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整零關係」怎麼打造?

2023-11-21     汽車公社

汽車行業正在進入「新汽車」時代。而這個背景下,主機廠如何在軟硬兩個方面形成全新的「整零關係」,這個話題一直在談,但一直沒有答案,而且是常談常新、常新常談的話題。

因為之前,行業內按照物理介面或者說是按零件的種類,已經完成了一次分工,進入了一種「穩態」。就是邊界比較清晰,有一些零部件供應商做,整車廠絕對不會碰,比如,空調箱、輪胎,整車廠絕對不會碰。而整車架構等大機率由整車廠自己來開發。

但是,在當下的全新階段,分工不再是按照物理實體在做分工,比如,底層軟體、中間件、應用層的快速變化,整車廠有的說要做「全棧自研」,有的說「全棧可控」。這個時候分工介面就暫時會很模糊。所以,業內目前都在嘗試,最終的結果,可能是根據主機廠和供應商在競爭和市場選擇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優勢之後,再重新回歸到穩態上來。

前幾天,在蘇州崑山的一次論壇上,行業內的幾位大咖坐而論道,聊到這個話題。他們的討論也揭示了行業現狀,可以觸發我們的深入思考。

「快」的問題

納芯微電子創始人、董事長、CEO王升楊表示,作為一家晶片企業,他認為整個產業鏈近兩年的變化,來自於兩個快:

第一個快是汽車朝著智能化、新能源化方向技術的演進和技術的變革特別的快。新的技術、新的應用這幾年層出不窮,這種技術變革的快,很多時候不僅僅是產業鏈一個環節的變革,而是整個產業鏈全部的環節變革。也許從晶片開始,到零部件,到整車的應用,整體的變革。在這樣非常快技術變革的要求之下,會把整個產業鏈粘合的比原來更加緊密。

第二個快是新車型從研發到量產的周期變得越來越快,周期越來越快地壓縮。原來是四五年,現在可能兩三年,未來可能不到一年多的周期。在這樣一個研發到量產周期變的越來越快的情況下,再像傳統水平分層的供應鏈模式,就非常難以匹配市場快速的響應、快速量產的要求。

所以,在這兩個「快」的牽引之下,整個汽車的供應鏈,在從傳統的水平分層Tier1、2、3、4的模式,快速地朝著一個深度融合、聯合創新的方式前進。

整車廠在做一些新的車型研發的早期,甚至是預研中的規劃中的車型的早期,可能就需要把整個產業鏈的資源拉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維度一起看會有哪些技術進步,技術創新能夠提供下一代,甚至再下一代的車型上面提供什麼樣的創新性的價值。

而在這個過程中,最終的目標對齊之後,通過有機的融合、有機的分工,共同朝著未來的目標去啟動研發創新提前的工作,保證整個產品的開發進程會得到大幅的加速,可能是這樣的狀況。

比如,從車燈的變化趨勢看,原來是幾個轉向燈,現在演變為大量的貫穿式尾燈,包括從前面矩陣式的大燈現在變成DLP投屏式的大燈,整個車燈的演進速度非常快,而車燈的演進底層是需要車燈驅動的晶片,包括燈珠,整個產業鏈要做協同創新。原來一顆晶片控制一個燈、三個燈,現在一個晶片要控制12個燈,甚至24個燈、48個燈。這種情況下,怎麼保證能效、功耗,包括軟體控制的算法怎麼協同,這個變化非常快。

所以,實際上主機廠跟晶片廠已經建立了非常深入的業務體系關係,整個開發體系已經發生了本質的變化,構成了直供關係,從晶片的系統選型開始,在前期系統方案定義之前就開始相關的工作,這是這兩年明顯的變化。

還有一個變化是,近兩年,很多車企開始造晶片。對此王升楊表示,車企進入晶片領域,一定是憑藉這個領域構建差異化的優勢,晶片的品類非常多,主機廠想進入這個領域是可以的。但是,一家主機廠想把所有的晶片品類做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 ,更多的時候晶片廠商和主機廠是協作的關係,「主機廠從應用的角度提出未來晶片的需求和技術路標發展的方向,最後通過晶片廠商落地、實施、設計、生產、交付,更多的是這樣更加緊密的協作關係。」

「白盒」問題

其次,對於主機廠來說,零部件此前有很多的「黑盒」。就像北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瑋講的,「原來的Tier1、TierN對OEM而言是核心機密,輕易不會讓我們去碰的。」而從分布式架構向域控制架構演進的過程中,主機廠也越來越要求「白盒」。那麼,現在的關係是什麼狀態呢?

