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刀不老!一百多年前設計的馬克沁機槍 至今仍活躍在烏克蘭戰場

2022-05-01     冪談天下

原標題:寶刀不老!一百多年前設計的馬克沁機槍 至今仍活躍在烏克蘭戰場

上周網際網路上有一段視頻顯示烏克蘭武裝仍在使用馬克沁機槍。這已經不是烏克蘭士兵第一次使用馬克沁機槍。在此之前最新的信息是一輛汽車裝載一挺馬克沁機槍的照片。照片上的人說他們屬於烏克蘭國土防衛部隊,雖然馬克沁機槍很老但是總比沒有強,有啥就用啥。這照片或許說明西方的軍援並不能完全解決烏克蘭武器短缺的問題。

馬克沁機槍是1884年英國人馬克沁發明的第一種全自動式機槍。該機槍於1884年10月份進行了公開展示。 隨後1885年成立的馬克沁公司開始銷售該產品。不過該產品在公布的一段時間內並沒有受到世界各國的歡迎,直到1889年英國軍隊才開始裝備該機槍。

馬克沁真正開始成名的時間為1893年–1894年,馬克沁機槍在羅得西亞的第一次馬塔貝勒戰爭中英軍以50人操作四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祖魯人的進攻。在1898年的恩圖曼戰役中,英軍也以機槍的優勢造成大量蘇丹騎兵的慘重傷亡。上述例子讓馬克沁機槍名聲大噪,馬克沁開始在多國進行展覽。

馬克沁來到了俄國,在與俄國經過長期談判之後,雙方達成採購協議。俄國一次就從馬克沁公司購買了244挺馬克沁機槍,該機槍使用的是俄國7.62毫米口徑彈。馬克沁機槍很快贏得了俄軍的信賴並在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大顯身手。俄軍在瀋陽會戰中憑藉著16挺馬克沁機槍,在很短時間內發射數千發彈藥,打退了日軍數次瘋狂進攻。俄軍陣地前面到處都是日軍的屍體。

進口的馬克沁機槍遠遠不能滿足俄軍對自動武器的需要, 更重要的是進口的馬克沁機槍價格昂貴。因此俄國決定自行生產。1902年2月俄軍炮兵總局決定在圖拉軍工廠組織生產馬克沁機槍。經過俄國軍工人員的不懈努力,1904年12月5日第一挺俄產馬克沁機槍終於誕生了。該機槍被命名為1905式。目前該槍存放在圖拉武器博物館。圖拉軍工廠第一年就生產出17挺馬克沁挺機槍。

俄國軍工之後又不斷進行了改進,改進後的馬克沁被稱為馬克沁1910型重機槍,馬克沁1910型機槍與其他馬克沁的最大不同是該機槍帶有護板,可以保護機槍手免受對方輕武器的傷害。馬克沁1910型機槍重62.66公斤,長1067毫米,機槍管長721毫米,彈藥為7.62*54mmR, 射程2000米,射速每分鐘600發,初速740米每秒。第一次世界大戰實踐表明,俄羅斯產的馬克沁機槍絲毫不遜色於外國最好的機槍。由於有良好的射擊穩定性, 彈鏈供彈和水冷技術,馬克沁機槍射擊精度極高,且可以進行長時間射擊,受到俄軍的好評。 1905-1918年俄軍共製造了37345挺馬克沁機槍。1918-1920年蘇聯共生產了21000挺新的馬克沁1910型機槍。1930年經過現代化的馬克沁1910型誕生了,該機槍被稱為馬克沁1930。馬克沁1910/30型都可以裝備光學瞄準鏡。

到了1940年代馬克沁機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蘇軍的需要。因此蘇聯有關機構要求設計和生產新型機槍。但是由於納粹入侵,衛國戰爭爆發了,新機槍的生產被擱置了。馬克沁機槍繼續生產並在1941年又獲得了改進。新的機槍為了適應冬季作戰的需要,在機槍的環套安裝了帶有蓋的大開口 ,便於往裡面放融化的雪。 這是借鑑了芬蘭1932馬克沁機槍的經驗。

在二戰中馬克沁1910型機槍廣泛活躍在蘇聯的各個戰場上,防禦作戰時在莫斯科保衛戰和史達林格勒保衛戰能看到它的身影,進攻作戰時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就連防空作戰,甚至海軍艦艇也能看到它的身影。可以說馬克沁機槍在蘇聯衛國戰爭發了重要作用。雖然該機槍在1943年逐步被SG-43郭留諾夫機槍取代,但是該機槍的生產並沒有停止,直到1945年才停止。據統計馬克沁1910型各型號機槍共生產了176000挺。

雖然馬克沁機槍停產了,但是蘇聯儲備了各種型號的馬克沁1910型機槍數十年,此外也廣泛出口到蘇聯的盟友和其他國家。蘇聯解體時烏克蘭也一定獲得了不少該型號的機槍。另外該機槍的彈藥7.62x54毫米R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一直都在生產。該彈藥已問世一個多世紀了。馬克沁1910型機槍至今活躍在戰場上充分證明了該機槍和彈藥的良好性能。蘇聯的馬克沁1910改進型距今至少有81年了,可謂是寶刀不老。(冪談天下/張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38b24859c6f2a4d7026e1cb890de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