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位於我國華北地區,東濱渤海,西靠太行,北為燕山山脈及張北高原,中則環抱京津,境內地貌複雜,歷史上因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河北,又因古屬冀州而簡稱「冀」。河北歷史悠久、英雄輩出,戰國時期大部屬燕國、趙國兩國,因此又被稱為「燕趙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自元定都大都(北京)以來,河北多為京畿之地,具有獨特的政治、經濟地位,元朝是我國行省制度的開端,但河北省域當時與山東、山西等地一起為中書省直轄,稱為「腹里」,明朝山東、山西建省後,河北為兩京之一的北直隸,清朝才稱直隸省,民國時改稱河北省。建國後,河北省會數次遷移,省境、區劃也變化頻繁,其中建國初就曾短暫設有一個省轄市(相當於今地級市),現為河北僅有的兩個「礦區」之一,這就是位於晉冀豫三省結合部的峰峰礦區。河北另外一個礦區為隸屬於承德市的鷹手營子礦區。
河北不僅為我國重要的產糧大省,自然礦產資源也非常豐富,地處河北省南部的峰峰礦區就為建國後因煤炭資源開發而成立的建制。峰峰礦區,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南段東麓,地處河北、山西、河南三省結合部,為歷史悠久之地,境內名勝古蹟眾多,歷史上曾長期為磁州(今磁縣)地,峰峰境內就有著名的「磁州窖遺址」。峰峰礦區,建國後因煤炭開採而設,現為河北省地級市邯鄲市市轄區。
峰峰礦區,先秦時期曾為殷、衛、晉、趙等國地,此後地域先後為鄴縣、武安縣、臨水縣、滏陽縣等所轄,隋朝時置慈州,今峰峰礦區地域屬慈州,唐稱礠州,北宋時改稱磁州。明朝時期,磁州隸屬於河南承宣布政使司彰德路,今峰峰礦區地域隨屬之。
清朝雍正年間,為解決河北(當時稱北直隸)、河南兩省爭水問題,磁州由河南彰德府劃歸北直隸廣平府(治今邯鄲永年),今峰峰礦區自此屬河北。民國初廢州為縣,磁州廢為磁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今峰峰礦區地屬太行區,磁縣抗日民主政府曾駐於此。1949年5月至8月磁縣曾屬河南安陽專區,平原省成立後磁縣改屬河北省邯鄲專區。
峰峰礦區正式設於1950年6月,由河北省邯鄲專區領導,1952年改由河北省直接領導,1955年升為峰峰市,直屬於河北省,是當時河北少有的省轄市之一。但僅一年多以後的1956年底,峰峰市即撤銷建制併入邯鄲市,改為邯鄲市峰峰礦區。
現在,峰峰礦區仍是邯鄲市遠離主城區的市轄區,為一座工農交叉、城鄉交錯的資源型老工礦區,但是峰峰礦區也在逐漸轉型並初見成效。依託境內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峰峰礦區初步實現了「礦區變景區」的華麗轉身,「滏源福地、瓷韻響堂」的口號也日漸響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