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關教師待遇、編制、碩博培養……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

2022-02-15     長青藤海外

原標題:事關教師待遇、編制、碩博培養……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發布

作者:教育部 來源: 教育部

2月8日,教育部官網發布了《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內容涉及教師待遇、編制、碩博培養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工作。長青藤劃出部分重點內容:

教師

- 加強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保障,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

- 新增教育支出更多用於提高教師待遇。完善教師管理與待遇保障

- 推動各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保障

高校

- 深入推進「雙一流」建設,逐步淡化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的身份色彩。

- 堅決推進「破五唯」,落實部門、部內、地方、高校工作清單,加強典型經驗總結和宣傳推廣。

- 落實哲學社科領域破除「唯論文」、正確認識和規範使用高校人才稱號等文件,突出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的評價導向。

- 開展博士碩士學位論文和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

人才

- 著力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學術領軍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秀青年人才

- 積極探索拔尖創新人才早期發現和選拔培養機制,加大強基計劃實施力度,支持實施本碩博一體化人才培養改革。

- 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理工農醫類專業緊缺人才

而關於教師待遇問題,便不免要談起高校教師群體。在眾人眼中,高校教師是一個和「體面」「輕鬆」相掛鉤的職業,工作穩定、環境舒適、薪酬可觀。但是,近幾年網絡上出現高校青年教師揭底「哭窮」、名牌大學教授自爆工資條等現象,高校教師職業「高大上」的背後,也有著不與人說的「心酸」。

在我國,大學青年教師收入水平並不算高。據有關機構在2018年對高校教師現狀的研究了解到,在受訪的高校教師中,青年教師群體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占比為53%,而收入在9000元以上的占比僅為8%。

高校教師,身負傳道授業的重任,像理工科類教師大多還有著較大的科研壓力。而且,高校教師還要面臨著嚴峻的職稱評定「擁堵」、熬到中年卻「非升即走」等壓力,微薄的收入無疑是增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攔路虎」。

近幾年來,高校教師的薪酬也在隨著高水平人才內卷現象的加重,開始呈現出水漲船高的局面。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則是高薪引才,豐厚的薪酬足以讓人才為之落腳。比如深圳大學發布的2021年招聘教師公告顯示:預聘-長聘制教師薪酬年薪38~70萬元/年;特別優秀的應聘者享受15~20萬元/年的專門工作報酬。

另外像中西部地區的高校,就高校所處地理位置的前提下,工資水平也漸趨理想。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2021年招聘教師時給出的待遇:實行預聘制的博士(博士後),基礎年薪為15萬元,並享受績效獎勵;實行長聘制的博士(博士後),按崗聘用,以崗定薪,提供120-140平方米左右住房一套或價值相當的購房補貼。還有中部地區的江西財經大學在2021年高層次人才招聘中,也是以厚祿在廣納賢才。

圖源:江西財經大學官網

相信在國家和高校雙管發力的情況下,高校教師待遇低的情況,將會逐漸得到改善。

教育的發展關乎祖國的命運,加強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推動高校教師薪酬制度改革,是實現教育強國的關鍵一環,更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唯有建立科學的高校教師績效考核制度和公平合理的激勵制度,有更為豐厚且有彈性的薪酬,讓高校教師沒有後顧之憂,才能充分發揮高校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根本上保證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評論區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30053b4193599a83ae21ba92562c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