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七月份開始,賴清德的支持率便一路呈下滑態勢。依據民調結果所顯示,眾人不支持賴清德的主要緣由在於其「台獨」立場,諸多人士擔憂民進黨執政會致使台海局勢趨於緊張,充斥著戰爭風險。在此段時間當中,賴清德的支持狀況始終未曾出現好轉的跡象。
所以,為了擺脫執政的困境,台當局一方面不斷地挑釁中國大陸,試圖轉移台灣民眾的關注點;另一方面,台灣當局屢屢對在野政治人士進行「追殺」,先是操作司法讓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鋃鐺入獄,緊接著,就是罷免基隆市長謝國梁。
倘若賴清德的陰謀得以實現,民代機構被其掌控,民進黨必然會愈發囂張跋扈,藍白陣營無力對其加以制衡,兩岸關係也隨之連帶陷入更為危險的境地。好在藍白陣容共同努力下,謝國梁成功保住了基隆市場的位置;而柯文哲雖然依然在獄中,可是司法部門並沒有任何的新證據,此事大機率也會不了了之了。
一計不成,民進黨和賴清德又心生一計;他們多次表示,會利用手中的政治資源,打壓藍白的在野的政治人士,並且試圖徹底解散國民黨和民眾黨;藍白陣營自賴清德當局對柯文哲進行政治追殺的這一案件之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彼此唇亡齒寒的關聯。
因此,從「基隆保衛戰」開始,新一輪的「藍白合」再次形成。在此期間,國民黨政治人士紛紛站出來為謝國梁「站台」,而民眾黨則在各個公共場合強烈反對「拆梁」,間接支援了國民黨。事實上,「拆梁」行動的失敗,凸顯了民進黨「惡罷」做法的名不正言不順,也在一定程度上鞏固了「藍白合」。
可以預見的是,接下來,「藍白雙方合作」依然是台灣政治舞台上的「主旋律」;藍白雙方不僅會在「立法院」中就個別提案進行攻防的合作,還會在縣市長選舉中,共同對抗民進黨所提名的候選人。看起來,民進黨想要達成「完全執政」的目標,在短期內是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