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內亂,暴露了大唐盛世最滑稽的地方

2022-03-09     朕說

原標題:一場內亂,暴露了大唐盛世最滑稽的地方

如果給中國歷史上的大動亂搞個排行榜

別的不說

安史之亂絕對榜上有名

這一亂

把唐朝的人口、經濟、自信都掏空了

盛唐直接腎虛

逐漸變得自閉

中國歷史上極為開放與包容的朝代

從此一去難復返

安史之亂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真正的矛盾,都藏在下面

一人一塊地,這叫均田制

人多地不夠,只能分少點

按人頭收稅,地少稅不減

土地還能暗中買賣

那麼窮的更窮,有錢的更有錢

均田制就寄了(崩盤了)

人跑鄰居在

剩下的人就得幫忙平攤稅

這叫「攤逃」制度

交不上稅

溜了再見

剩下的人交更多稅

交不了

也溜了再見

不斷重複,造成惡性循環

大量人口註銷ID

人口流失,徵兵征不到人

就得砸錢招募

從府兵制變成募兵制

(府兵制糧食武器要自備,當兵可以免稅;募兵制用錢招募職業軍人,隱患是軍隊私有化可能性高)

收不上稅,中央開不出軍費

就只能權力下放

讓邊境的節度使自己看著辦

這樣一來

節度使在自己的地盤裡說了算

這些已經夠令人頭痛了

而除了這些社會矛盾、階級矛盾

安史之亂的爆發

還跟一個人離不開關係——唐玄宗

早年的唐玄宗是真能處

有啥建議他是真採納

勵精圖治讓大唐國力達到鼎盛

一手支棱起了開元盛世

晚年的唐玄宗也是真拉胯

整天沉迷於

自己很牛逼的幻覺里無法自拔

一手放縱出了安史之亂

來看下安祿山發兵時候的戰力比對

是不是替唐玄宗捏了把冷汗?

可惜人家依舊沉迷於自己很牛逼的幻覺中

壓根沒把安祿山放眼裡

大臣們更是拍著胸脯說

不出幾天就要把飯桶安祿山的腦袋瓜獻上來

以為是槍打出頭鳥的戲

槍桿子不硬,出頭鳥倒是猛得一匹

第一次對碰

唐軍直接碎了一地

前線打了敗仗

長安的唐玄宗整個人嚇得一激靈

沉淪夢中驚坐起

先殺了兩名指揮的大將壓壓驚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長恨歌》

這一邊

安祿山繼續挺進

盤下了東京洛陽

直接稱帝,國號大燕

劍指京師長安

那一邊

有了第一次的教訓

大家也都知道要痛腚思痛,不能輕敵

第二次對碰

大唐來了個兩麵包夾芝士戰術

戰局反轉

要是前面頂得住

後面對著叛軍一捅

不出什麼么蛾子

估計安史之亂到這就全劇終了

世界總是相當魔幻

安祿山來了一招裝鴕鳥,示敵以弱

唐玄宗還以為撿到了大漏

硬是讓前面的守將直接出兵追擊

落入了安祿山的圈套

戰局又反轉

後面還沒包夾上來

前面就先被捅穿

這下子沒人攔得住安祿山進軍長安

唐玄宗見狀不妙

狠下決心

馬嵬(wéi)坡

是楊貴妃的喪命之處

也是唐玄宗被炒魷魚的地方

炒他的人自然就是他兒子——

太子李亨(即唐肅宗)

唐肅宗當了十八年的太子

唯唯諾諾了十八年

一上位,著急證明自己能行

一尋思,丟的場子得找回來

然後

叫人玩了一出春秋復古戰術——牛車戰

一個照面,被叛軍直接沖爛

唐軍又一次死傷慘重

安祿山也想笑但笑不出來

那時的他疑似白內障+糖尿病晚期

性格暴躁喜怒無常

經常暴打身邊人出氣

安慶緒帶孝子見狀

快進到聯合手下人弒父

提前送老爸歸西

自己上了位

於是

安史之亂進入了新時代的對抗

為了奪回長安

唐肅宗擺下了大陣仗

三次進攻硬把長安啃了回來

而安慶緒連連敗退一路向北

離開有唐軍的季節

關於戰爭的部分

愛卿們現在看著可能覺得挺簡單

實際上是因為真實情況

太太太複雜了

一時半會說不完

而且整個安史之亂的過程中

還有不少整活奇葩戰術

比如

草人借箭心理戰

一萬打十萬的地道戰

Oldschool復古牛車術

美馬計勾引敵方坐騎

預判對面的預判智降雙叛將

……

話說回來

當時

安祿山頭號小弟史思明正擱北方迂迴

一瞅形勢不對啊

怎麼這麼快就崩盤了

說時遲那時快,他一個箭步挺身而出

接著

歸順了唐朝

歸順

其實說白了就是換一種方式迂迴

保不齊什麼時候又反了

唐肅宗也心知肚明

老想著等打完安慶緒

就順帶把史思明這貨也清了

安慶緒被打得一退再退

大難臨頭

趕忙向史思明求救

還說要把帝位拱手相讓

接下來的戰爭可刺激了

唐軍發動六十萬兵馬圍攻

而前來支援安慶緒的史思明,兵馬只有五萬

結局是

唐軍潰敗

未及布陳,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資治通鑑》

這場戰後

雙方基本都陷入了一定的內訌

唐朝這邊

宦官攬權,不斷內鬥

叛軍這邊

史思明直接把安慶緒捅了自己上位

自此

安史之亂中的安家徹底宣布覆滅

而命運總是驚人地相似

僅僅過了兩年

史思明也沒逃過被兒子謀害的命運

被迫領了盒飯

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即位

扛起了叛軍最後一波大旗

唐肅宗病死,兒子唐代宗即位

成為經手安史之亂的最後一位唐代帝王

兩方都屬於外面在打,裡面也在斗的情況

最後

安史之亂以史朝義被殺而告終

而唐朝陷入了更大的迷霧之中……

安史之亂從755年開始

763年結束

歷時7年多

經濟方面

北方大量人口逃往南方

經濟重心逐漸向南方轉移

政治方面

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的局面

越來越嚴重

安史之亂後

有人將原因總結為外族作亂

從此產生對外族的排斥情緒

使得唐朝兼容並包的氣度日漸縮小

但原因真的是這樣嗎?

文化方面

盛唐的詩人

李白、杜甫、王維、岑參、高適……

都受到波及

死的死,落魄的落魄,逃的逃

杜甫化身戰地記者

報道前線慘烈戰況

大唐詩歌圈風格

也逐漸從浪漫轉變為寫實

戰局方面

跌宕起伏

敵我雙方戰況多次反轉

各種離譜狗血魔幻的劇情層出不窮

有橫空出世的爽文小人物拯救全場

有帝王逃不開的宿命一直在循環

有悲曲

有高歌

有復仇

有堅守

7年多的時間

卻整完了許多千年難得一遇的活

安史之亂具體到底有

多複雜,多激烈,多離譜?

請持續關注朕說

接下來的每周三

朕將詳細展開船新系列——安史之亂

跟大家一起從頭嘮到尾

參考文獻

劉昫《舊唐書》

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

司馬光《資治通鑑》

姚汝能《安祿山事跡》

韓昇《盛唐的背影》

曲昌春《唐史並不如煙》

孟獻志《2000年以來安史之亂研究綜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fbd166052c50c5f6b4b8d08f87bb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