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工地挖出300斤重的寶貝!仔細一看,大有來頭...

2019-08-28     FM93浙江交通之聲

來源:海寧日報 (hainingrb)

記者 朱文 圖片 楊立超 現場圖由市文保所提供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重大發現

據熱心市民報料

20日,干河街挖到大批寶貝!

記者立即向海寧市文保所求證

得到的結果是:

千真萬確!

約300斤銅質古錢幣被挖出!

這次發現的數量在海寧歷史上

是非常大的一次!

到底怎麼回事?

古錢幣數量至少有20000多枚

21日上午,海寧市文保所的文保人員戴上手套,對這批古錢幣正在清洗,一點點將泥土與錢幣分開。

記者看到,挖出的古錢幣被工作人員放置在5個整理箱中,由於年代久遠,這些錢幣的表層均與厚實的泥土牢牢粘合在了一起,未清洗的大部分錢幣,甚至湊很近都看不出真容。

據海寧市文保所業務部主任章竹林介紹,這批古錢幣於20日下午2點左右,在市區干河街開發保護項目的工地上,挖掘機作業時被發現的

發現現場

發現後,負責志摩故里景區開發的市文旅創意產業控股有限公司立即報警,同時向文保所彙報了情況。

在公安機關的協助下,目前,所發現的這批古錢幣全部轉移,由文保專業人員負責搶救性保護。

發現現場

據了解,這批古錢幣重約300斤,初步估算數量至少有20000多枚。接下來文保人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對這批古錢幣進行整理歸類。

章竹林介紹,他們需對每一枚錢幣進行清洗;隨後進行除銹,除銹就是對錢幣上的有害物質去除,防止錢幣被腐蝕;除銹完畢,還要對其進行封護,防止氧化;之後還要進行整理歸類,拍照、拓片,做全面的資料記錄和整理。

「由於這批古錢幣數量巨大,後續整理工作量比較龐大,可能要花上幾年時間。」章竹林說。

清洗出來的錢幣已涉及四個朝代

經過一上午的努力,文保人員已經清洗出幾十枚錢幣,章竹林對每一枚銅錢進行了很細緻的歸類。

他說

光清洗好的這幾十枚幣中

已經涉及4個朝代

唐、宋、元、明

唐代:

這兩枚是唐代鑄造的「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也是當時最主要的流通貨幣。見下圖

「開元通寶」和「乾元重寶」

「開元通寶」在我國錢幣史上具有劃時代的地位,唐代以前的錢幣多以形制或重量為名稱,如五銖錢、刀幣、布幣等。

唐代錢幣

宋代:

就目前而言,發現的宋代錢幣是數量最多的。

如北宋鑄造發行的「崇寧通寶」「崇寧重寶」「元豐通寶」「宣和通寶」「政和通寶」「熙寧通寶」「祥符元寶」等,見下圖

熙寧通寶正反面

發現的南宋鑄造發行的則有「紹興元寶」「淳祐元寶」「嘉定通寶」「嘉泰通寶」「淳熙元寶」「紹熙元寶」等,見下圖

章竹林說,宋代是中國社會文化藝術發展高峰時期,在繪畫、書法等領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這在錢幣上也有體現,比如下圖兩枚錢幣,同樣是北宋時期的「宣和通寶」,上方書寫字體為楷書,下方為篆書

這枚北宋鑄造的「元豐通寶」有篆書和草書

「崇寧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崇寧年間(1102-1106年)始鑄。該錢幣書法清秀骨瘦,鐵劃銀鉤,是徽宗趙佶瘦金書體存留世間的真實顯現。具有一定的觀賞價值。

元代

下圖第一枚錢幣,是元朝發行的,這是文保人員此次發現的第一枚元代錢幣。

這枚錢幣被清洗出來時,報姐正在很認真地做筆記,就聽到文保人員喊著「元朝的,元朝的」,朝報姐飛奔而來,那種興奮感太感染人了~

明代

下圖的這幾枚貨幣,就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時期的「洪武通寶」。

古錢幣可能屬於「洪武窖藏」

章竹林告訴記者,這批古錢幣很有可能是明朝洪武年間埋下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這批古錢幣初步發現以宋朝數量最多,往上有唐朝,往下有元朝,但下限到「洪武通寶」為止。

「『元末明初』是戰亂年代,許多人家為了躲避戰亂,舉家遷往別地,錢幣太重不能隨身帶走,許多人家就會找一處地方埋藏,業內專門把這批錢成為『洪武窖藏』。」他說。

被發現時

在浙江省內,「洪武窖藏」出土已經不下20次,餘杭、桐鄉,甚至海寧都曾出土過,1970年,餘杭出土過一次幾千斤的。

章竹林說,古代的錢幣是銅質的,也是通用的,像唐代的「開元通寶」在清代也在使用。

錢幣是歷史的見證,干河街出土的這批古錢幣保存比較完整,這對我們研究元末明初的歷史,當時的社會經濟生活都有參考價值、研究價值,意義重大。

這次出土的這批錢幣數量較大,可以判定當時埋藏的人家比較富貴,同時,干河街一帶在當時也是城中一處繁華和鬧市之地。

干河街還有可能發現古錢幣嗎?

這個問題,可能大家比較關心。

章竹林表示,「洪武窖藏」的發現是帶有偶然性的,一般就是埋藏在一處,這次發現時,錢幣集中在一塊2-3平方米的空間裡。

埋藏時,錢幣被放置於容器中,但因年代較久,或挖機在作業時,容器已經打碎。因此,其他處再有埋藏的可能性不大

自從「洪武窖藏」被發現後,海寧市文保所和負責志摩故里景區開發的文旅創意產業控股有限公司已經加派人員日夜看守和巡邏。

在此也提醒大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地下、內水和領海中遺存的一切文物,屬於國家所有。發現文物正確的做法一是保護現場,設置警戒,二是逐級向政府、文物部門彙報,採取(保護)措施。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守護歷史,守護文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O1l3GwBJleJMoPMIRQ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