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沾益:文明鄉風潤心田 鄉村振興譜新篇

2020-04-26     雲南網

近年來,曲靖沾益區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持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培育良好鄉風民風,激發脫貧內生動力,為鄉村振興注入文明之力。如今,一幅幅鄉風文明、和諧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在珠源大地徐徐展開。

走進白水鎮大德彝族村,村口的牌坊處讓人眼前一亮:「鄉村振興感黨恩,民族團結向前進;不忘初心記恩情,各族人民大團結。」醒目的對聯充分詮釋了黨建引領該村繁榮發展的真諦。

近年來,沾益區堅持「建基地、扶龍頭、創品牌、增效益」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蔬菜、萬壽菊、蠶桑、水果、畜牧、中藥材等六大產業,引導農業與休閒、旅遊、文化、教育、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新增「三品一標」農產品10個以上,發展農業「小巨人」3個,培育家庭農場10個、市級以上農業專業合作組織10個、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3個,建設農業產業化集中示範點7個。創建休閒農業示範點3個,打造最美休閒鄉村6個,優化提升花山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建珠江源片區、龍興片區2個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園。

沾益區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一村一景」,精準施策,聚焦「宜居、宜業、宜游」建設標準,堅持「政府引導、科學規劃、群眾主體」原則,建立區、鄉(鎮、街道)、村(社區)、組四級領導包保的網格化管理制度,以「三改三提升一示範」為抓手,統籌推進農村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工程,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近日,走進炎方鄉磨腳村,環境優美、交通便捷、民風淳樸、村容整潔,群山環繞,呈現一派美麗新農村的生態景象,讓人流連忘返。

磨腳村是全區美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全區134個村(社)結合實際、因地制宜,一邊做清「四堆」、拆「兩房」、改「旱廁」、清「河湖」等「清零」的減法,一邊做「增綠」的加法,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目前全區已硬化農村公路102公里,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108件,完成農村電網改造工程27項,夯實了農村基礎設施。

沾益區134個村(社)結合實際,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實現村規民約全覆蓋,提倡什麼,摒棄什麼,清晰明了,聚攏人氣,規範鄉村管理「接地氣」,讓農民精神生活實起來,形成新風尚,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了文明力量。同時,沾益區還組織了文藝工作者開展「四下鄉」「常下鄉」文化下鄉志願服務活動200餘場次,把舞蹈、器樂、書法、繪畫等藝術培訓和文化巡演送到百姓身邊。大坡、菱角、德澤、炎方、白水、盤江等鄉鎮,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婦女開展了刺繡、剪紙等地方民族特色工藝文化培訓50餘期,助其居家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實現農村5000餘人次家門口增收致富和素質提升,實現了非物質文化工藝的傳承和保護。

雲南網記者 張雯 通訊員 施會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1-MtnEBfwtFQPkdco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