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藕
今早九點半,網易雲音樂赴港「雲敲鐘」。通過網易伏羲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網易雲音樂舉辦了全球首個「元宇宙」上市儀式——2000年的AI丁磊與2021年的AI丁磊同框敲鐘,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代碼「9899」,開盤報價205港元。
而丁磊本人則負責現場致辭,他表示,希望網易雲音樂員工,不爭無謂之事,只看無畏之行,好好吃一頓飯,然後忘記上市這件事,去「相信音樂,相信熱愛,相信我們正在做世界上最美好的事,可以為中國音樂的發展發光發熱。」
上市首日,收盤價下跌2.34%,成交額約4.58億港元,市值為415.3億港元。首日破發,從股市的情況來看,大家對於「音樂社區第一股」的反應並沒有想像中的熱烈。
順勢而為還是極限一波?
網易雲音樂的上市並不一帆風順。
今年5月26日,網易雲音樂就已向港交所遞交過招股書,並在8月1日通過了上市聆訊。當時,網易雲音樂預計發行相當於總股本10%的新股,預估市值約為700億元人民幣。但受到「滴滴出行」等赴美上市網際網路公司的影響,7月,網信辦發文,凡掌握超過100萬用戶個人信息的運營者赴國外上市,必須向網絡安全審查辦公室申報網絡安全審查。
最終,網易雲音樂叫停了首輪IPO。
同樣是在七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騰訊作出解除網絡音樂獨家版權等措施。隨後,騰訊發布了《關於放棄音樂版權獨家授權權利的聲明》,由TME坐擁獨家版權而一家獨大的流媒版權時代仿佛就要結束,而機會來到了網易雲音樂這邊。
時間來到十一月,在此之前,網易雲音樂先是重新打通了摩登天空、英皇娛樂和中國唱片集團的合作關係,那些灰色的歌曲又一次回到雲村。順勢,網易雲音樂上市又一次提上日程。而在即使是上市的一片歡騰中,備受雲村用戶關注的周杰倫版權仍然尚未回歸。就算是版權政策不再受限制,但想要重新拿到合作,只能一步一步來。
而更現實的是,擴充版權庫,最需要的資源仍然是資金。在這樣的趨勢下,也許並不是順勢而為,而是極限一波。
對於網易雲音樂來說,自2019年拿到阿里融資之後,網易雲在公開市場上暫無更多的融資動態。但自2015年最強版權令,TME順勢推出了獨家戰略後,在「財大氣粗」的TME面前,雲村的音樂庫節節敗退。而在結束了「獨家」的市場模式以來,網易雲音樂雖然逐步填平版權差距,但周杰倫、陳奕迅、五月天等擁有大量粉絲的頭部音樂版權,仍然懸而未決。
而此次上市,母公司網易、今年5月達成合作的索尼音樂以及大股東Orbis,一共認購3.5億美元(約22.34億元),占發行股份的89.71%。其中,網易認購了2億美元,索尼音樂娛樂認購了1億美元,Orbis認購了5000萬美元股份。對於老股東的依賴成分很大,其根本原因仍然是市場方的信心不足。
根據網易雲音樂的招股書,2018年-2020年其營收分別為11億元、23億元和49億元。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總營收達到51億元,而在線音樂板塊收入從2020年同期18.5億元增至24.4億元,社交娛樂及其他板塊收入從去年同期的15.2億元增至26.7億元。
但由於歸屬於母公司的歸屬權益持續下滑,網易雲音樂的負債總額一路飆升——從2018年的88.6億元增至2021年中的160億元。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TME市值為112.73億美元(約合878億港元)。2021TME的Q3財報顯示,單季度營收達到78.1億元,比網易雲音樂前三季度總營收仍然多出27億元。
在這樣的數據下,無論情懷如何,市場永遠是冷靜的。
「音樂社區第一股」
當版權不再成為網易雲音樂的短板時,在版權弱勢時期抓緊發展的生態就成了網易雲音樂的強項所在。
2016年,網易雲音樂正式開始獨立經營,並開始了原創音樂人的激勵計劃——「石頭計劃」,貼上了獨立音樂的標籤,同時也通過音樂人扶持是實現一定程度上的版權補足。並在2018年開始推出會員與直播業務。
隨後,隨著評論區熱評的蔓延,網易雲音樂順勢全面推廣社交,2019年,雲村正式上線,2020年,推出好友圈「雲圈」、K歌應用「音街」、社交應用「心遇」。憑藉平台社區化、內容多元化,網易雲音樂不斷觸達核心人群年輕人。根據CIC灼識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網易雲音樂90後音樂用戶的占比已經達到89%。
儘管版權上不存在優勢,但網易雲音樂仍然保持了良好的用戶增長勢頭與用戶黏性。2018年到2020年,網易雲音樂月活躍用戶數量從1.05億人持續上升至1.81億人;2021年前三季度,這一數字達到1.84億人。
招股書顯示,2021年2月單月,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區有超過48%聽眾瀏覽;而去年12月單月,在平台上生產內容的月活用戶比例達到了25%。而在收入結構上,社交娛樂板塊的逐年攀升也意味著網易雲音樂在「音樂社區」這件事上下的血本是值得的,截止到2020年,直播訂閱與虛擬物品銷售已成為其主要的變現方式。
但「社區」並不是新故事。年輕化、高黏性、並帶有自己獨特標籤的「社區平台」並不是獨一家,B站、知乎都在刻意強調自身的社區屬性。與B站走向平台自主生產內容反哺社區的思路不同,網易雲音樂在內容生產上寄希望於平台孵化的原創音樂,但卻還有其他的競爭對手。
得益於對「石頭計劃」等原創扶持的計劃堅持,網易雲音樂不僅收穫了「獨立」的標籤,更收穫了一批具有生產能力的原創音樂人。對於內容社區來說,內容生產者是社區穩固的基石之一,而在網易雲音樂平中誕生的《漠河舞廳》、《世間美好與你環環相扣》、《學貓叫》,最終的走紅卻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抖音、快手這樣的短視頻平台的助推。
儘管對於原創音樂有著扶持能力,但沒有掌握流量紅利的網易雲音樂,始終無法直接為音樂人實現最終「變現」的一步,大部分歌曲的走紅需要依賴其他的途徑。短視頻平台本身也意識到了版權和原創的重要性,在今年年初相繼推出了自己的針對原創音樂的流量變現計劃,以期望更多的原創音樂誕生於自己的平台。
而結束音樂獨家版權的信號,同樣也釋放給了高度依賴音樂的短視頻平台,對於手握流量紅利,並同樣具有社區屬性,並且能實現跨越年齡層次的最大競爭對手,網易雲音樂就顯得有些過於「獨立」氣質。
對於前有TME後有抖快的網易雲音樂來說,很明顯「音樂社區第一股」已經無法滿足想像力了,而在上市之後該如何繼續讓「中國音樂的發展發光發熱」,才是未來的難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5125201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