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水稻如何防澇抗災?技術指導意見來了→

2024-06-24     兩廣大地那些事兒

為指導各地科學應對洪澇災害

及時做好水稻防災減災

和災後復產

農業農村部水稻專家指導組

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

制定了南方水稻防澇抗災技術意見

雙季早稻

一是防洪排澇。提前疏通「三溝」等排水溝渠,檢修排灌設備,提早應對洪澇災害。對受淹田塊,儘快排水露田,提高土壤通透性,恢復根系生長活力,促進稻株生長;利用退水清除稻株上的泥漿雜物,恢複葉片功能。對受淹較重、抽穗期葉片發黃早衰的田塊,補施粒肥,一般畝施尿素2.5—5.0公斤或噴施葉面肥1—2次,促進籽粒灌漿結實。

二是應對高溫。採取葉面噴施3%過磷酸鈣溶液或0.2%磷酸二氫鉀溶液的方式,增強水稻植株抗高溫能力,防止早衰,有效減輕高溫熱害影響。對高溫熱害易發區域,採用間歇灌溉的方法,養根保葉,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切忌斷水過早,防止高溫逼熟。再生稻頭季稻要根據苗情及時施用穗肥和促芽肥。

三是防控病蟲。水稻受淹後,植株抗病力降低,易發生白葉枯病和紋枯病,退水後要及時防治。高溫高濕天氣利於水稻「兩遷」害蟲(稻飛虱、稻縱卷葉螟)遷入繁衍,以及穗頸瘟、稻曲病、紋枯病等多種病害發生流行,要加強監測預警,科學合理用藥,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有效減輕病蟲害損失,確保早稻穩產高產。

一季稻

一是因時管水。對受澇田塊,及時分次排水,結合洗苗輕露田。對早栽田塊,要嚴格按照「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要求及早排水曬田,控制高峰苗數,提高分櫱成穗率。

二是因苗施肥。對受淹田塊,及時補施一次肥料,促進恢復生長。對遲栽田塊,早施分櫱肥促早發,搭好豐產苗架。根據不同栽培方式、品種和苗情,在群體高峰苗已過、葉色明顯褪淡顯「黃」時合理施用穗肥。適當增施矽鉀肥,切忌盲目增施氮肥,防止貪青晚熟。

三是改種補救。對受淹嚴重田塊,若根系有活力、中低部莖稈成活好,可留10厘米左右的低樁,並及時追肥蓄留再生稻,或選用早熟品種補種一季晚稻,降低災害損失。

四是防控病蟲。對大水浸泡過的稻田,退水後重點監測白葉枯病和紋枯病發生情況,並及早防治。加強破口至抽穗期前後的混合用藥與綜合防治,重點防控稻縱卷葉螟、螟蟲、稻飛虱、稻瘟病、紋枯病和稻曲病,稻曲病第一次預防用藥應提前到破口前5—7天進行,穗頸瘟在破口期與齊穗穗搶晴天防治。

五是防範高溫。茬口早的中稻,要防範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高溫天氣的影響。抽穗時,如遇持續超過35℃的高溫,田間要保持8—10厘米的深水層,以水調溫,降低穗層溫度;也可葉面噴施磷鉀肥等,增強水稻植株對高溫的抗性,減輕或緩解高溫危害。對受旱稻田,充分利用各種水源及時補水,提高灌溉效率,促進生長發育。

∣更多內容∣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來源:全國農技推廣

編輯:羅秋華

實習編輯:黎曉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0296712e4a7bb61c8962c6ee96c4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