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的前夜!中國咖啡產業市場,將迎來一場「角逐賽」

2019-11-09     農視網

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來自世界各國的咖啡及其附加產品大放異彩!

匯聚來自瑞士、荷蘭、英國、德國等15個國家的近200種產品集體亮相,重點涵蓋咖啡系列產品、全線母嬰營養品、寵物食品等。其中,雀巢共有包括健康科學產品系列在內的16款新品首次亮相進博會。

還有咖啡的各種附加產品、環保理念,也邁入中國市場。

眼下,中國咖啡市場正變得前所未有的熱鬧,各路資本湧入、新老玩家角逐,勢頭較新茶飲不相上下。

在各企業紛紛加碼咖啡業務的背後,看重的是中國咖啡產業市場的潛力和前景。

根據國際咖啡組織數據,2013年~2017年,以歐盟、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的咖啡消耗量緩慢增長或已停滯,而以瑞士、挪威為代表的已開發國家咖啡消耗量出現下滑;相反,中國咖啡的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呈現指數型增長,尤其是2015~2017年,咖啡年消耗量從7.1萬噸增至12.9萬噸,增加了82%。

公開數據顯示,中國年人均消費咖啡為3.7杯,遠低於歐美和日韓的水平,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咖啡市場存在很大的增量機會。特別是從2013年到2017年間,中國的咖啡店市場規模幾乎實現翻倍,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8%,預計市場規模有望在2020年達到75億美元。

目前中國咖啡市場正在爆發的前夜,中國市場還是一個不完全飽和,沒有進入高度競爭的市場,中國市場很大,能夠容納各種不同層次的品牌共存,誰進來好好做都能享受到這一輪紅利。

那麼,在這場紅利的「角逐賽」中,中國該如何發力呢?

中國的咖啡主要來自雲南,雲南咖啡作為單品或拼配豆都是可以比肩大部分國外咖啡。然而在終端市場上,大多數咖啡館和咖啡愛好人士總是以使用進口咖啡豆為榮,哪怕大多數進口咖啡豆真假難辨,良莠不齊。

正因如此,雲南咖啡每年均是以生豆的形勢賣給雀巢以及國外一些大的咖啡豆商,大部分咖啡經過多番輾轉後再次流入中國,卻不再是「國產咖啡」,而變成了「進口咖啡」!

所以,有可能你所買的很多進口咖啡,有很多卻是國產的.......於種植戶、於消費者來講,都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事實表明,沒有深加工、沒有品牌、沒有規模、沒有市場是掣肘雲南咖啡產業發展的4大瓶頸。

必須帶動咖啡規模種植 要想走產業發展之路,必須帶動雲南的咖啡規模種植,引進高水平的科研人員進行咖啡產業的發展指導。改變原有小農戶傳統種植方式,建立大型的種植基地,規模化種植,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必須加大技術投入,提升深加工的水平 咖啡要想實現產業化發展,離不開深加工。我們必須從傳統的加工工藝中擺脫出來,實現咖啡產品差異化的打造,凸顯當地咖啡的多元化價值。不斷創新工藝,提升我國咖啡深加工水平,研製出新的咖啡品種,推向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

打造品牌 雲南咖啡面對的不是當地市場,也不是國內市場,更是世界市場,要想在世界市場中彰顯自身特色,就必須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企業。重點發展當地的咖啡龍頭企業,起到企業發展示範與帶動的作用,關注產品質量的提升,打開當地咖啡的知名度,讓更多的人知道雲南咖啡和自身品牌,是現在的重中之重。

所以,代表中國咖啡產業的雲南咖啡要想在這場紅利的「角逐賽」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意識到當前產業發展中的既存問題,從這些問題局限中擺脫出來,才能將雲南咖啡推向世界,將中國咖啡推向世界。

編輯/責編:康軒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H8kVG4BMH2_cNUgLpH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