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葛蘭:虧出來的「公募一姐」
出品|大摩財經
一面是管理規模攀升,一面是基金虧損上熱搜。剛剛過去的周末,明星基金經理葛蘭陷入了輿論漩渦。
上周末,葛蘭旗下基金髮布四季報。截至2021年末,葛蘭旗下共計管理5隻基金產品,管理規模達1103.39億元,是在管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
自2019年起,葛蘭管理基金規模出現了大幅增長。2019年底,葛蘭在管規模為71.35億元,同比183.72%;2020年底,在管規模飆升5倍,達到441.91億元;2021年雖然旗下重倉股多有回調,但在管產品規模突破千億,成為公募基金「一姐」。
與規模增長相對應的是,葛蘭在管的5隻基金在過去一年都出現虧損。其中,規模最大的中歐醫療健康已經跌破去年低點。也就是說,去年買了這隻基金且持有至今投資人都已經虧損,相差的只不過是虧多虧少的問題。
由此也引發投資者的疑慮:還能相信葛蘭嗎?
從「醫藥女神」到「葛韭菜」
葛蘭曾獲得清華大學工程物理學士,美國西北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國金證券、民生加銀基金做研究員,2014年10月加入中歐基金,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
在醫療賽道投資中,葛蘭是少有的具有醫學博士背景的基金經理,也讓其管理醫療基金更容易被投資者信服。
受疫情影響,醫藥板塊2020年大幅上漲,給投資者帶來豐厚回報。重倉醫療板塊的葛蘭因英科醫療年內漲幅超過14倍一炮而紅,成為投資者心中的「醫藥女神」。
隨著2021年市場風格切換,醫藥板塊整體回調,醫藥主題基金的表現也發生變化,葛蘭在醫藥板塊的投資之路也不斷「踩雷」。
近期因連續三個跌停板成為關注焦點的長春高新,正是葛蘭的重倉股之一。受廣東集采文件公布影響,長春高新自1月19日起連開三個跌停板。1月24日,長春高新打開跌停局面,以171.24元報收,收跌7.12%,最新市值693億。Wind數據顯示,2022年開年以來,長春高新跌幅已經達到36.9%,相比去年高點更是下滑接近七成。
長春高新在2021年一季度曾位列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的第三大重倉股,此後隨著中歐醫療健康規模擴張和葛蘭的倉位變化,長春高新高新逐漸退出前三大重倉股。截至2021年11月23日,中歐醫療健康基金持有長春高新551.72萬股,位列其第五大流通股東。
除此之外,受美方將部分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公司納入所謂「實體名單」事件影響,中歐醫療健康重倉的康龍化和藥明康德一度股價大跌。同樣被重倉的通策醫療受牙科集采影響,也出現股價大幅下滑。愛爾眼科連續兩年在元旦期間捲入信任危機,股價亦多次震盪。
從最新的四季報中,可以看出葛蘭對於藥明康德、愛爾眼科等細分行業龍頭依舊鐘愛。
目前,中歐醫療健康是葛蘭管理最大的一隻基金,截至2021年底資產規模已達775.05億元,屬於超大型基金。
對比三季報來看,2021年四季度中歐醫療健康前五大重倉股的排名並未發生變動,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持。其中,藥明康德持股增至6571.61萬股,較三季度末增加2480.67萬股,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為10.05%,環比微增0.2個百分點。
愛爾眼科、凱萊英、泰格醫藥、康龍化成等個股的持股數量,但隨著基金規模整體擴張,占基金資產凈值比例均有所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四季度中歐醫療健康前十大持倉股中出現片仔癀,增持344.02萬股,占片仔癀總流通股的0.57%。片仔癀最新業績快報顯示,2021年營收80.26億,同比增23.27%,歸母凈利24.33億,同比增45.55%。不過,片仔癀開年後已經下滑13.94%。美國醫學博士出身的葛蘭,常年投資CXO賽道,本次加碼片仔癀是試水之作還是轉型前奏,值得繼續關注。
2021年四季度,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創新重倉股有了比較明顯的變化。其中,凱萊英被加倉94.95萬股至284.73萬股,晉升為第一大重倉股;邁瑞醫療也在四季度進入前十大重倉股名單;其餘藥明康德、藥明生物、愛爾眼科、通策醫療等長期重倉股有了不同程度的加倉。
