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女強人」,卻坐在醫院地上放聲大哭「有些安慰很蒼白,只有同類人才會懂

2023-01-15   文豪野魅

原標題:她是「女強人」,卻坐在醫院地上放聲大哭「有些安慰很蒼白,只有同類人才會懂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吳朝香楊子宸通訊員王屹峰

藍天白雲下,綠色草坪上,悠揚的非洲鼓樂中,幾位女性圍著粉絲絲巾,活潑地跳舞。周邊觀看的也是清一色的女性,大家掌聲陣陣,歡顏笑語。

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浙江省癌症基金會和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友愛之家患者俱樂部」舉辦了這樣一場草坪音樂會,參加音樂會的都是乳腺癌患者和醫護人員。

她們都經歷了漫長的治療過程,有人曾在醫院放聲大哭,有人夜夜失眠,也有人一度想過自我放棄。但最終都挺了過來。

看著在音樂會上歡快的她們,很難想像這是一群曾經身處灰暗的乳腺癌患者。

坐在醫院的樓梯上,她久久起不來

60歲的賀汀(化名)畫著淡妝,頭髮微卷,穿著白色小西裝,內搭波點絲質襯衣,領口打一個蝴蝶結,優雅大方。

到這個月底,賀汀乳腺癌術後4周年,度過了最關鍵的前3年,她的未來更加明亮。

「剛確診的那天,我坐在醫院的地上,很長時間起不來,周圍人來來往往,我整個人是木的,甚至意識不到多了多久。後來,還在醫生的診室嚎啕大哭。」說起過往,賀汀有些難為情地笑了,「真是太失態了。」

疾病突至,誰能坦然處之呢?

賀汀從事的設計類工作,生病前,她是一位女強人,工作節奏可以用「飛起來」來形容。

「我出差,早上8點的飛機飛到目的地,晚上9點再飛回來,然後第二天早上8點又出現在公司。」

賀汀享受自己的工作狀態,直到2018年的一次問診。

「我一側乳房變得凸起,去醫院做檢查,醫生看了檢查結果,說不太好,要手術。」

賀汀至今記得自己當天有多崩潰:她坐在醫院樓梯的台階上,大腦一片空白。直到一位老太太把她拉起來,說,「你怎麼了?地上涼,快起來。」

回過神來的賀汀拿著檢查資料,只有一個念頭:我要趕快去治。

「我當時最害怕的就是會失去乳房,我覺得那是女性的尊嚴。」賀汀是一個愛美的人,她想到可能再也沒辦法穿那些漂亮衣服,都覺得難以忍受,「甚至想過,與其這樣,不如不治,即便不行了,我的身體也是完整的。」

醫生的話勝過他人的千言萬語

賀汀是三陰性乳腺癌,屬於分型最差的。「好多次,我晚上睡不著,一個人坐在那裡,眼淚控制不住地往下掉。」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手術前,賀汀幾番打聽,找到了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副主任醫師封偉亮。

「封醫生的看診讓我第一次有了一點信心。」賀汀記得,封醫生知道她擔心失去乳房後,告訴她,不用擔心,可以考慮乳房重建手術,「那是我第一次聽到有這種手術。」

成功手術後,賀汀又重建了乳房,但她有新的擔憂,「我的分型不好,術後三年很關鍵,所以總是提心弔膽。身體出現任何不適,比如喉嚨發炎了,哪裡疼痛了,都會懷疑是不是復發轉移了。」

那段時間,賀汀「草木皆兵」。驚慌的時候,她總會時不時給封偉亮發微信,去詢問。

「封醫生非常耐心,我問的問題他都會回答。他安慰我:不要太緊張,說雖然我的分型不好,但發現得早,也沒有轉移。」這樣的答覆對賀汀來說是「救命稻草」,也是「定心丸」,「說實話,醫生的一句話抵過周圍人的千言萬語,他說來的,我就會安心。」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賀汀加入了乳腺外科的友愛之家患者俱樂部,俱樂部中都是乳腺癌患者。

麻醉醒來,她發現乳房沒了

「我們10年前組建了這個俱樂部,我們的醫生和護士每周末都會抽出一段時間,在QQ群、微信群里做答疑。」浙江省腫瘤醫院乳腺外科護士長方群英說,「乳腺癌的治療和康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患者需要抱團取暖,這是組建俱樂部的初衷。」

