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腕兒」壓軸新品發布會,AITO問界M5——華為對智能出行的表達

2021-12-24   琦技坊

12月23日,華為舉辦了冬季的新品發布會,整體來看,這一次的發布會還是很有料的。如果說手機手錶,眼鏡電腦這些新品還不過癮,那麼發布會的壓軸「大菜」你覺得如何?

本次發布會重量級且最貴的產品——AITO汽車的問界M5,定位科技豪華智能電驅中型SUV,華為主導的鴻蒙生態第一車,來了。

新車亮相,預售價也已經公布。三款車預售價分別為25萬,28萬,32萬,那性價比如何呢?有百萬價值的體驗麼?

沒有看發布會不要緊,關於這款車的槽點和亮點我們各總結了五個,各位看官可以辯證來看:

五大「槽點」:硬體部分尚有遺憾

01

外觀真的不「百萬」:

所謂「百萬豪車」級的設計風格,用在問界M5上真的不合適。一對向前怒視的大燈、一副倒梯形前格柵,再加上所謂簡約圓滑的線條……一眼看上去,你能找到好幾種似曾相識的味道,並未免俗的設計,最多只能叫同質化;互比偷懶,還能叫看齊嗎?

02

雷射雷達缺失:

可能是原型賽力斯SF5的底子有限,擁有L2級駕駛輔助能力的問界M5並未配備雷射雷達,在目標探測和識別上將存在一定不足。既然不走極端的純視覺路線,傳感器種類還是多點更好,希望之後的鴻蒙汽車們補足這個短板。

03

換算方式不合理:

將增程器的極限發電量直接換算成電池電量,客觀上確實讓續航優勢更顯直觀。但再放個Model Y做對比,反而顯得滑稽:三倍總電量換來僅僅兩倍續航數字,這是華為表達謙遜的新姿勢嗎?

04

軟體壓硬體一頭:

縱觀整個AITO發布會的智能配置介紹部分,我們看到了鴻蒙系統、看到了語音交互、看到了車家互聯、看到了使用者識別,但卻很少聽到更多硬體的介紹,而被作為亮點的更多也只是強調功率——問題是,同價位的一線豪華車,哪個不能選1kW以上的音響呢?

05

現場表述還需嚴謹:

可能是跨界不久還不熟悉,余承東和華為在發布會上的很多介紹失於嚴謹。比如,工作原理一致、主要區別僅在於進氣門關閉時機的阿特金森循環和米勒循環,在他口中居然成了兩代技術;還有中控屏,華為以與約定俗成迥異的2k標準矇混過關。

平心而論,也許華為需要一個更專業嚴謹的汽車業務解說員。一次兩次口誤可以活躍氣氛,但技術公司還是「精確」為先。

五大亮點:智慧互聯尊享體驗

靜態有亮點,動態尚需體驗,但不可否認問界M5確實打開了華為汽車另一扇大門。

01

HarmonyOS智能座艙:

極簡的交互,高效的多任務操作,絲滑順暢的車機體驗,為智能車載場景打造的華為應用市場;輕鬆實現車人互聯、車家互聯、車表互聯,讓車不再是一座孤島。

02

華為DriveONE平台:

自研的純電驅,增程平台,百公里加速4.4秒,WLTC續航可達1102公里。三種模式,純電優先,燃油模式,自動,可油可電。1.5T 四缸增程器熱效率達到41%。

03

充放自由:

最大反向輸出220V交流電,最大功率3500W,可解鎖野外燒烤火鍋新方式。車內無線快充40W,30分鐘手機快充到60%電量。

04

注重隱私安全:

可通過金融級安全認證的3D人臉識別技術登錄車機,攝像頭、麥克風、位置等敏感權限一鍵可關閉。

05

自有渠道鋪開,非PPT造車:

問界M5將通過華為零售渠道進行銷售,先期180家華為門店進行真車展示,1月會陸續在118個城市,500家華為門店開啟預約試駕及預定。感興趣的同學這周六可以去北京CBD店看看(據說logo可是金色的哦)

此次亮相的問界M5彙集了華為工業設計、工程技術、系統軟體和鴻蒙生態優勢,是華為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實力的最新呈現。表態不造車的華為,通過問界M5打了個樣。後續效果如何,明年春節後交車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