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女孩吐槽青島啤酒,網友一邊倒:食品信任危機,形勢嚴峻

2023-07-30     王新喜

原標題:德國女孩吐槽青島啤酒,網友一邊倒:食品信任危機,形勢嚴峻

文/王新喜

日前,青島的一場啤酒節,因被一位德國女子「打假」火了,女子說:「太讓人失望了,賣假酒就算了,還拉肚子。」 女孩說,兩升啤酒180元,味道也不對,我身邊的德國朋友都認為是摻水了的,而且水分太多,跟我們德國本土的啤酒完全不一樣。

因為又涉及到食品安全這個痛點,該事件又一次引發了廣泛的關注與熱議。從網友的表態來看,幾乎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或許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目前展方揚言要起訴該德國女孩,德國女子發700字硬剛,從目前網友的表態來看,幾乎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

女子還吐槽說,這啤酒的牌子,我在德國根本就沒見過,這口味也不是我們德國的啤酒,所以該女子說「我不敢說這是真的」。她表示,自己吃的羊肉串,也說不上是什麼肉做的,反正不像是羊肉。

在知乎上,有網友提問對於這件事情怎麼看,一個點贊最多的回覆是,得虧是她說的,要不然我們自己說了,就該說是主觀惡意黑了。

在知乎,有一個叫洗地局首席洗地員的網友表示,他相信德國妹子說的是真的,因為他真的去了,他表示,燒烤羊肉串8塊錢一串,不是羊肉串,作為從小吃本地小山羊的人可以負責任的說不是羊肉,是網上最差的那種仿製肉,烤的很難吃。那個花蛤,一小盤,35,估計能有三四兩,應該是水煮的,不新鮮。

當然網友的說法還有待驗證,目前涉事的商家在國資委青島培訓中心的官微上做出回應,聲明稱已自覺接受相關部門調查取證,按要求配合對經營的所有啤酒、相關肉類進行食品安全檢測,承諾對檢測結果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也保留追究虛假不實言論法律責任的權利,包括但不限於民事訴訟和刑事告誡。

從調查取證還沒出來但網友一邊倒支持德國女孩,這背後反應出來的其實是,國內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機,形勢已經很嚴峻了。

食品安全問題,德國女孩透露了一些真相

其實國內這些年暴露出來的各種食品問題已經數不勝數了,國人心裡都有數。但我們看到很多商家一旦被曝光,往往都會拿出起訴這個武器來威嚇,許多消費者為了息事寧人,也因此選擇了和解,事情往往不了了之。德國女孩說出了真相:

「我非常熟悉言論自由相關的法律規範。我沒有攻擊你們的目的,我沒有在視頻里展示你們的名字。我通過視頻對你們的服務打差評,也是法律給我作為消費者的權利。就像在淘寶上,人人都可以給賣家打差評。因為我給了差評,所以你要起訴嗎?這好荒唐。」

是啊,在淘寶上,因為給了差評,就要起訴嗎?這好荒唐,事實上,國內淘寶上打差評而起訴的少,但是因為差評而對消費者進行恐嚇與騷擾的卻有不少。

這些事情,其實恰恰是進一步形成惡性循環,一旦事情發生,商家想的是去掩蓋真相,保住聲譽,但消費者不傻,知道該相信誰,大家在公眾場合雖然不說,但心裡有數,於是信任的喪失就由此產生了。

食品安全的信任重建,刻不容緩

名聲毀了,重建太難,青島大蝦的故事,以及海南天價海鮮的報道,多少年經久不衰,事實上,我們會發現,德國女孩把視頻一發出來,大家都是下意識的認為她說的是真的。

儘管調查結果沒有出來,但網友一邊倒的背後,是人們對於當前國內的食品安全問題的信任價值正在一點點喪失,當前的形勢其實已經非常嚴峻。

比如說,我們生活中充滿了食品添加劑,你每天都在吃它們,只是可能你沒有意識到而已。從嬰幼兒奶粉的配料表來看,都有很多食品添加劑。這導致很多選購預包裝食品時都會看食品包裝上的配料信息。

說到德國女孩曝光的羊肉的問題,喜歡吃羊肉的朋友,應該都會發現,市場不同商家所賣的羊肉凍品,價格並不一樣。

比如說有的廠家一袋250g的羊肉卷,賣50元左右,有的廠家250g的羊肉卷一袋賣20元以下。價格不一樣,裡面的羊肉成分也不一樣。其實很多國人對此已經見怪不怪了。

而拿德國女孩提到的啤酒來說,青島啤酒節的問題要解決並不難,只要賣慕尼黑啤酒的廠家,出示一下你進口啤酒的各種證明即可,保留現場的啤酒進行抽樣檢測,德國可是有《啤酒純凈法》,啤酒不合格那是觸犯法律;啤酒節的廠家造假,那也有國法伺候。

在當前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食品安全信任問題當前亟待重建,甚至可以說已經刻不容緩,尤其是今年江西高校的鼠頭鴨脖事件持續發酵,引發全民關注,這種當著全國網友指鼠為鴨的事情其實已經把國內食品安全的信任問題打到了谷底。

要重拾信任,淄博是一個榜樣,比如德國女孩提到的羊肉串不是羊肉的問題,山東淄博燒烤城此前的做法是,政府安排了人現場檢測羊肉,當場發現當場處理,淄博燒烤多好吃不敢說,但能讓遊客吃個放心。

這可能需要政府與民間的食品行業從業者需要形成共識,對於食品安全做到零容忍,才能真正的讓消費者重拾對商家的信任。

從全國範圍來看,這可能要從當下國內很多商超、餐飲、外賣品質做起,在商超行業,目前國內的一個怪現狀是,國內一眾商超倒閉,但山姆人山人海,這本質上反映出,在吃的問題上,國民更傾向於相信洋品牌,為什麼很多消費者更傾向于洋品牌能提供產品品質與信任價值,國內商家是否有思考過這個問題,到底是誰把食品安全、國產產品、食品質量的口碑做到了今天這個程度?

這反映了國內非常嚴重的食品安全信任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可能在很多食品細分領域,會被洋品牌看到契機,並一舉拿下市場。

畢竟,食品這種商品的問題與其他任何產品都不同,它不同於生活用品、電子數碼產品,衣服質量差點、手機、電腦品質次一點,消費者還是願意支持國貨,但是食品是吃進肚子裡的東西,它關係到人的生命與健康。在這個問題上,消費者是一致的理性,不會有消費者拿自己的健康安全當兒戲,去支持國貨。

國內食品安全問題,其實是存在很多客觀因素,比如源頭污染突出,民眾知識缺乏,社會監督有限,信用制度缺失。但是肯定是可以解決的,國內很多商家其實更多是看人下碟。對於出口的食品,知道國外的標準高,它可以提高標準出口,比如說,日本是全球食品安全標準很高的國家,但在嚴格的日本標準下,中國也有不少的企業能順利將食品銷往日本,可以看出,國內的企業完全有能力解決國產食品的安全問題,只不過,在利潤最大化的要求以及國情的種種條件下,寧願這樣做。

希望德國女孩吐槽青島啤酒成為一個契機,讓國內真正重視食品安全問題,把國人的信任重新撿起來,這事關未來國內食品行業、外賣行業、餐飲行業的口碑與未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fcbd781a54deb467fd289f5540de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