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清倉!蘇泊爾「賣鍋」之餘,還有什麼想像空間?
出品|大摩財經
張坤和蘇泊爾的五年牽手宣告結束。
12月16日,蘇泊爾(002032.SZ)公告稱,張坤管理的易方達優質精選三季度末還持有1713萬股,但截至12月13日,已經從蘇泊爾前十大股東中消失。考慮到目前蘇泊爾第十大流通股東僅有132萬股。這意味著, 10月份以來的短短兩個多月,張坤至少減持1580萬股。
易方達優質精選2016年三季度進入蘇泊爾前十大股東名單,彼時蘇泊爾股價在26元左右。2020年7月底,蘇泊爾股價達到歷史最高的87.28元,相比於張坤入股時漲幅超過兩倍。從今年5月開始,蘇泊爾股價由漲轉跌,在這個過程中,張坤開始逐步減倉,到目前退出前十大股東。業內分析認為, 從張坤的過往投資風格看,基本可以確定張坤已經將蘇泊爾徹底清倉。
在此之前,蘇泊爾剛剛因股權激勵計劃股票授予價格過低遭到監管和市場關注。
12月13日,蘇泊爾披露了股權激勵計劃草案,計劃向293名激勵對象以每股1元的價格授予限制性股票120.95萬股,占上市公司總股本0.15%。授予的股票來源是二級市場回購股份,回購股份的最高價不超過67.68元。
以最新收盤價計算,蘇泊爾需拿出7400多萬元買股,然後以120.95萬的價格授予被激勵對象。本次股權激勵主要對象為蘇泊爾中高層管理人員和核心技術人員。其中,總經理張國華被授予6萬股,財務總監徐波4.5萬股,副總經理兼董秘葉繼德2萬股,其他激勵對象一共108.45萬股。
出資7000多萬的股權激勵計劃背後,蘇泊爾對於管理層提出的業績考核看起來並不困難。根據方案,股權激勵對象需要保證蘇泊爾2022年度、2023年度歸母凈利增長不低於5%,即可完成公司層面的考核目標。除此之外,還有業務單元層面和個人層面的業績考核。
2004年上市至今,蘇泊爾只有2012年和2020年出現過歸母凈利同比下滑,其餘年份保持了5%以上的增長。今年前三季度,蘇泊爾歸母凈利12.38億,同比增幅達到14.82%。
12月15日,深交所針對引起熱議的股權「1元購」,對蘇泊爾下發關注函,要求說明此前發布的股權激勵計劃回購價格的合理性,同時說明是否存在向被激勵對象進行利益輸送等情形。
蘇泊爾為何提出如此低的業績考核標準?二級市場的表現似乎可以略窺一二。Wind數據顯示,蘇泊爾年內跌幅接近20%,目前股價61.72元,市值499億。
蘇泊爾「跌跌不休」的背後,是小家電行業的增長困局。
蘇泊爾1994年創立於杭州,2004年登陸深交所,是為中國炊具行業首家上市公司。不同於一般的家族企業,蘇泊爾上市後,創始人蘇增福家族迅速套現離場。2006年,蘇泊爾與法國知名炊具品牌SEB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隨著合作深入,蘇增福家族完全退出,SEB集團成為蘇泊爾控股股東,目前持股82.44%,是A股為數不多的外資大比例控股的上市公司。
自2011年蘇泊爾控股股東SEB集團為上市公司「空降」小家電業務後,電器業務就超過了蘇泊爾起家的炊具業務,成為最主要的營收貢獻力量。
蘇泊爾的電器業務主要包括電鍋、豆漿機、料理機等廚房小家電,油煙機、燃氣灶等廚衛電器,以及空氣凈化器、掛燙機等生活家居電器,基本屬於小家電領域。
小家電行業的整體痛點是缺乏技術護城河,入行門檻低,產品疊代快,用戶品牌忠誠度低,行業處於存量競爭狀態。
奧維雲網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小家電零售額共計250.8億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億台,同比下降8.2%。小家電市場「降溫」有多方面原因,其中餐飲、外賣、方便食品行業規模的不斷增長,影響了小家電的銷售。
行業景氣度下降,蘇泊爾作為行業龍頭也難以獨善其身。2021年上半年,蘇泊爾炒鍋、高壓鍋、煎鍋、湯鍋、蒸鍋、套裝鍋、陶瓷煲七大主要品類零售額同比下滑1.4%,零售量同比下滑11.7%。
反映在業績上,今年前三季度,蘇泊爾營收156.65億,歸母凈利12.41億元,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分別增長5.12%和-0.56%。
蘇泊爾今年出現增收不增利的現象,主要是內銷業務線失速。蘇泊爾的業務線分為外銷和內銷,其中外銷業務的主要是為控股股東SEB集團代工,另有部分自有品牌在東南亞市場出售。
蘇泊爾代工業務盈利水平很低,過往毛利率在20%左右,利潤增長主要靠內銷業務帶動。
今年上半年,由於匯率變動和原材料價格上漲,蘇泊爾外銷產品毛利率相比2019年下降3.77個百分點,僅有14.16%。但是,內銷產品卻沒有實現相應增長,僅實現70.16億營收,比2019年同期的76.52億下降明顯,盈利能力自然也就因此下降了。
蘇泊爾內銷業務下滑,主要受核心子公司紹興蘇泊爾影響。2018-2020年三年間,紹興蘇泊爾營收占到了蘇泊爾總營收的40%以上,凈利潤占比最高達到58%。而且,三年間,紹興蘇泊爾凈利率持續走高,分別為10.81%、14.18%和17.5%。
今年上半年,紹興蘇泊爾營收30.72億,凈利潤3.81億,相比2019年分別下滑34.5%和8.2%,凈利率只有12.4%,在總營收中占比降低至30%以下。而且,紹興蘇泊爾具有擁有高新資質、享受15%企業所得稅優惠,業績下滑還會影響到蘇泊爾稅費支出。
蘇泊爾發展多年,仍未擺脫「賣鍋」的刻板印象,只是將明火鍋具擴展到電壓力鍋、電飯煲等廣義鍋具領域,其餘品類優勢並不明顯。以生活電器品類的掛燙機為例,2020年蘇泊爾掛燙機線下市場份額達到33.1%,位居行業第一,在線上雖然占據第二位,但市場份額只有10.5%。
GFK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在中國30個重點城市,蘇泊爾炒鍋、高壓鍋、煎鍋、湯鍋、蒸鍋、套裝鍋、陶瓷煲七大品類線下總體市場份額累計達48.7%,位居行業龍頭。同時也表明了,蘇泊爾鍋具七大品類業務的天花板觸手可及。
目前,蘇泊爾並未找到除了比鍋具更有優勢的業績增長點,隨著行業競爭加劇,想要破局似乎更為艱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9457123_100011510-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