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濕地

2019-12-26     聲宏紫閣

天下驢友都有一個終極目標,一生一定要去一次西藏,至於說為什麼?答案卻不盡相同,有人說,西藏是朝聖者夢想的修行地;有人說西藏是一個秘境,是個清澈、明凈的地方,它能夠將我們心中的浮躁洗滌,是世間眾人心中的凈土。有人說的更直接,去一次西藏你的人生才完美。


西藏,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濕地


我是2009年以遊客的身份來到西藏的。布達拉宮的巍峨,大昭寺的神秘,青藏鐵路的神奇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使我難忘的是納木措湖和納木措自然保護區那廣袤而美麗的濕地……



9月12日,是進藏的第三天,按旅行社安排要到到藏北探秘納木措湖。一大早,我便睡不著了,拉開窗簾,拉薩的天空依然瀝瀝淅淅飄著小雨,奇怪的是,大家登上車準備出發時,雨也就停了,瞬間,太陽的光線便穿透了雲層。「夜雨拉薩」又一次得到印證。

納木措湖在拉薩市當雄縣和那曲地區班戈縣之間,從地圖上看並沒有多遠,由於路況的原因,汽車往返卻要用9個小時左右。從拉薩市到當雄縣,路兩側的風光與我們在火車上看到的大體相似,藍天白雲、草原雪山、氂牛羊群、經幡尼瑪堆以及千人一面的藏民房舍。


西藏,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濕地


納木錯海拔4700多米,意為「天湖」,是在國內面積僅次於青海湖的鹹水湖,也是海拔最高的鹹水湖。到納木錯需要翻過海拔近5200米的那根拉山口。正行間,導遊笑咪咪地說:「納根拉山口到了,大家可以下去照張相。」我往窗外一看,原來,汽車已經爬到雪山之上,大家興奮地跳出車門,紛紛朝著豎有『納根拉海拔5190』字樣的石柱奔去。



站在納根拉山口放眼望去雪山如浪,綿延不斷,好一派冰清玉潔的聖潔世界。山口的風很大,正飄著棉絮般的雪,寒風卷著雪片打的人睜不開眼。納根拉山峰下,五色經幡在風中獵獵做響,就象一群舞動的精靈,早些時候掛上去的經幡已被風刮成了縷縷絲線,從經幡處仰望山峰,那山體有一種金屬質感,仿佛是青銅鑄成的一樣,在白雪映襯下閃著幽幽的光。峰頂之上亂雲飛度,山峰時隱時現分外壯觀。風刀雪劍,寒冷逼人,人們匆匆拍了幾張照片連忙溜回車裡……



看,納木措湖到了,車內又是一陣騷動。遠遠就望見了藍寶石一般的納木措湖,行至湖邊,人們才發現,這裡卻飄著濛濛細雨。西藏的天氣就是這樣不可思議。難怪人們說,在西藏一天就能走過四季。

「納木措」藏語意為「天湖」,她與羊卓雍措湖、瑪旁雍措並稱西藏三大聖湖。納木措湖水碧藍,雪峰倒映,湖光山色美輪美奐。9月的納木措不是看湖的最好季節,扎西半島遼闊的湖濱草原上,已經看不到春夏之際那種草地綠草如茵,繁花似錦的景致,醉人的綠色已隨著時令的變化而轉黃。



在納木錯自然保護區,沼澤區的植被主要以藏北嵩草為主的沼澤植物群落,常見的伴生植物有小鉤苔草、杉葉藻、海韭菜等。沼澤區和湖區的動物常見的有黑頸鶴、棕頭鷗、燕鷗、嘴鷸、赤麻鴨、斑頭雁、普通秋沙鴨等。湖中盛產鯉科的裂腹魚。周圍地區的哺乳動物有野氂牛、藏羚、藏驢、藏原羚等,有時還可見到盤羊、岩羊、棕熊、藏狐和狼等。


西藏,讓我看到了世界上最高、最美的濕地


西藏濕地不僅是青藏高原的「物種基因庫」和重要的氧氣補給源,也是發源於此的河流流域生態系統的重要"平衡器」和「調節器」,在構築我國生態安全屏障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長,湖區自然濕地生態系統面臨的的主要威脅有過牧、旅遊、捕魚和氣候變化等。



可喜的是,威脅濕地生態系統的問題正在得到有效解決。據新華社消息,近年來,西藏不斷推動濕地保護體系建設,目前已初步形成以自然保護區為主體,國家濕地公園、國際重要濕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等多種方式的濕地保護體系。西藏自治區目前共有各類濕地650萬餘公頃,在我國各省區市排第二位。瑪旁雍錯、麥地卡和色林錯3塊濕地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有13處濕地列入國家重要濕地名錄。建立瞭然烏湖等15處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區,建立了多慶錯等22處國家溫地公園。



納木措湖邊的風很大,也很涼,長期生活在這裡的牧民已經換上了厚厚的藏袍。細雨中的納木措,蒼白的湖水如同陰霾的天空,水天一色。風涌著湖水翻卷著波浪,發出亘古不變的聲音,經波浪一遍遍沖刷,湖邊形成了大片的沙灘。那些早到的遊客打著紅紅綠綠的雨傘,或漫步沙灘或拍照留影,沒有喧譁,一切顯得那麼安謐。我相信,隨著西藏濕地保護體系的完善,納木措會變得越來越美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ARdRG8BMH2_cNUgAS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