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軍備信息化需求持續強化,微波器件+核工業多輪驅動國光電氣發展提速

2022-08-19     梧桐樹下V

原標題:全球軍備信息化需求持續強化,微波器件+核工業多輪驅動國光電氣發展提速

2022年,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全球地緣政治穩定性不斷惡化,多國均開始通過提高軍費投入以應對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我國國防軍工需求亦持續釋放。同時,在21世紀以來的現代化戰爭「教育」下,航天、航空、船舶、核工業等信息化戰爭中的關鍵領域的重要性越發得到認可。

對目標進行精準打擊是以上領域高科技武器系統的主要任務之一,而要在戰爭中做到決勝千里之外,少不了微波器件的支持,微波器件作為微波通信等裝備系統的核心,近年來得到了長足發展,我國具備行波管等微波電真空器件生產、科研能力的團隊屈指可數,成都國光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88776 簡稱:國光電氣)正是其中之一。

8月17日,國光電氣發布2022年上半年財報,得益於軍工行業整體景氣度上升,2022年上半年,國光電氣營收達到5.21億元,同比增長96.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09億元,同比增長54.45%%,整體呈現出高質快速的發展趨勢。

60年生產經驗積累,

國防信息化建設推動業績發展

國光電氣成立於1981年,曾是我國「一五」時期前蘇聯援建的國家156項重點建設項目之一。公司以微波、真空兩大技術路徑為主線,結合材料學、光學、自動化、電子學、核物理、低溫物理、熱力學等科學技術,研發生產出了行波管、磁控管、充氣微波開關管、微波固態器件、核工業設備、壓力容器真空測控組件等產品,並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核工業、新能源等領域。

自成立以來,國光電氣一直從事微波器件的研製生產,至今擁有近60年的研製生產經驗,公司已在電真空器件領域掌握了寬頻、大功率、小型化、高效率等行波管設計和製造技術、磁控管設計和製造技術、開關管充氣、冷調技術以及小恢復時間控制技術等等,實現了電真空器件的國產及自主研發,打破了國外的封鎖。公司的微波電子管由開工時的22個品種,發展到今天自行研製的數百餘個品種系列,有數十餘個品種填補了國內空白,有百餘個品種處於國內領先水平,有數十餘個品種接近或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2022年上半年,國光電氣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研發資金投入達2893.94萬元,同比增長296.95%。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累計獲得國內發明專利授權35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3項、外觀設計專利2項、軟體著作權2項。

此外,國光電氣還長期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研發與配套工作,其產品最終應用於航空、航天、雷達、通信等領域,主要客戶為國內大型軍工企業,與國內重要的整機企業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是國內真空技術應用產品生產骨幹企業。

隨著現代戰爭對信息化的要求日益提高,國防信息化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戰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加之近年來我國地緣政治局面較為緊張,需要我國海、空軍電子裝備的強力支撐。「十四五」期間我國對制海權和制空權的迫切需求將大力推動相關電子器件產品的市場規模,進而帶動產業鏈上游供應商的訂單需求。

作為在該領域的頭部企業,2021年,國光電氣積極部署,加強內部管理與營銷工作,主營業務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分板塊看,國光電氣三大業務板塊均保持增長態勢。

在微波器件方面,公司繼續堅持真空+固態兩條腿走路,隨著軍工裝備對電子裝備需求高速增長以及我國低軌寬頻通信衛星系統的建設穩步推進, 公司微波器件收入保持穩定增長態勢。2021年,該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97億元,同比增長20.77%。

在核工業方面,憑藉新品驗證定型實現批量銷售,公司核工業板塊業績也自2021年起進入快速上升通道,業務收入占比已從2018年的6.42%大幅增長至2021年的22.2%,已成為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2022年上半年,以上板塊繼續保持了穩增趨勢,是公司業績增長的重要動力。

此外,在民用領域,國光電氣亦保持穩步推進態勢,壓力容器真空測控組件、民航機載廚房設備、真空開關及滅弧室等產品均保持不同程度的業務增長,在2021年實現營收5731萬元,同比增長39.51%。

