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好萊塢大片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響越發強烈。
國內儘管偶有票房爆款,最受人矚目的片子往往還是引進大片。
而相比於新興的國內市場,其對香港電影市場的影響更加可觀。
隨著香港本土電影業的勢微,今年上半年香港票房前十清一色被好萊塢大片所占據,每逢此時都會令人無比懷念上世紀香港電影的風光。
那個無論是喜劇片、愛情片、靈幻片、動作片都佳作頻出的時代,當然也少不了最具中華文化特色的武俠片。
在武俠片領域,最受追捧的當屬溫梁古金四大家的改編作品,其中又以金庸先生的小說最受歡迎。
其發表過的所有武俠小說,無一例外全部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而其中在藝術成就上最高的,應該就要數王家衛的《東邪西毒》。
豆瓣8.6(終極版為8.7)的評分更是成為了武俠類型片中當之無愧的第一(前面還有一部可以被歸為靈幻片的《倩女幽魂》,以及搞笑為主的兄弟影片《東成西就》)。
而在古裝片這個大領域內能排在它前面的,除了之前說的兩部,就只有星爺的兩部《大話西遊》和《唐伯虎點秋香》,清一色是符合大眾口味的娛樂類型。
這場古裝片的華山論劍之下,《東邪西毒》的劇情是最為晦澀難懂,並且也不以動作場面為賣點,能拿下這份成績更佐證了其在藝術領域上的成就。
有人說,看《東邪西毒》給人的感覺更像是古龍而不是金庸,年少懵懂時倒也確實覺得王家衛的江湖,快意恩仇了無牽掛,人狠話不多的勁頭確有幾分古龍風韻。
可當到而立之年再看,王家衛電影里的愛恨糾葛,可能才是最懂金庸的改編。
當年孔慶東在《百家講壇》上說,如果把金庸小說裡面的武俠元素全部除去,他的作品依舊會是頗具藝術價值的愛情小說,太多的命運捉弄,太多的無可奈何,才拼湊出了金庸的武俠江湖。
王家衛在拍攝影片的時候,結合了倒敘+插敘的手法,用角色的獨白來串聯故事線,其敘事結構的精巧,在這幾年的華語影壇上幾乎沒有能接近的作品。
片子通過「醉生夢死」這一概念,在開篇創造出了「失憶」的黃藥師,打亂觀眾的常規認知邏輯。
隨後又祭出了人格分裂、自相矛盾的慕容燕,通過對白讓觀眾對角色的關係認知出現混亂。
但是在這些混亂之中,王家衛又通過一些道具的鋪設,在強調影片要表達的內涵的同時,也讓故事線有跡可循。
比如慕容燕放在他客棧里的鳥籠,象徵了原本自由的人被感情所困,又清晰了慕容燕的出現時間。
黃藥師帶來的「醉生夢死」,表達了影片關於擁有失去,挂念與忘記的核心內容,也使得影片中兩位主人公的性格變化有了呼應和佐證。
甚至於通過兩位天后級的演員,去豐富那個讓所有人神魂顛倒的桃花,是人、是物、也是一種情。
就連不存在與原作中的虛構人物盲劍客,也通過人物關係合理得把其他角色串聯在一起。
加之影片通篇敘事方法的精巧設置,前後呼應的對白情節,細膩豐富的人物性格塑造,使得本片就像是一套讓人看不出章法的絕世武動,值得觀眾反覆回味。
放眼如今,在技法上,搜遍近十年評分最高的華語懸疑片,《心迷宮》的8.7分與之相比也要遜色一分。
有很多人說自己看不懂《東邪西毒》,其實是因為本片最大限度的弱化了主線的故事脈絡。
每個人各自有其獨自的經歷,雖互相關聯,但又沒有明確而絕對的交集,至少他們所有的感情糾葛都沒有通過畫面來呈現,觀眾只能去細細品味台詞中的故事來推斷。
