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孩子做事懶惰,根本原因是這些,家長懂得後,孩子一生優秀

2019-07-03     超級奶媽育兒經

大家好,我是萱萱老師說育兒,今天跟大家來聊一聊一年級的孩子做事太懶,家長應該怎麼教育。

有位網友說,孩子在上一年級,放學回來總是喜歡窩在沙發上玩手機、看電視、打遊戲之類的,這個孩子很容易也懶洋洋的,不願意動。

不當的家庭教育往往會令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變成一個「懶」孩子,當你突然發現孩子很「懶」時,就說明孩子的教育方式值得反思。因此,平時教育子女的方式一定要得當,爸爸媽媽們不要教育出一個「懶」孩子來!

懶惰其實是我們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

也就是說,家長們想讓孩子做事情他不做,或者是孩子做事情比較慢,不出效果的時候,家長就會給孩子貼上懶惰的標籤。

是怎樣造成孩子懶惰的呢?

第一點,懶惰的孩子會有非常勤快的家長,家長包辦和控制孩子的一切,當家長們長久的包辦孩子的時候,家長就為孩子擔負起了他該負的責任,孩子就習慣了這樣的角色,時間長了以後,他就失去了做事情的動力和興趣。

第二,家長從小到大沒有教會孩子如何學習,如何生活;比如說如何做飯,如何洗襪子,沒有教過孩子這些,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想嘗試做一些事情時,家長制止了他,沒有給他一個幫助,孩子長大以後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正因為是這樣的心理,孩子以後更難邁出這一步了,更難在行動上去做這些事情了。所以懶惰的背後是什麼呢?懶惰的背後是他的無能,是家長的包辦代替。

在這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第一步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抱怨,不要指責,要學會放手,放手是什麼呢?要教會孩子做事情,教會孩子生活,教會孩子學習,然後扶上馬,送一程,讓孩子自己去做,當孩子嘗到一次甜頭的時候,孩子就會改變他的習慣了。

第二步就是撕下標籤,撕下標籤是什麼呢?就是告訴孩子,你不是天生懶惰的,你是可以選擇勤快的,你可以選擇來懶惰的的品質,也可以選擇勤快的品質,所以原來我一直認為你是懶惰的,其實你也是非常勤快的,但我一直沒有給你機會,所以現在我把這個機會還給你,你可以去選擇勤快,當你選擇了勤快以後才能做勤快的行為。

第三步教會孩子在行為上如何去做,教的時候,心情要平和,要有耐心,面對孩子的懶惰,家長不要抱怨,不要有情緒,因為孩子今天的懶惰都是自己造成的,但是自己又難以面對,難以面對自己教育的失誤時就會自責,自責以後就會遷怒於孩子,所以要看到自己情緒的來源是什麼?

要先學會寬恕自己,也就是說我錯過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時間,我要先學會原諒自己,因為每一個人都是來體驗的,來感受的,如果體驗的不成功,那就要改變,沒有對和錯,有了這種先寬恕自己的想法,才能重新指導孩子,才能有力量去支持的孩子,改變孩子行為。

第四點家長要給孩子做出示範來,家長要勤快,如果家長有一方是很懶惰的,孩子也會有這樣的習性的。

第五點,就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持之以恆,保持一種溫和而堅持,溫和而堅定的力量,這樣才能推動孩子從一種模式走向另一種模式,才能開啟孩子新的人生。

所以說家長朋友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天賦潛能,並且學會挖掘孩子的潛能,我相信孩子會非常優秀。

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什麼問題歡迎諮詢,留言,評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u_R3WwBJleJMoPMu1H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