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述如何有效行善?周澤雲

2022-01-25   算乎易學

原標題:淺述如何有效行善?周澤雲

作者:算乎周澤雲

很多人知道行善,但行善之前該怎麼做卻不是很明了,今天我們略微聊聊如何有效行善。

行善之前,必定要懺悔、改過。故《了凡四訓》有記錄行善之前有立命之學、改過之法。

立命之學,是因為深信因果,明白命運可以經由自己所造所改;而改過之法,自然也就是至心懺悔並斷除之前所造的過錯和惡業。

改過之法原文中寫道: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如過在殺生,即思曰: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盡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

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咽者矣。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此句孟子所言不僅僅是仁政治國韜略,實則也是改過行善之方。

真能把一切物命當成與自己有關聯的親朋或己身,自然也不會去妄加傷害。殺業如此,其他所作善業也是如此。幫他即是幫己,善他即是善己。

《佛說十善道業經》言:深信因果,寧殞身命,終不作惡。能深信因果,至死而不作惡,這本身就是一種福報和智慧,也是此經文所言十善業的離邪見者得成就十功德法之一。

而現今很多人行善,已經變成一種交易行為,得以滿足個人私慾。殊知至誠行善能得陽氣,但此氣若染私心雜念,形成煩惱業火,反而不美。

多少自詡修行之士,初始大發願心,集結眾人之力修建道場,以期宣導佛法修善積德之用,但隨後又轉變成爭名奪利不歡而散的鬧劇,皆是誠毅不夠,心志未堅。

雖因果不空,所諸善行,哪怕是交易心態,也會衍生善果,只是此果更多是物質福報,於攝心清凈而行善行功德不能相提並論,與內心解脫煩惱亦無關聯,君不見,多少富豪家財萬貫,亦是煩惱焦灼。

真心舍己利他,有時候不需要考慮過多的善惡之後果,因善惡的本質是相互對立而又相互衍生的,故而行善當本著以清凈心方便他人,利益大眾為基準,不必糾結于吉兇疑網之中而寸步難行。

真改過行善之人,當有舍己成人之心。舍己,並不是說完全捨棄自我,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捨棄自私狹隘之心,當有利他的大愛思想,能時時把大眾看成自己的親朋,設身處地的為其作想,如此行持下去,與人方便,語善,視善,行善,也就是自然而然了。

《佛說十善道業經》云:一切天人福報,菩薩佛果,皆得修善業福德而生。道經亦有雲圓滿三千功德八百善行而得以成仙得道,故善業善行善心不可棄,當時時護持行持。

註:此文如有謬誤,我皆懺悔,若有功德,普皆迴向。有心者,可熟讀《了凡四訓》《佛說十善道業經》《太上感應篇》等經典,熟讀於心,道理自明。

提示:本文為周澤雲老師原創作品,全文字字皆辛苦,摘抄請說明作者,感謝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