除此之外,葛蘭管理的中歐阿爾法和中歐明睿新起點均在去年四季度減持了新能源巨頭寧德時代,同樣處於鋰礦巨頭的贛鋒鋰業也從中歐明睿新起點前十大重倉股中退出。相對應,瀘州老窖新進中歐阿爾法前十大重倉,晶澳科技、比亞迪新進中歐明睿新起點前十大重倉股。貴州茅台代替山西汾酒進入中歐研究精選前十大重倉股。
越跌越買
陷入輿論漩渦的葛蘭面臨著諸多的質疑。
隨著葛蘭管理基金虧損,其早期重倉的樂視網、暴風科技等科技股曾遭遇重大回撤的歷史也被挖出。葛蘭2015年的基金經理首秀,其管理的中歐明睿新起點就曾將樂視網買為第三大重倉股,此後又重倉暴風科技,但後續的結果並不盡如人意。
對於葛蘭「踩雷」樂視和暴風的黑歷史,基金業內人士反應比較平淡,認為樂視網和暴風科技退市屬於「黑天鵝」事件,很難提前預測,當時很多基金都遭遇到了重大回撤。
在葛蘭旗下基金跌得最慘的時候,部分投資者也將情緒影射到對葛蘭的稱呼上,不再提「醫藥女神」改稱之為「葛大媽」、「葛韭菜」。
這樣的輿論變化並不意外。2020年隨著白酒板塊飛漲,重倉茅台的易方達明星基金經理張坤一度受到投資者追捧,不少年輕的基民打著「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的口號為張坤打CALL,讓張坤成為首位管理規模超過千億的公募基金經理。
隨著2021年初白酒板塊回撤,「愛坤」的稱呼逐漸在投資者中減少,以「菜坤」為題的討論倒是與日俱增。2021年,張坤管理基金規模1019.35億元,遜於葛蘭。
值得注意的是,在葛蘭旗下重倉股「跌跌不休」中,其管理的基金規模不斷攀升。相比2021年三季度,葛蘭截至2021年末的管理規模增加了133億元,旗下五隻基金中,中歐醫療健康基金規模漲幅最大,增長超過140億元。
同時,葛蘭旗下的基金也獲得投資者逆勢加倉。2020年末,葛蘭基金的投資者為507.78萬戶,到2021年中報,這一數額已經高達983.43萬戶,其中有3隻基金的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98%。
市場「越跌越買」的情緒不難理解,在下跌通道中投資者站上葛蘭陣營,無非意圖抄底,但是結果是「深不見底」。Wind數據顯示,葛蘭管理的基金業績指數開年至今已經下滑11.51%。
從中長期來看,葛蘭的業績表現依然可觀。Wind數據顯示,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的近三年收益率為178.65%,近五年的收益率為222.32%,均超行業平均水平。
市場觀點認為,葛蘭管理的基金在去年出現虧損,一方面是由於市場的客觀原因。在醫藥行業整體都在回調的形勢下,中歐醫療健康無法獨善其身。另一方面是由於葛蘭習慣於重倉投資,其重倉個股的股價變動對基金整體影響較大,很容易大漲大跌。
而且,隨著管理規模加大,基金經理的操作難度也越來越高。目前,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規模達到775億,占其總管理規模的70%左右。對於這樣大規模的基金來說,單只個股持倉超過5%時,動用資金就接近40億。這讓基金經理選擇重倉股則更傾向於大市值的公司,也就是細分賽道中處於龍頭位置的少數幾家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葛蘭在醫療板塊的成績很難在其他領域複製,投資者對於葛蘭在醫藥領域的信任與其醫學博士的背景不無相關,但在其他行業,葛蘭並沒有這種先天優勢。
2020年和2021年,中歐先後發行中歐阿爾法和中歐研究精選兩隻基金,均由葛蘭擔任基金經理,但並非聚焦於醫藥行業。
中歐為兩隻新基金賦予了不同的投資意義:中歐阿爾法注重為投資者獲得比市場更高的收益;中歐研究精選重點通過跟蹤宏觀經濟數據和政策環境變化趨勢做前瞻性戰略判斷。
但從操作來看,這兩隻基金還是熟悉的「葛蘭配方」:投資主線賽道的頭部公司,試圖買入後就享受估值擴張帶來的收益。由於行業不同和市場流動性變化,這兩隻基金並未複製出葛蘭的醫藥奇蹟。成立至今,中歐阿爾法收益2.58%,近一年下跌18.72%;中歐研究精選自成立以來下跌11.76%。
葛蘭在四季報中重申了對創新藥產業的看好,表示「從未來的配置方向來看,創新藥產業鏈仍舊是我們長期最為看好的方向」。葛蘭認為,從國家層面來看,政策的頂層設計到國內企業近年來的創新積累,都使得國內的創新藥產業鏈長期維持在高景氣度的狀態。因此,在長期看好的創新藥產業鏈、醫療服務、高質量仿製藥的龍頭企業等方向進行了著重的布局。
2022年依舊看好創新藥的葛蘭會泯然眾人還是觸底反彈,還要等市場給出答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18839426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