集度、極越採購負責人程曦表示,感受比較深,以前傳統的硬體供應商面臨的問題是,主機廠想改變整零關係,需要更靈活的關係,需要供應商、合作夥伴願意改變。比如,願意把代碼、白盒交付給主機廠,應用層交出來,主機廠自己做改變。

但有的供應商比較傳統,不願意進行白盒交付的情況下,就逼得主機廠定供應商時候,硬體定一家,軟體定一家。傳統供應商就面臨這樣的問題,不管是供應商還是主機廠都能深刻地感受到這些改變。但改變的基礎包括趨勢還是比較清晰的,還是源於消費者對軟體的需求,對功能定義的需求要求是越來越高。

對於博世這樣的巨頭來說,也是如此。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表示,主機廠、零部件是一個共生共榮的關係,是生命的共同體。要想「高質量發展」,一定不能一方虧本或者雙方都虧本,這是不可持續的。但是,因為目前的環境下「卷」得很厲害,很難有人在盈利。

徐大全覺得,現在屬於「戰國時期」,新的技術、新的局面出現,三大變化比較多:硬體為主的汽車變成以軟體為主的汽車,電子電氣的架構、域跟域開始融合,控制軟體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個過程(供應商)很痛苦。

另外一個問題是,主機廠開始下探「全棧自研」,因為將來不造發動機了,車要有「靈魂」,有靈魂總得做點什麼,所以這也讓傳統的零部件巨頭很難受。主機廠將來要做什麼?這個問題變得越來越複雜了。

徐大全表示,博世內部也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一套軟體幾千工程師投入、幾個億花在上面,作為白盒給到對方會怎麼樣?投入將來怎麼有回收?這一點是很尖銳的問題,但另外一點是,不開放可能就選別人了就不選澤博世了,這對內部是巨大的挑戰。

博世的探索是,專門有一家博世下屬的公司做白盒,給主機廠提供白盒服務,這是一個解決方案。但是,博世主流的很多IP的技術,到底將來怎麼通過白盒的方式服務好主機廠?這是博世正在思考的一個問題,現在沒有很好的答案。「因為有些事業部,我說我們白盒,他們也不同意,我也沒辦法,在跟他們在討論。」

但是,行業趨勢在於,隨著軟體定義汽車、主機廠OTA,越來越多的情況是比較大的供應商硬體面對代工挑戰,軟體面對來自軟體的挑戰,包括還有新的國產供應商的挑戰。

所以,對於零部件供應商來說,這個話題蠻沉重的,硬體不賺錢,主要賺軟體。但主機廠怎麼給軟體付費,是非常大的挑戰難題。對於主機廠來說,如果是零部件供應商現成的產品,能算得出來費用,比如只是用別人的改了一部分,價格就比較便宜。如果重新開發價格就非常高。關鍵在於,「軟體現在好一點,之前非常的賺錢。」

徐大全表示,怎麼評估,怎麼付費這是比較難的問題。「主機廠也一樣,我們也一樣,面臨未來的軟體,因為開發一個複雜的軟體往往比設計硬體的成本更高,將來什麼模式?因為對主機廠也存在問題,給你軟體升級,客戶願不願意付費,如果願意付費,將來大家也許一起分享付費,新的商業模式未來也可能會實現。所以這都在探索之中。」

不過,業內最重要的「鲶魚」特斯拉,已經在很多方面給行業做了顛覆性的示範效應,像CTC底盤、4680電池、一體壓鑄等等。就像中科創達高級副總裁兼智能汽車事業群總裁常衡生所說,軟體有一個詞叫做reorg(reorganization),特斯拉做的最好的一點就是把所有的供應鏈、零部件全部打開、重新設計一遍。

當然,不管黑盒、白盒,主機廠和零部件供應商面對的都是,更加融合的未來。主零之間能夠共贏,只有這樣才可以長期發展下去。汽車行業是基於長期主義的,企業要做到基業長青才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e3498c09240e6bf4ca48b6afe0b438.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