核工業領域國產替代需求強烈,

募投項目階段性達產後業績持續釋放

整個2022年,疫情與世界經濟、政治格局反覆帶來不確定性,國光電氣對此制定了在電真空器件板塊穩固現有市場規模的同時,在核工業板塊加強與核心用戶的深度合作的計劃。

核工業(尤其是核聚變領域)代表著全球核工業技術水平的頂點,其各類相關技術在全球範圍都是科技難點,對參與者在低漏率、防輻照、特種材料等方面的技術有著極高的要求,設備替代難度大。國光電氣是國內較少能實現核工業關鍵設備及部件的國產化,並獲得客戶認可,實現了批產和交付的企業之一。

公司還參與了多個國家重點項目及關鍵設備的研製,其中就包括我國參與的國際科研合作項目「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計劃)」。

ITER裝置是個能產生大規模核聚變反應的超導托卡馬克裝置,俗稱「人造太陽」,目的是把聚變時放出的巨大能量作為社會生產所需的能源,其原理是對劇烈的聚變核反應加以控制,稱為受控核聚變,有望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清潔能源。國光電氣為該項目提供了核心設備,包括偏濾器、屏蔽模塊熱氦檢漏設備等產品。公司是全球第一家研製出滿足ITER技術標準的「ITER熱氦檢漏設備」企業。

事實上,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便已經開始了可控核聚變的研究工作。並且在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支持下,我國核聚變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和突破。但隨著核聚變技術的快速推進,對核工業領域工藝設備、專用閥門和泵等其他關鍵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近年來,受中美貿易爭端影響,應用於核工業領域各類進口產品面臨禁運的問題,並且在用設備部分已經老化到使用壽命期限,面臨無設備可疊代換新的困難。

因此,迫切需要將關鍵進口設備進行自主創新國產化,逐漸擺脫對國外設備的進口依賴。國光電氣作為國內大型真空技術應用產品生產企業,在上市後利用募集到的資金積極擴大對核工業領域專用閥門、泵以及重要工藝設備的生產規模。

2018年至2021年,國光電氣核業務實現營收分別為1,928.78萬元、3,877.32萬元、6,903.90萬元和1.31億元,整體實現快速增長,且在手訂單仍十分充裕。

公司承接的科技部耐輻照小型閥門項目目前已完成研製並實現小批量交付,隨著IPO募投項目產能逐漸釋放,或持續增厚公司業績。另外,預計ITER項目在23年之前可為公司帶來10億元收入,除ITER項目之外,我國HL-2M等可控核聚變項目同樣向公司採購核心部件,伴隨可控核聚變項目技術不斷成熟,核心部件需求有望持續提升。

國際秩序風雲變幻,

國防開支上漲「十四五」需求次第展開

2022年,全球局勢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自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烏衝突已持續將近半年。俄烏戰局與西方加大對俄制裁背景之下,國際秩序動搖,地緣形勢趨緊,在資本市場經受考驗的同時,全球軍備有大幅抬升趨勢。

現代高技術戰爭需要高投入維持,數據顯示,美國軍費增速達到5.06%,創下歷史新高以及2018年以來最大增速,俄羅斯軍費增速更是達到12.75%,印度、韓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多國軍費也已脫離了2021年的GDP增速數據,創下歷史新高。

在巨大的需求拉動下,美股軍工股漲幅可觀,洛克希德·馬丁、諾斯羅普·格魯曼、雷神技術、通用動力區間最大漲幅分別達21.48%、28.43%、14.43%、15.13%。

聚焦中國,自1999年以來,以改革開放20多年的經濟基礎為基石,軍工行業啟動了高速補償式發展的進程。根據最新的財政支出預算,2022年我國國防開支預算同比增長7.02%,國防預算占中央本級支出預算的比例從 2021年的38.71%增長到了2022年的40.78%。

國防支出提升一方面是在補償過去在軍事領域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是為了跟上當前軍事科技發展步伐和適應現代化戰爭的需要。我國武器裝備多數服役時間較早,大部分需要進行現代化改造、加強信息化建設,提高其電子戰能力、雷達偵察能力等,而改造的主要部分就是軍工電子。

十四五期間,全軍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建設,多維度演習頻率顯著提升,產業鏈各環節公司或將持續受益。具體到電子真空器件製造行業與核工業這樣典型的技術密集行業,由於其具有天然的技術和資質門檻,生產經驗豐富的企業往往比新入企業更具優勢,國光電氣作為當前國內有限的具備行波管等微波電真空器件生產、科研能力的參與者之一,未來主營業務有望延續快速增長趨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54e4169a3b33725d173a850976638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