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氏騙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騙子也不是一開始就想當騙子的

2019-08-06     凌風商業手記

樓繼偉說:"保證6%以上回報率的理財產品別買,那是騙子"。雖然,回報率超過6%的理財產品有很多。

10年前,國內曾經流行起一個煤化工的概念,把褐煤通過工業化的的 手段,加工成石油以及其他的化工產品。

一家大型的國有企業投入重金,在內蒙古的克什克騰旗和多倫建設了工廠,進行生產。但是一投入生產,人們就發現這種做法的成本高昂,生產成本比產品售價還高,在商業上行不通。按說既然知道了錯誤,就應該把項目下馬,減少損失。

但是決策者們不肯承認自己的錯誤,還在不斷的追加投資,結果就像把錢扔進無底洞一樣。直到現在,這兩個項目還在不斷的虧損著。

很多人並不是「立志」成為騙子,他們只是「成長」為了騙子。

下面我舉一個我身邊的真實案例,來證明這句話。

我有一個很好的朋友,去年找我談雲聯惠項目,依託該公司「雲聯商城」,以高達日反萬分之五的高額「消費全返」,採取拉人頭、交納會費、積分返利等方式引誘人員加入。

對於他這個項目,他跟我談的時候,我就極力反對,建議他別碰此類項目,這種項目極可能害人害己,把自己的朋友圈搞臭。

我剛經歷過股災的虧損,及其他項目投資的虧損,所有高於銀行貸款利息的保底收入都是沒法保障,如能夠百分百保障,銀行自己都做了。

在高額回報的誘惑下,我這朋友還投進去了,己越陷越深,結果5月份出事了。

概念:龐氏騙局

什麼叫龐式騙局?龐氏騙局就是,用後入者的本金,當作先入者的收益,不斷滾雪球的騙局,俗稱「拆東牆,補西牆」。

龐式騙局聽上去如此顯而易見。很多人覺得,我再傻也不會被這種東西騙吧?我再壞也不會拿這種東西騙錢吧?

你還真別那麼自信。我給你講個故事。

麥道夫是美國華爾街的傳奇人物,是和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家。

他的投資公司在華爾街非常有名,能成為麥道夫的客戶,都成為了一種身份象徵。他的客戶有各種商業精英、政界要員、演藝明星等等。麥道夫向這些客戶承諾每年8%-12%的投資收益,而事實上,在長達20年里,不論市場好壞,他確實能給客戶帶來每年10%左右的回報。

那他真的是騙子嗎?最開始,他也許並沒想成為騙子。他只是個自信的投資者。

8%-12%,如果連這個收益率也做不到,那我還有什麼臉混投資圈啊!又不是20%,30%!他自信地向投資人承諾了保底收益。以他以前的投資業績看,他有理由有這個信心。

1987年,麥道夫在美國股市大崩盤時,提前買入看跌期權,賺得盆滿缽滿;1989年,麥道夫已經控制了紐交所5%的交投量,被《金融世界》雜誌評為華爾街收入最高的人之一。

所以,我想他心理的預期收益,可能是每年20%,但強壓著自己的狂妄,說成了8%-12%。

但是,市場波動,不受任何人控制。有漲就有跌,有賺就有賠。在某一年,無論麥道夫如何努力,回報率都無法達到他承諾的8%。怎麼辦?

向所有人承認,我不是神,我也有失敗的時候,宣布賠錢?

那怎麼行。這一刻,非常關鍵。麥道夫做了個決定,依然派發10%以上的投資收益。萬一明年能賺30%呢?這個窟窿不就補上了嗎?

可明明虧了啊,拿什麼錢派發收益呢?唯一的辦法,就是拿投資人的本金。明年就補回來。

從這一秒開始,麥道夫就從投資大鱷,變成了投機騙子。

當外界問麥道夫,是什麼讓你能跨越牛熊市,始終獲得穩定收益的呢?