賀汀正是在這個俱樂部里找到了力量。

患者和醫護一起跳舞

「找到了同類人的感覺吧。」生病之後,家人也給了賀汀很大的支持,「但有時候那種感覺,生病的痛苦感、身體的不適感,是健康的人很難感同身受的。他們的安慰也遠遠不能安慰到我。」

患者群里,大家的交流有種心靈互通的感覺。

「你說的不適感,有其他人和你有共鳴,然後,群里有些患者是8年前,甚至10多年前做的手術,現在還活得好好的,這讓我覺得有信心。」

有這種感觸的不止賀汀一人。

50多歲的劉蓓(化名)算是最早加入友愛之家俱樂部的,10年前,她被確診為乳腺癌,「一覺醒來」後發現自己失去了乳房。

「我手術前說只是個小結節,當時還安排了很重要的一個工作,打算術後再去做。」劉蓓從手術室被推出來後才知道,術中發現她的情況不好,家人簽字,做了切乳手術。

報團取暖,她有勇氣走下去

劉蓓曾寫過一篇文章,記錄自己的10年:2012年的6月份,我只有40歲出頭,年輕美麗且精力充沛。

這樣的她一夜之間成為癌症患者,還失去了一隻乳房。

更痛苦的過程還在後面:4次化療,35次放療,5年的藥物治療。

「第一次化療後一周,頭皮就不再喜歡我的頭髮了,儘管早已剪短,但一摸一把地掉下來,不知有多少觸目驚心。」

「同學叫來上門理髮師,冰涼的剃頭推子在我頭皮上遊走時,和坐在我對面沙發上的同學四目相對,眼淚大顆大顆跌落下來。」

「眼裡失去了光彩,渾身像癟了的氣球,沒有力氣,抬個手都嫌累,胃裡永遠像塞滿了一塊大石頭,什麼也吃不下去。」

劉蓓在治療中的反應要遠遠大於其他人,長久的疲勞感揮之不去,「整晚失眠,天天如此,輪番地聽音樂,聽小說,聽英語。好不容易迷糊地睡去,第二天起來竟然比沒有睡還要累。」

就在那段時間,劉蓓認識了方群英護士長,「她是我灰暗時刻的一顆明星。」

劉蓓至今記得第一次見到方護士長的時候,自己穿了件黑色棉襖,一頂大大的帽子遮擋到只剩下半張臉,面色灰黃浮腫,但她對我說:「你這樣穿著很好看啊。」

這簡單的一句話像是甘霖滋潤了龜裂的土壤。

「QQ群和微信群經常有患者問一些重複的問題,比如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比如術後如何調理。每一個問題,只要她看到了肯定會不厭其煩的回覆。」

因為「友愛之家」,劉蓓也認識了許多朋友,一起哭一起笑,「家人朋友也會鼓勵我:你要堅強。但聽起來多少有些蒼白,只有患難姐妹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

十年來,劉蓓還堅持和俱樂部的成員相聚:每年都有線下活動,比如去年的走西湖,今年的音樂會,平時也會在一起演出、唱歌。「我們在一起相互安慰,她們也是我的精神支持。」

乳腺癌高發,一定要早防早治

治療結束後的賀汀和劉蓓都從工作中抽身,並放慢了生活節奏。

「治療期間,我還想過,治好之後我還會去上班,後來又覺得,還是身體健康最重要,我這樣的性格,估計開始工作後又要停不下來。」賀汀笑著說。挺過了最難的3年,又擁有了乳房,賀汀覺得自己已足夠幸運。

當天的音樂會上,來了30多位俱樂部成員,她們打扮精緻,笑逐顏開,在藍天白雲下,隨著音樂起舞,誰會想到這是一群曾被疾病所困的人。

音樂會前,還安排了乳腺外科主任楊紅健以及宣浩軍醫生為大家答疑解惑。

乳腺外科主任楊紅健答疑解惑

「乳腺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病率的首位,我國乳腺癌的病年齡目前在50歲左右,比歐美國家約年輕10歲。近二三十年來由於篩查和預防工作的開展,乳腺癌的生存率在不斷改善,早篩查、早發現、早診治。乳腺癌的治療效果越來越好。相當一部分大的患者還可以通過保乳手術保留乳房的外觀,不影響正常的生活。」楊紅健說,浙江省腫瘤醫院的流動篩查車會經常性地開到基層,開展乳腺癌篩查工作。

除此之外,乳腺癌的治療手段也越來越多:除了傳統的手術治療、放化療,還有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等。

「乳腺癌可以說是治療方法最多效果最好的實體腫瘤之一。」楊紅健表示,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一定能夠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中進一步提高乳腺癌生存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