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月大概是Angelababy的大弟子吧?

2019-09-04   一起換種生活吧

那到底什麼才是好演員?

何冰探討演員專業性的問題,最近被挖了出來。

有些演員喜歡在表演時聲淚俱下、語無倫次,來彰顯著自己的投入和情感的爆發力。

他們覺得好好演玩命演,在舞台上、在鏡頭前找到放飛自我的感覺就是好演員。

而這種撒狗血式的表演情緒,這還成為了一種金科玉律式的表演方式。


不是把陰險狡詐的角色,一定要在面目表情上做到賊眉鼠眼,才是好演員。

而演員更應該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行為,讓觀眾得出角色內心是陰鷙的結論。


也是這種純表面式的表演方式,導致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一種現象。

演好人,他會演

演壞人,他也會演

但讓他演個人,就徹底不知道該怎麼演了。


好演員應該認真打磨演技,更應該尊重每一種藝術形式,並不是話劇就要高於電影,電影高於電視劇。


除了對於表演專業的學習之外,何冰還一直學習和反思自己,幾十年不停。

他剛畢業的時候,看前輩藝術家演話劇,理解不了哪裡演得好,看不懂。



隨著經驗的積累,何冰又對前輩藝術家的表演有了新的理解。

前輩藝術家在舞台上能達到一個不迎合觀眾,不討好觀眾的巔峰自信狀態。

但反思自己之後,他內心卻是有些虛的,還是需要觀眾的掌聲和笑聲來反饋自己。


何冰一直在努力讓自己在舞台上變得更堅強,如何更加寵辱不驚。


除了演員表演上的問題,還有個更可怕的現象。

何冰作為一個在北京人藝從事幾十年表演的專業演員,他在鮮肉的浪潮下,覺得被時代拋棄了,甚至有些恐慌。

這樣的恐慌來自於他接到的片約電話,越來越少了,片約的豐富程度也降低了。



郝蕾也同樣思考過現在的演員市場的問題。

很多演員在表演宮斗戲,都喜歡演瘋子,她覺得特別奇怪。

難道只有瘋子才能展現爆發力或演技嗎?



她對表演的理解和何冰類似,歸根結底,都是在演一個人罷了。


而那些所謂的爆發力,都還停留在戲劇學院大二階段,甚至連大四的水平都夠不上。

可現在演員的環境里,卻有大量的演員把爆發力當做值得炫耀的標杆。



現在太多演員連基本功都做不到,普通話都不標準的人,更不用期待他台詞功底好。



好的演員應該敢於和導演抗爭,表達自己對人物的理解。

郝蕾回憶和鄧超當年拍攝的《少年天子》,當時導演認為她看皇上的眼神不夠驚恐。

但郝蕾站在角色的角度分析,人物從心底就認為自己做的是正確的,不應該有驚恐的表現,她和導演掰扯了很久。

最後導演又結合前後的幾場戲,贊同了她的表演方式。


郝蕾和導演爭辯的底氣在於,她認真地分析了20多種表演方式,最後選定了最適合的一種,才敢和導演較真。

現在的很多演員,根本做不到。



好演員除了過硬的專業技能,還會從劇情的整體角度思考。

在電影《親愛的》中,她和黃渤就飾演孩子的母親和父親,但郝蕾角色的任務就是輔助,讓黃渤的戲份更加精彩。

戲是所有人的,而不是某一個人的。



而現在的演員卻在拚命的撕番位撕title,如果拿不到滿意的答覆,還有親自下場指揮粉絲鬧事的。

簡直可笑之極。


姚晨這兩年的作品爆髮式的轟炸,且部部堪稱精品,但對表演依舊會保持一顆敬畏之心。

姚晨每天都在質疑自己,我真的能行嗎?這個角色我能演嗎?



在拍電影每場戲之前,都會把劇本從頭到尾再看一遍。

只有這樣才能儘可能清晰準確的了解這場戲在整部劇中的作用。


姚晨也說,作為演員註定是會一生焦慮不安的。



馬太效應在演員行業里也是適用的,越優秀的演員越優秀,越差的演員越差,中間的差值會越拉越大。

造成這種效應的,就是對自己沒有正確認識的演員本人。

沈月,作為青春校園劇爆紅的非科班演員,她的精力並沒有放在學習表演上,而是放在了吃上。

她為了演出《流星花園》杉菜倔強中帶著溫柔的感覺,每天吃石榴,以求眼神可以更有神。



她把這種「食補演技」的方法運用的淋漓盡致。

後來拍攝《七月與安生》為了擁有狠辣的眼神,又開始吃牛肉,以獲得野生肉食動物的野性狠絕。



但這種食補的方式,效果似乎並不明顯。



如果說沈月是沒效果的食補大師,那angelababy老師就是無實物表演的先祖。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真聽真看真感受」的理論,在angelababy面前一無是處,因為她開創了吃東西能過嘴而不入的全新表演方式。



angelababy老師能隨便擺幾個動作表情,然後完成全劇一鍵摳圖的偉大壯舉。



對於這樣新潮的開創式人物,各大獎項竟然還沒有頒給她大滿貫。

天才的道路永遠是不被人理解,可悲可嘆。



還有像吳亦凡般天真無邪的男子,也應該經受一些外界的風雨。

最好把何冰和郝蕾對於表演情緒的理解,發給心裡和表情上都充滿難過的凡凡。



好演員都在不停的學習和反思,經過十幾年、幾十年的沉澱,不斷刷新對表演的認知,把角色的理解儘可能達到人性和細節的高度。

但表演尷尬的演員,卻每天想著如何食補,感嘆命運坎坷沒有拿到獎項大滿貫,拚命爭奪一番彰顯自己宇宙最紅,唯獨沒有好好學習表演專業。

還有一部分演員的文學修養限制了他們的思考,甚至從來沒想過要思考演技的問題,沒有一點自知之明。

如果好演員被拋棄成為常態,那將會成為時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