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天氣變得悶熱、潮濕,總有人會出現「腳氣」。 「腳氣」不僅讓患者自己奇癢無比,更時刻讓患者的家人和朋友冒著被傳染的風險。
近期,一則「年輕姑娘臉上居然長了腳氣」的新聞被大家的廣泛關注。
「腳氣」竟然會長在臉上,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今天,我們就請到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皮膚科真菌室的夏修蛟主任技師為大家一探究竟!
真的是「腳氣」長到臉上了麼?
( 供圖 | 市三醫院)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常說的「腳氣」其實就是 真菌性皮膚病,亦稱皮膚真菌病,是指由病原真菌所引起的人類皮膚以及黏膜、毛髮和指甲等皮膚附屬器的一大類感染性疾病。
理論上,真菌最喜歡的溫度在25℃左右,和人四肢末梢的溫度差不多,所以人的手腳都是適合真菌繁殖的環境;同時,就濕度因素而言,溫暖、潮濕的天氣會為真菌提供良好的繁殖環境,此時「腳氣「也很容易出現。
動圖來自網絡
引起腳癬的真菌是皮膚癬菌,很容易發生相互感染。而上述新聞中的姑娘,就是在日常「吸貓」中被感染了面部。
常見的「腳氣」有這三種!
它們可不單單長在腳上……
(鱗屑角化型足癬 供圖 | 市三醫院)
1.丘疹水皰型:夏季多發,表現為 趾間、足緣、足底出現 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皰,疏散或成群分布,皰壁較厚,內容清澈, 不易破裂,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皰,撕去皰壁,可見蜂窩狀基底及鮮紅色糜爛面, 劇烈瘙癢。
2.浸潤糜爛型:表現為局部表皮角質層浸軟發白。由於走動時不斷摩擦導致表皮脫落,露出鮮紅色糜爛面;嚴重者趾縫間、趾腹與足底交界處皮膚均可累及,瘙癢劇烈,多發於第3、4、5趾縫間。
3.鱗屑角化型:症狀是足跖、足緣、足跟部皮膚腳趾增厚、粗糙、脫屑,鱗屑成片狀或小點狀,反覆脫落。治療較困難。
(兒童頭癬 供圖 | 市三醫院)
只要身體部位的情況符合真菌生長的條件,都有可能會感染。它可以出現在你的胳膊、臉上、頭頂……總之它想在哪裡的皮膚都可以。 常按發病部位命名,如足癬、手癬、股癬、體癬等。主要表現在起 水皰、膿皰、瘙癢、脫屑、紅色邊緣清晰。
讓人「異常頭疼」的它們
其實長這樣……
市三醫院真菌室在工作日平均每日接收標本400多例,周末可達600多例 。今天他們也選出了檢出率較高的3類真菌,為大家展示它們難得一見的「另一面」。
(感染後皮膚表現 供圖 | 市三醫院)
1. 紅色毛癬菌(親人性): 大部分真菌感染都是它造成的。特別喜歡啃食人類的角質層,導致各種癬,像是一塊塊難看的「補丁」。
(紅色毛癬菌 供圖 | 市三醫院)
2. 須癬毛癬菌(親人/親動物性): 親人性的經常出現在趾縫和鬍鬚邊緣,重點在面部和頭部。親動物性的真菌潛伏在貓和狗等動物的身上。
(由兔子傳播的面癬及須癬毛癬菌)
3. 犬小孢子菌(親動物性):平時也是潛伏在貓和狗這些動物的皮毛上,人類通過接觸這些動物而被傳播。
(犬小孢子菌 供圖 | 市三醫院)
家中有寵物的市民
在就診時應及時告知!
夏修蛟介紹,最近真菌室每天大約會接到十幾例因寵物感染的病例。動物和人感染的真菌是不一樣的,分別叫親動物性真菌和親人性真菌。親動物性真菌通過動物傳染給人後,不僅症狀更重,也有可能因症狀相似被認為是皮炎濕疹,而這兩種病的治療思路並不相同。
(感染後皮膚表現供圖 | 市三醫院)
所以,大家要注意家中的寵物是不是有真菌病的表現,例如脫毛,尤其是爪子上、身上一塊塊地掉毛,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帶寵物就診。 近期如出現疑似真菌感染症狀且家中有寵物的市民,無論寵物是否有皮膚症狀,都應在就診時主動告知接診醫生,以便醫生查明真菌來源,對症治療。
不想「一人得病,傳染全家」,
這些措施要記牢!
「腳氣」的傳染性非常高,共用鞋襪、洗腳盆、毛巾都會引起傳播,所以經常會有一個人得病,全家都被傳染的情況。
除了會傳染給別人,還會自己傳染給自己,使得沒有感染的部位出現皮疹。所以在日常中預防就顯得尤為重要,夏修蛟建議:
1.一人一盆一巾一用,不和他人共用鞋襪;襪子不與其它衣物共同清洗。
2. 對足部保持 乾燥清潔。洗腳或洗澡後,把足部徹底擦乾,不要為真菌的滋生營造溫暖濕潤的環境。保證足部的通風換氣,避免長期將腳悶在不透氣的鞋子裡。
3.部分人群就是較容易得足癬,這個與個人體質有關,可以在疾病高發的季節 預防性用藥。
4.如果察覺自己得了足癬,要及時找 專科醫生就診。減少抓撓局部皮膚, 防止皮損。
5.由於有時癬類跟濕疹很類似,所以最好要去有專科真菌實驗室的醫院就診,明確診斷。
供稿 丨 市三醫院
轉載請註明「健康杭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UqPYXIBiuFnsJQVxL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