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更新丨2020年中國城市GDP初步排名及重點解析(修訂版)

2021-01-25   山川網

原標題:持續更新丨2020年中國城市GDP初步排名及重點解析(修訂版)

山川網:近幾天,中國地級市上年度經濟數據公布進度明顯有一個階段性的放緩。截至目前,我認為已經公布2020年度GDP中國地市,整體都可以算作是第一批公布數據的,後續的第二、第三批一般情況下前前後後大約還需要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所以在此前推送的3版年度地市GDP「搶鮮版」之後,今天我們安排推送「修訂版」。區別在於每個「搶鮮版」都會有較多的新增城市數據,效率優先,準確度會相應有折扣。而「修訂版」則是新增城市數據並不明顯,重點在於修改、增訂此前搶鮮版數據中一些紕漏和空缺的部分。

比如,以下我們要分享的「2020年中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數據(修訂版1)」,相較此前的「搶鮮版3」,重點修訂和補充了部分城市的年度GDP實際增速數據。同時,我還要再次強調的是,無論是搶鮮版還是修訂版,部分數據都並未最終的準確數值,是僅供大家參考的。由於數據來源和整理工作多方因素影響,不排除其中存在紕漏甚至錯誤,我們會在後續的更新版本中保持持續疊代更新,謝謝大家的關注。

照例,由於國內還有多個重點城市、代表性城市的年度數據尚未公布,所以針對上述的2020年代中國部分城市GDP數據,做以下的幾條重點解讀。而以下我們所提到的問題,大家可以視作是一種觀察數據的思維方式,在後續的解讀中我們還會做進一步的延展——

一、大家在查閱表格時應該可以清楚看到,我在表格中增加了幾條橙色的分割線。這個分割線的作用事實上也很容易理解的,將已經公布年度GDP數據的城市按照經濟體量進一步劃分成幾個梯隊:10000億元+、5000億元+、3000億元+、1000億元+、1000億元-等。

而事實上,如果是在進一步討論中國頭部城市的差異時,我們還會另行增設1.5萬億和2萬億兩個更高的分割標準。而對於目前的這種全國城市的搶鮮修訂版本,有上述的幾個標準基本就基本足夠使用。

對於城市的觀察,我們有自己的一套標準,並不完全和大眾一般觀點完全一致。比如此前我們已經提到過,接下來我們會逐漸開始對中國的代表性城市和重點城市進行更進一步的解讀。而相應的我們對上述城市的定義標準,就是年度經濟總量要達到3000億元和5000(7000)億元。事實上,還有更高的頭部城市陣營,即年度GDP達到萬億以上的對象。

而對於現階段仍在1000億元以下的城市,如果我們不考慮其他的政治、交通、行政、文化、科教文衛等諸多方面因素,單就經濟體量來說,事實上我們認為其所處的實質發展階段上是尚不足以對應「地級市」行政標準的,其更符合我們區域經濟討論中對「縣城」發展階段的一般理解。

二、2019年,中國內地的GDP十強市依次是上海、北京、深圳、廣州、重慶、蘇州、成都、武漢、杭州、天津。而截至目前,還有一半的城市尚未公布2020年度的GDP具體數值。但綜合參考包括政府工作報告在內的多重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確定的上年度關於中國GDP城市的兩項主要變化。

其一是重慶和廣州兩市的全國排名發生變化,重慶上升一位至全國第四,廣州下調一位至全國第五。而關於中國GDP前五強城市的上一次排位變化,還是深圳與廣州之間全國第三、第四位次之間的互換。而從目前滬、京、深、渝、廣五市的經濟綜合表現來看,這一排名情況未來將保持一定階段的相對穩定。

其二是南京和天津兩市的全國排名發生變化,南京上升一位至全國第十位,天津下調一位至全國第十一位。這樣的變化,無論是對於南京還是天津,都是各自城市發展歷史上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而結合南京、天津以及後續排名城市的綜合表現,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中國GDP十強市的陣容也會保持相對穩定(十強間的排序變化可另議)。

三、在去年討論了近乎一整年的區域經濟熱門話題,2020年中國七座「准萬億GDP」城市,根據目前的資料顯示,已有泉州、合肥、西安、福州、南通五城確定完成萬億GDP目標(合肥準確數據尚待公布)。尚未公布的東莞和濟南二城,還需要繼續等待相關數據的公布。

而作為七個「准萬億GDP」城市中最晚公布數據的東莞和濟南兩市,也是此前我們相關討論中,認為壓力頗大的對象(其中外向型經濟大市東莞尤為壓力巨大)。對此我個人的觀點是,兩市如果此番能夠沖關成功,那麼自然是我國「十三五」的巨大成就,收官之年全國七城達成萬億GDP。而即使是還差一些,留在2021年沖關成功,也並不是壞事。

因為此前我們也講過,在上述七城之後,由於2019年度中國內地城市GDP在8000億元+區間欠缺,造成了階段性的中國萬億GDP城市候選城市出現了空檔。萬億GDP固然是城市發展歷史上的重要分水嶺,但是卻不是唯一目標,城市發展中比其重要的工作和任務還有非常多。

四、經濟總量在5000億元+,特別是7000億元+的城市群體,此前我們習慣稱其為腰部城市,進一步也可以稱之為中流砥柱。此前我也發表過一個觀點,看下一個十年中國哪個區域經濟發展動力最足,空間最大,就要看哪一個區域在現階段處於5000億元+的城市數量最多。

綜合中國的城鎮化進程特點和中國城市發展規律來看,經濟總量在5000億元~10000億元這個區間時,城市發展正處於快車道,是對應城市居民最能夠以肉眼可見的水平察覺到城市飛速向前發展,城市形象日新月異的階段。

而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機會的另一面一定是挑戰。經濟總量從5000億元向10000億元衝刺的這一時間段,恰恰也是對於一座城市挑戰最大的一個階段。如果將這個時間段比作是一個人的求學,我認為這應該就像是之於整個求學生涯最關鍵的高中階段。它一方面承接此前初中打下的基礎,另一方面朝著十分明確的高考目標發起衝刺。

在過去的這些年中,我們也曾看到過一些城市在這個發展階段由於種種原因,經濟發展出現了失速的情況,從而較長時間停留在了這個階段。對此,對應地市更應時刻保持謹慎和小心的態度,咬緊牙關不放鬆,堅持到目標實現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