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過眼神
是我愛的城!
這是我的相親表格
發在網上
沒想到你要來看我
大家好
我叫文縣
大家都說我是個大美女
這是我的最新簡歷
請多多關照
我叫文縣
這是我的基本信息
姓名:文縣
人口:24.04萬人
語言:文縣方言
車牌:甘K
電話區號:0939
」
我叫文縣
這是我的素顏照
我叫文縣
這是我的夜景照
我叫文縣
這是我的家庭狀況
父母:隴南市
兄弟:武都區、宕昌、康縣、成縣、徽縣、兩當、禮縣、西和。
住房面積:4994平方公里
家庭住址:隴上江南
我叫文縣
這是我的成長經歷
文縣名稱由來:以北周文、武、成、康的諡法為名。
文縣在原始氏族公社時期已有人類活動,據考古發現堡子壩朱家台黃土坪文化遺址、石雞壩哈南寨坪文化遺址等十處石器時代仰韶文化馬家窯類型的文化遺址。
戰國至西漢初為氐族所居。《史記·西南夷傳》「自冉駹以東北君長什數,白馬最大,皆氐類也。」
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時置陰平道,屬廣漢郡。漢安帝永初二年(108)改廣漢北部都尉為廣漢屬國都尉,治陰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
三國時期,陰平一帶初屬魏。蜀漢建興七年(229)諸葛亮遣陳式攻克武都、陰平二郡,蜀漢陰平郡領陰平、剛底、甸底、廣武四縣;炎興元年(267年)魏將鄧艾攻下陰平後,偷渡陰平、奇襲成都,蜀漢滅亡。
西晉初年廢陰平郡,晉武帝泰始五年(269年)復置,屬秦州。太康三年(282年)陰平屬雍州,下統陰平、平武二縣。晉惠帝元康六年(296年)又改屬梁州。晉懷帝永嘉六年(312)陰平郡郡守董沖逐太守王鑑,以郡降於「成漢」政權。漢民大部流移入蜀。氐羌人屬仇池氐王楊芪搜統治。
東晉十六國楊氏世代居住此地,雖先後臣屬於成漢、東晉、後趙、前秦、劉宋、北魏等南北政權,接受其封號,但實際上未置郡縣。442年,楊難當族弟楊廣香在陰平一帶立「陰平國」。至西魏廢帝二年(553年)平蜀,在文縣西元置陰平郡領曲水一縣。又於文縣西南置葭蘆郡領建昌、正西二縣。公元557年,北周取代西魏。周明帝二年(558)三月以陰平、葭蘆二郡置文州,治建昌。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蘆北、陰平二郡,以建昌、曲水、正西三縣屬文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廢州為郡,陰平郡轄縣曲水、長松、正西三縣。實行郡、縣兩級制。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改郡為州置文州。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建立道制,文州屬劍南道,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州為郡,文州改置陰平郡。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郡為州,復置文州。唐德宗貞元六年(790年)改屬山南西道。唐僖宗文德初(889年)改置威戍節度使領文、扶二州。唐昭宗大順二年(891)入蜀。
後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文州歸為蜀地,先後由三個政權所統屬:前蜀王建十九年,後唐占川九年,後蜀孟知祥占川三十二年。後蜀清泰元年(934年)文州被撤。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滅蜀復置文州,隸西川路。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改屬為利州路。後改屬利州西路,利州西路與利州路時分時合,文州改屬頻繁。端平三年(1236)文州在蒙古軍戰亂中州郡縣俱廢。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又復置文州,屬吐蕃宣慰司脫思麻路禮店文州蒙古汗兒軍民元帥府,後裁府仍文州。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降文州為文縣,隸陝西布政司鞏昌府階州。洪武六年(1371年)縣又設守御千戶所,隸陝西行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隸秦州衛。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縣歸所,屬階州轄。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又改置文縣,縣城有縣令,所城守御千戶所為守御。
清順治初仍置文縣,隸陝西鞏昌府階州轄。順治十六年(1659)裁去千戶所。康熙六年(1667)陝西與甘肅分治,設甘肅行省文縣從屬甘肅省。雍正六年(1728年)開始對部分省、府境進行大調正,文縣直隸階州,縣境界己基本穩定。
1912年文縣隸隴南道,1913年後改渭川道。
1931年文縣屬甘肅第一行政專員監察公署(駐岷縣)。
1944年,文縣劃歸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
1944年,文縣劃歸第八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武都)。
1949年7月26日,中共中央西北局組建武都分區,文縣屬之。12月11日文縣和平解放。1950年文縣屬武都專區直轄。
1950年下設6區47鄉183個行政村。
1953年改劃為九區:興文、丹堡、玉壘、碧口、臨江、梨坪、橋頭、石坊、中寨和70個鄉。
1955年調正為五區:興文、丹堡、碧口、臨江、石坊和35個鄉鎮。1963舟曲縣博峪公社劃歸文縣,縣內置31公社。
1983年底改置24鄉為鄉人民政府,碧口、城關鎮人民政府,全縣時為309個行政村。
1984年4月省政府決定文縣博峪劃歸舟曲轄。全縣設兩鎮:城關、碧口,二十三鄉:鐵樓、尚德、橫丹、丹堡、上丹、劉家坪、玉壘、范壩、店壩、肖家、中廟、臨江、口頭壩、尖山、橋頭、屯寨、梨坪、舍書、石坊、石雞壩、馬營、堡子壩、中寨鄉。
2004年,撤銷橫丹鄉併入尚德鎮,上丹鄉併入丹堡鄉,肖家鄉併入中廟鄉,店壩併入范壩鄉,馬營鄉上半片併入中寨鄉,下半片併入石雞壩鄉。屯寨鄉改名天池鄉。
2012年中寨鄉撤鄉建鎮。
2014年7月,橋頭、臨江撤鄉建鎮,文縣共轄6個鎮、13個鄉、1個民族鄉。
2015年臨江鄉、橋頭鄉撤鄉建鎮。
2016年,梨坪鄉、天池鄉、堡子壩鄉、石坊鄉、石雞壩鄉、丹堡鄉、中廟鄉、范壩鄉撤鄉建鎮。(文:百度百科)
我就是文縣
大家都說我很美
如果你們都愛我
我也確認過眼神
送給你我的城
文縣人都在看
確認過眼神——我遇到對的城(文縣)!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文縣
我想,將來我會在這裡一直生活下去
請讓更多的人看到如此美麗的文縣
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縣,愛上文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