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為什麼非要奪嫡搬磚,當閒散王爺不香嗎?

2021-04-19     朕說

原標題:九子為什麼非要奪嫡搬磚,當閒散王爺不香嗎?

小時候

期待長大工作實現財富自由

長大後

從上班第一年開始期待退休

你們就不能學學康熙

把打工做到極致

工作六十一年都不嫌累

現在問題來了

康熙這麼努力打工

兒子們安安心心啃老

或者去當閒散王爺不香嗎?

為什麼非要搞個九子奪嫡?

還得從清朝王爺的辛苦人生說起了

先說說明朝王爺

明朝剛建立的時候

朱元璋對藩王是針不戳

分封去邊境擁有軍事實權

給人給地還給錢

連基本工資都——

達到了正一品官員的七倍

致力於讓各個藩王都能感受到

當時的普通官員就算只是

路·過王府

都得自覺行四拜禮

凡朝臣奉旨至王府,或因使經過見王,並行四拜禮——《皇明祖訓》

要是嫌麻煩故意繞開

那直接就——

故意迂迴躲避,不行朝王者,斬。——《皇明祖訓》

藩王犯再大的事兒

頂多也就降為庶民

小事兒口頭教育教育就算了

看起來

藩王確實是真的爽

但其實要求也不少

比如藩王每年進京的

順序和時間都是安排好的

夠鍾來就得了

平時沒事兒別瞎來

哦對了

進京路費以及人員費藩王全程自理

不 報 銷 哦

而如果遇上新皇帝登基

那三年內你們都不准來

免得趁新皇帝政權不穩時

篡位這些事

不得不說

為了皇太子政權的穩定

老朱想得是真的挺周到

他沒想到這規矩一定

皇太子、二兒子、三兒子

接連著全涼了

現在選擇題來了

正所謂三短一長選最長

孫子朱允炆成功上位

開始找各個藩王的事兒

簡稱——

「削藩」

結果把叔叔燕王朱棣逼到造反

身為藩王造反成功的朱棣

深知這一成就少不了的藩王支持

所以開始瘋狂給獎勵

等大家糖吃夠了

大嘴巴子也就來了

畢竟朱棣自己身為藩王造反

就很怕別的藩王也來模仿

所以趕緊把藩王的軍事

以及政治權利全沒收回來

然後大肆營造告發有獎氛圍

就連平時說話沖了點

都要被告發

「火氣太重,八成是想謀反」

搞得大家都很頭大

這麼一直削

愣是削到朱棣的孫子

朱瞻基時期

才算是消停

那時候的藩王已經完全變了

從有權有勢有錢的大佬

變成了單純被圈養的豬

只要呆在劃好的圈裡

該吃吃該喝喝別造反就好了

沒才沒德的鹹魚藩王

就是朝廷的最愛

說到清朝

光從爵位繼承上

清朝就已經沒明朝那麼爽了

明朝搞的是

一子承襲,餘子降等

的世襲制度

也就是說

一個親王有八個崽

那就能有一個當親王

其餘七個全當郡王

真·國家幫你來養豬

這麼搞的後果

就是導致明朝後期豬藩王太多

開銷大到把國都要吃垮

清朝決定好好吸取教訓

於是除了鐵帽子王外

其他都得遵守爵位遞減制度

所以在清朝

你要是親王

不僅只能選一個嫡長子繼承爵位

他繼承的還只能是郡王

就這麼一代代遞減下去

幾代後就是個閒散宗室了

光有個名號啥啥沒有

真的省錢了

問題來了

清朝也沒計劃生育

那其他孩子該怎麼辦呢?

很簡單

考試

其實一共也就三科

翻譯(翻譯成滿文)、騎射、步射

即便你三科全優

得到的最佳獎勵也只是

——不入八分那一堆的

和嫡子至少差了五個等級

更慘的是

只要其中有一科不是「優」

都得降一級

有兩科「劣」

那直接跟爵位說拜拜了

不少清代宗室

愣是考到四五十歲都沒有獲得爵位

對比起來皇子們稍微好一點

雖然不一定都是親王

至少也是入八分那階級的

閒散王爺和他們不搭邊

別高興得太早

悲傷的事兒還在後面呢

和明朝把藩王當豬養相反

清朝王爺但凡入了八分

都得強制打工

而且為了能更好地監工

他們還被皇帝控制在京城

沒聖旨誰都別想踏出城門一步

無論你有什麼理由

工都是必須打的

即便是站著守陵

也得好好地把這份工給打了

別說混日子

就連摸個魚都難

動不動就處分

在清朝入八分王爺里

基本人人受過處分

而且你想想九子奪嫡的年代

那個名叫康熙

活了68歲打工61年

生了24個兒子的年代

肯定不可能人均親王

從親王到郡王

工資就已減半

再加上大大小小的處分一下來

打工王爺們

紛紛落下真情實感的眼淚

不過

此處有轉機

雖說普通親王世襲是嫡長子制度

皇儲可沒說必須是嫡長子

畢竟你瞅瞅

皇太極是第八子

順治是第九子

康熙是第三子

而且康熙還自己搞了秘密立儲制度

這不就是明示

人人有機會人人有資格

所以

與其像現在這樣

默默打工被扣工資

不如大膽搞一發內卷

搏一搏

單車變摩托

拼一拼

貝勒變皇帝

於是

九子奪嫡就這麼展開了序幕

那麼

九子奪嫡過程究竟有多刺激?

最終輸了的八人將面臨怎樣的結局?

這過程究竟包含了多少

四阿哥與十三阿哥愛の秘密

下一期

我們再來說

參考文獻

[1] 梁曼容. 明代藩王研究[D].東北師範大學,2016.

[2] 杜永嬌.藩王與明朝政局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9,37(04):134-137.

[3] 王皓. 清代禮親王世系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6.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P0O6XgB9wjdwRpvkpS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