量。
唐朝建立以後,李氏父子對突厥的態度相當強硬。
李淵在長安受禪建立了唐王朝,此後他一邊用利益穩住北方的突厥,一邊讓兒子李世民征戰天下,完成統一大業。
因此建國之初,李淵對突厥的態度,那是比較曖昧的。沒辦法,實力就這麼大,要是處處都很強硬的話,或許就跟隋王朝一樣,眨眼間就滅亡了。
等到李淵完成了大一統以後,他開始轉變了對突厥的態度。由於突厥連年南下搶掠,百姓們苦不堪言,因此李淵調轉槍頭,打算對突厥動武。
可惜這個時候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淵被李世民架空,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斬殺,唐王朝的大權落在了李世民手裡。
失去權力的李淵自然無法指揮對突厥的戰爭,倒是他的兒子李世民,延續了這一國策,發動了對突厥的戰爭,並且消滅了東突厥。
總結:權宜之計只是策略,土地寸步不能讓。
多年以後,石敬瑭眼看著自己就要被滅了,他心裡很慌啊,所以他學習李淵邀請契丹人來幫忙。但是他給出的條件實在是太誘人,燕雲十六州都給了契丹人。
這下子玩大發了,就算他建立了後晉,也一直都是大遼的藩屬國,因為丟了燕雲十六州,契丹隨時都有南下的可能,為後來數百年的中原王朝,帶來了無窮的後患。
其實看看唐高祖、唐肅宗這些人的籌碼我們就會發現,要錢要人可以,要土地絕對不行,這是底線。因此可以斷定,他們與突厥、合作,純粹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已,絕沒有出賣王朝利益的想法。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