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終於進化到吃貨了......
原本開這個號就是因為單純的一個喜好,我的另外一個愛好就是釣魚,這二者其實並不衝突。
給人安利了這個號很久,發現很多吃貨都問我一個問題,什麼魚好吃,以及你發的這玩意兒能不能吃?怎麼吃?
今天給大家講講吃魚的訣竅。雖然我不喜歡吃魚,但是釣這麼久魚,講講什麼魚好吃,我自認還是有一點發言權的。(僅限食材,做的難吃我就沒辦法了)
草魚
以一個釣魚者的視角來看魚好吃不好吃,大概會分為兩個角度去觀察和搭配環境來討論魚好不好吃。
以下基本描述的魚種都是我們菜市場常見的魚,大部分魚類都是中國的原生魚。
水煮魚
首先是魚生活的層次
釣魚人都知道,魚分上、中、下三層。
底層魚如鯽、鯉、鲶等都是底棲類魚,所以釣魚時候都是釣底才比較好中。但是由於大部分水域的環境,水底都是土石,底棲魚整天在土裡鑽來鑽去,拱來拱去,許久就會沾上很多土腥味。
野生鯉魚的完美顏色,大家可對比菜市場鯉魚
野生土鯽魚
中國野生土鲶魚
中層魚如草、鯿、鰱、鱅魚等等,主要分布在水體中間,這時候釣魚半水可以有不錯的效果。因為離開水底,土腥味就變得沒那麼重,所以也是很多人喜愛的美味佳肴。
野生長江柳葉鯿
上層魚在很多地方並不常見,因為無論養殖還是野生都相對較少。比如鰷魚、馬口、鱤魚、翹嘴等等。
馬口
米級翹嘴,路亞人的夢想
鱤魚,水老虎
和中下層的魚比較起來,上層魚生活在溶氧量最高的水上層,自大的特點就是游泳速度較快,魚肉更加鮮美。當然對於很多不夠了解的人來說,許多上層魚可能聽也沒聽過。
其次是魚的食譜
這個相對就比較簡單,吃葷的魚要好於吃素的魚,在其次就是雜食性魚類,基本屬於什麼都吃的種類。
當然這並不是絕對,只是一個大數據範圍的調查。
吃葷的魚,比如小昆蟲,小魚,水鳥都是它們的食譜。為了填飽肚子,或快速遊動或潛伏獵殺都比較消耗體力,所以肉質一般都比較鮮美。
黑魚(財魚)
吃素的魚,水草和苔蘚都是它們的最愛,所以肉質相對比較甘甜,尤其酸菜魚和烤魚的主力魚種:草魚就是很多人最常吃的。
雜食性魚,遇到什麼吃什麼是很多雜食性魚的特點(鯽、鯉),很多人說鲶魚吃垃圾,其實鲶魚嚴格來說是葷食非雜食,這種魚味道還都算不錯。
魚的味道還是看水質
最影響魚味道的就是水質:砂石底,泥土底,河流,湖泊,山溪,養殖塘都是影響魚口味的關鍵,優質水源中的野魚哪怕是底棲類也會有非常不錯的口感。
曾經有人曝光過吃垃圾的鲶魚,導致街頭小巷的鲶魚餐館破產頗多,這只能說是殃及無辜。
埃及塘鯴
吃垃圾的鲶魚學名叫埃及塘鯴,按照土叫法鲶魚的稱呼倒也沒錯。問題是鲶魚一個詞包含了超級多的種類,後來為了避開垃圾魚的頭銜大家紛紛用其他名字。比如清江魚、鮰魚、黃顙魚等等。
黃顙魚
埃及塘鯴為何冠上垃圾魚的名號,就是因為這種魚的耐污能力超強,可以適應較差的環境,說句實話,鯽魚和鯉魚的耐污能力也是很多人想像不到的。
但是如果是環境優質的水質,埃及塘鯴一樣的肉質美味,顛覆人的觀念。
另外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水質鑑別方式,看看水中是否有蝦子。(不是小龍蝦)蝦是最不耐污染的生物,如果水質較差或者污染較重,第一滅絕的就是蝦蟹類。
最後,關於味道的問題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比如有個朋友特別愛吃鯽魚,連鱖魚都覺得沒有鯽魚鮮美,對於這個如果讓我來品評。
一條魚,處理完畢後,只放一點點調料而不去破壞它原本的味道,再去嘗嘗,如果好吃,才是真正的好吃。
記得多年前在河邊釣魚遇到一位老釣友的描述,至今讓我不能忘懷。
他說198X年的時候,他們幾人在沙坑釣魚。釣上不少鯽魚,他們就用沙坑中的水處理了鯽魚,然後也沒有什麼調料就燉了一鍋鯽魚湯,湯水奶白,稠的就像膏一樣,他說他到現在都忘記不了那種滋味。他的一番話,讓我這個從不喝鯽魚湯的人都想回到那個時候,和他喝一碗奶白色的鯽魚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