這就讓本作的故事發展變得十分特殊,從開篇到結局幾乎不存在明確的目的,這也讓觀眾失去了一句話概括影片的基礎,迫使對他有興趣的影迷,重複的進行品味。
《東邪西毒》中人物的性格變化,其實和金庸作品中作者自己的心理狀態也十分符合。
初時片中的幾人,都想抓住些什麼,是一種茫茫然的混沌。
黃藥師想忘記,歐陽鋒在逃避,慕容燕更是為了一個答案,連自己都忘記了。
可盲劍客的出現是對片中各人狀態的一次轉變,他曾經主動放棄了自己最愛的女人,甚至放棄了對黃藥師仇恨,為了自己最後的心愿失去了生命。
盲劍客的一生,就是金庸前期最常賦予角色的境遇,是一種千金散盡的無謂,也是一種求仁得仁的無畏。
一直到《鴛鴦刀》之前,金庸的作品從《書劍恩仇錄》到《倚天屠龍記》,很多角色都被大義所負累。
他們所在的江湖,更多的是家國天下,雖然身不在朝堂之上,可心心念念多是家國天下的大事。
這個時候,其實金庸的筆下是沒有江湖的,那裡只是英雄好漢的落腳棲身之處。
這個階段在金庸筆下的絕世高手,多是一些心繫家國的人物,《射鵰英雄傳》一連兩代的絕世高手,都是相關王重陽和郭靖這樣先天下之憂的大俠。
他們心懷天下,所以行事也更為光明磊落,武學上也帶著一份一往無前,所以能冠絕群倫。
後來,盲劍客死了,客棧里來了個叫洪七的年輕人,他懷抱理想走入所謂的江湖,也過起了渾渾噩噩的日子。
直到有一天,他因為一顆雞蛋和一條人命的重量,發覺了自己初心已逝,這才與歐陽鋒分道揚鑣。
說來也巧,在電影中點醒歐陽鋒的洪七公也幾乎是金庸前期小說中,活的最洒脫的一位。
後來電影里的歐陽鋒,也因為洪七的一番話幡然醒悟,這才走出了沙漠客棧那個囚禁他的鳥籠。
《鴛鴦刀》之後,自《連城訣》開始,包括《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再到後來的《鹿鼎記》,金庸筆下的角色在性格上變得更加豪放不羈,甚至可以稱得上離經叛道。
比如狄雲閒雲野鶴的小農思想,痴迷女神的段譽和把清規戒律破了個乾淨的虛竹,到後來任性而為的令狐沖,最後如市井無賴一般的韋小寶。
這些角色活的越率真,其實也就是金庸自己的心境。
此時金庸的江湖,有了些許匪氣,才更為生動真實。
這時候金庸作品中的絕世高手的類型也悄然轉變,成了風清揚、掃地僧這種喜愛不問世事的隱士。
從拿得起到放得下,也正合了《東邪西毒》中後來個人的選擇。
當然,這份從容倒也不是憑空就多出來的,這些隱世高手的背後,多少也有著幾分放不下的執著,卻又不能為外人所能知曉了。
正如片中的慕容燕,即便忘卻了自己姓甚名誰,卻還是走不出個為情所困,倒也成就了一位絕世高手。
王家衛其人也是如此,他眼中的江湖,打打殺殺就像生活中的家長里短,必須但不重要。
每個人進入江湖的理由,就像是《東邪西毒》中的幾位,多也是為了逃避一些孽緣。
可真要有一日看破了其中的掛礙,無論是想拿起,還是決定放下,便是從這江湖中抽離而去,方才成的了不出世的高人。
之所以能成為絕世高手,有幸習得絕世武功自然是一分助力;可想要成為天下第一,也少不了自己的一身悟性,機緣巧合之下才能成就大才。
正如同楊過、張三丰、獨孤求敗這些,創下自己獨有武學的人,才能跨著故事的留下傳說,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
感謝讀者老爺的耐心閱讀,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別忘了關注小薦或隨手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