他始終說:這是秘密。確實,這是秘密,我用本金付利息的事情,怎麼能告訴你。

識別:

巴菲特說過:如果遊戲開始二十分鐘,你還不知道這個遊戲在捉弄誰,那你肯定就是那個被捉弄的傻子。也就是說,一個人很賺錢,你始終不知道他是怎麼賺錢的,很可能,他就是想賺你錢。

一旦走上用本金支付利息的道路後,麥道夫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為了彌補之前的漏洞,他更加瘋狂地向上流社會融資。後來麥道夫說,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他幾乎就沒做過什麼投資,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斷融資。

但是,和龐氏騙局之父龐奇不同,麥道夫自己並不怎麼花錢,還很樂善好施。

最開始,他可能雄心勃勃想創立一個偉大的公司;然後可能一心只想填上以前的漏洞;最後疲於奔命,只想讓這個黑洞不被發現。

直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大批投資人要求贖回本金,麥道夫知道扛不住了,告訴了他兩個兒子自己「拆東牆、補西牆」的遊戲。

他的兩個兒子,當晚就告發了他。最後,麥道夫因為用「龐式騙局」詐騙650億美金,被判入獄150年。他的一個兒子也在兩年後,自殺身亡。

這650億龐式騙局的果,源自20年前種下的那個因。這個因,小到只是對8%-12%的小小自信;這個果,大到最後坐幾輩子牢,家破人亡。

我給你講麥道夫的故事,就是想告訴你:永遠不要挑戰人性。

很多人並不是「立志」成為騙子,他們只是一念之差,不知不覺「成長」為了騙子。

那你應該如何避免自己「成長」為騙子呢?

永遠不要承諾收益率,永遠不要承諾收益率,永遠不要承諾收益率,即便你再有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把商業模式優化到,有必然收益的嘗試,都是商業模式的禁區。

為了維護一個小謊言,我們常常不得不製造一個更大的謊言;為了維護更大的謊言,我們還要創造一個驚天謊言。

等到所有謊言破滅時,我們悔不當初,其實一切的開始,都是那麼的微不足道。

龐氏騙局,是十個瓶子,九個蓋的遊戲,這是一場擊鼓傳花的造福騙局。

小鼠金句: 一念地獄,一念天堂。當你選擇了錯誤的道路,只能在錯誤中開始,錯誤中結束。

曾經有位前輩說過: 不要輕易許諾。

是的,有些事一旦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不管是有心還是無意,輕則名聲受損,如果死要面子,最後落得身敗名裂的下場。 去年底被揭的錢寶網,被證實也是龐氏騙局。

錢寶網的環型商業模式本身是很好的:企業合伙人也是平台消費者。

企業合伙人從平台獲得企業生產經營所得的一部分利益的同時,在平台購物消費又回潰到企業中,讓企業在合伙人的消費中又獲得收益,無形中減少了企業資金利息的壓力,實際上就是合伙人的一種反哺,為企業的銷售和資金都做了助力的工作,這一點就實現了企業與合伙人雙贏。

錢寶網CEO曾亮出過吸引別人掏腰包的四大絕招:門檻低,一元起投;高回報,年收益率十分誘人;安全,承諾本金保障;投資周期短,一個月即可有回報。

但問題是,口碑暴漲,但不見項目投產,沒有產品,最後就是借新錢付舊帳。

只要有新錢持續不斷進帳,資金鍊就不會斷,這個神話就能持續,更重要的是,隨著拿到高回報的人越來越多,就會產生賺錢效應,就好像痒痒撓一樣刺激著旁觀者躁動的心,賺錢效應通過網絡迅速擴散,產生了加速效應,每次新融資金額都會遠超過前一次,從而可以確保前一次投資者得到回報。

2015年的9月,在雲南的昆明涌動著對e租寶投資的熱潮,當時有很多人趨之若鶩,我一朋友就要去投資,我仔細分析一下,提醒他,別投,這應該是龐氏騙局,

他們不相信,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血本無歸!任何商業要產生利潤,必須要回歸實體經濟,當時e租寶對外宣稱每月收益9%,怎麼可能!

我們要辨別某個商業是否靠譜其實也蠻簡單,

第一,我們要看他的產品是什麼;

其次,我們要看他的贏利模式是什麼?

第三,我們要看產品附著點線面體是什麼?準確分析這三個問題,想被騙都難!還有,人在任何時候要放下貪念,當然,這需要智慧!

近幾年,屢屢發生的金融p2p平台跑路事件,一方面是監管不力,另一方面,更多的是利用人性的貪婪,用高利息回報吸引投資人,和利用人們僥倖心理。

更可悲的是,被套進來的人,居然為了避免個人利益損失,「自願」的充當造富遊戲的傳播及執行者,如同傳銷組織,連哄帶騙地,把一個個身邊的親朋好友,都拉進了發財白日夢的大網,造成巨大的財富損失和社會不穩定,危害極大。

作為一個商業人,不但時時刻刻保持對商機的敏銳,更要能識別各種商業大坑。

在商言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5-3X_20BMH2_cNUgdtS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