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7.9,為什麼大家這麼愛看這群人坐在一起聊天?

2021-11-27     娛樂產業

原標題:豆瓣7.9,為什麼大家這麼愛看這群人坐在一起聊天?

作者 / 大排檔

不得不說,芒果台還是很懂網友的。《披荊斬棘的哥哥》捧紅了大灣區的哥哥們,觀眾說「可以看一百集」哥哥日常的設想在《大灣區的夜》里實現了。

早在《披荊斬棘的哥哥》錄製期間,芒果就捕捉到了大灣區五人組這個流量密碼,所以趁勢打造了專屬於他們的團綜《大灣仔的夜》。剛剛播出兩期,,雖然從節目製作上看仍然有瑕疵,但豆瓣7.9分,大灣區的哥哥們還是當之無愧的流量密碼。

別的明星開餐廳,總是一股精英范兒,張口閉口談的都是業績,大灣仔們開餐廳,從裝潢開始就親切,茶餐廳風格+老港風元素,幾位老闆不像是來做生意的,一看就像是長在這裡的人。

幾位老大哥,家長里短,自黑互懟,不用設置特別的環節,坐在一起非要用蹩腳普通話聊天就已經笑料百出了。也正是因為如此,幾位嘉賓本身的魅力其實是大於節目本身的,剛剛播出的第二期節目,已經被觀眾吐槽食客的劇本太明顯,對於這類衍生的綜藝節目來說,相比過多的設計,怎麼做減法也是重中之重。

「做飯嘛,最重要的就是開心」

觀眾們喜歡看大灣區的哥哥,將我們曾經聚焦在灣區然後移開的目光再度拉回來,勾起隱藏在我們腦海深處的港式回憶。看幾位哥哥從青蔥歲月到年過半百,不變的是互相之間的情誼,做飯嘛,最重要的是開心,做綜藝嘛,最重要的也是開心。

幾位哥哥不管到哪兒,人設都非常鮮明。謝天華是大灣仔的主心骨,大局在握又頗受信任,他說要找專業大廚每人學習一道菜,其他哥哥立馬就表示支持。但這位主廚還是 經歷了翻車之痛,畢竟不是專業的廚師,一個人在廚房,一天下來眼袋都掉到下巴了。看Laughing哥「翻車」,綜藝效果算是拉滿了。

難以置信,社恐又讀不懂規則的陳小春居然擔任財務部長。可能平時家裡老婆管錢,小春哥數錢的樣子像極了我們社畜看見工資進帳的樣子。雖然手握4400的重金,但財務部部長依然雄心壯志:今天賺錢300塊,明天就離上市不遠了。

而門面擔當兼社交優秀症的張智霖則是自薦擔任所有事情的管理。智霖哥不僅長得帥,說話之道也是可以開班賣課的程度。聽張智霖說話你總會感嘆語言的藝術性,比如客人吃出他後加的糖有點甜,張總又話鋒一轉,表示菜如人生,咸中帶甜;把菜做咸是完美復刻大排檔口味,因為這樣才方便推銷酒水飲料。

林曉峰負責衛生清潔部分,任職衛生部長,有輕微強迫症的曉峰哥算是把這個之位拿捏了。梁漢文就是妥妥的氣氛組,隨時隨地就能高歌一曲。誰無意間哼起一首歌,大合唱立馬就跟上,一人做飯全員支持,不是當監工就是大型蹦迪現場。

歡樂的氣氛之餘,哥哥們自己也得「搞點事情」。第一天採買之後,鬧出了70塊錢的虧空,幾位大佬生生演了一出黑幫港片。

Laughing哥低沉一句——有人穿櫃桶底(監守自盜)?陳小春咬著牙籤,從各人臉上一一掃過去,表示有內鬼。最終有情報顯示是因為梁漢文買了冰激凌……鏡頭給你們,這票房,娛Sir先支持一波了。

流量密碼能持續多久?

其實不怪芒果匆匆忙忙的來做這檔大灣區的團綜。早在《披荊斬棘的哥哥》播出期間,《大灣仔的夜》就已經開始籌備了。眾所周知,該節目中形成了不少哥哥「小團體」,如街道辦事Hood、晉舞團、nice組、MMA一家人等,但其中最火的一個團體卻非「大灣區哥哥」莫屬。

大灣區哥哥沒有全部成團,更是不少觀眾心中的遺憾,趁熱打鐵的《大灣仔的夜》就是抓住了觀眾的心理和熱情,而芒果也就此找到了這波流量密碼。

從綜藝層面來說,好的節目和嘉賓之間是互相成就的。無論是《披荊斬棘的哥哥》還是《大灣區的夜》,節目組都把重點放在了哥哥們身上的閃光點還有哥哥們之間的情誼。

這類經營類的綜藝很多都是打著慢綜藝的頭銜,私底下卻讓嘉賓捲起來。一些節目後續會增加營業額,會增加一些競技性,這其中加上剪輯的引導,側重的話題就會變成嘉賓之間的競爭和矛盾。

這類「撕系」的創作初衷看多了會給觀眾帶來觀看上的不適。在這方面,《大灣仔的夜》整體觀感相當令人舒服,沒有想著在哥哥的不同觀點上搞事情,剪輯呈現的內容也比較正向,把重點放在了哥哥們營造的煙火氣上,很符合慢綜藝和治癒系綜藝的初衷。

《大灣仔的夜》在一定的程度上也還原了哥哥們的人設和特點。比如即使人氣不高的林曉峰,節目組會重點發現他的閃光點。就像他打掃衛生一絲不苟,力爭要為客人提供最優質的用餐環境,在工作中也認真負責,給觀眾留下了憨厚可靠的形象。

在哥哥們的自由發揮上,節目組也沒給太多的限制。像張智霖在寫毛筆字的時候,最後落年份時,把辛丑年聽成了辛酉年。正思考酉字怎麼寫,陳小春一句「丑字都唔識寫?」的經典笑話,哄堂大笑。又有張智霖的帥臉迷茫——沒丑過,當然不會寫。幾句玩笑,但哥哥們的性格也都被顯露出來了。

但從綜藝節目的層面來看,《大灣仔的夜》在製作上仍然有不少瑕疵。首先節目的定位有點模糊。不僅有兄弟情、懷舊音樂、餐廳經營,還有食客談心,可以說導演組想要表達的內容太多了。

再來就是食客的劇本爭議,第二期節目裡,很明顯,這些來吃飯的客人都是節目組精挑細選的。當然從各種安全層面考慮,挑選食客無可厚非,但既然主角是哥哥們,就不要給食客們那麼多的戲份了,感覺一些乘客像不合格的演員在說些蹩腳的台詞,會讓節目變得很不自然。

這種不自然會直接影響觀眾的觀感,畢竟觀眾喜歡大灣區,喜歡這檔綜藝就是因為在節目裡,哥哥們沒有特定的劇本,所以他們的搞笑互動都是真實而有趣的。

就像節目一開始大排檔的設定一樣,大排檔最離不開的,就是或熱火朝天,或煙火點點的人情味。有朋友在身邊,再遇見人來人往,有緣就聊兩句,大排檔里才有百味人生。可這些一旦有了條條框框,反而影響了節目的效果。或許節目組應該再放手一點,相信大灣仔的魅力,他們自己就是這節目最重要的「人情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3845298_100156659-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