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高德地圖上線了一款 「 世界地圖 」 產品,說是用上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能在全球實現定位。
換句話說,以後咱們出國也能用上高德地圖了。
看到這個消息,世超的第一反應是:嗯?現在做地圖的也流行出海了嗎?!
畢竟,平時大傢伙兒都在說電商出海、遊戲出海,地圖出海,還真挺新鮮的,據我所知,上一次百度地圖出海,都已經是 7 年前的事兒了。
正所謂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你看看人遊戲廠商,光是能上榜的就有 30 家,對比之下,地圖類企業的出海數量確實是少得可憐了。
不過這倒也不能怪誰,本來國內地圖類的 App 就不算多,比較出名的就是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還有騰訊地圖這三家了。
一方面,是成本問題。
從流程來看,地圖測繪需要一批專業技術人員,通過車輛採集、步行採集等方式將道路和 POI ( 地標信息點 )採集起來,這些數據採集之後還要進行後期處理,最後才能得到電子地圖數據。
期間所耗費的人力和財力,並不是一家小企業所能夠承擔的,光是一輛專業高精地圖採集車的價格就得上百萬。
另外,因為地圖數據涉及到國家安全,地圖測繪需要有國家認證的資質。
根據自然資源部去年發布的資質複審結果,目前國內擁有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的單位只有 19 家。
這裡邊兒,高德和四維圖新可以說是國內做地圖測繪的 「 鼻祖 」 ,前者的地圖數據自產自銷,而後者有央企背景。
像蘋果地圖在國內就一直是跟高德買的數據,而百度地圖在早些年,也是跟四維圖新買數據,只是後來百度收購了長地萬方,才開始自己測繪。
有大聰明要問,那我自己偷偷測繪行嗎?
刑,倒是也挺刑的。
《 測繪法 》規定,擅自從事測繪活動是違法的,不僅要沒收測繪成果和工具、罰款,嚴重的還要被追究刑事責任。
那同樣的道理,國內地圖類 App 要想出海,也得先想法子獲得國外的地圖數據。
其實獲得地圖數據無非就兩個途徑,一是自己採集,二是跟供應商買,前者顯然不太能行得通了。
世超查了查資料,國外在地圖數據這一塊能說得上話的不多,除了谷歌地圖以外, HERE 地圖算一個。
說起這 HERE 地圖,它的前身是當年最大的地圖導航廠商 Navteq ,諾基亞砸了 81 億美元才將 Navteq 買了下來。
但 2015 年,諾基亞卻出乎意料地要把 HERE 地圖業務給砍掉,結果被寶馬、奧迪和戴姆勒三大汽車廠商組成的聯盟以 31 億美元撿到了便宜。
後來英特爾看不下去,向德國反壟斷機構又申請收購了 HERE 地圖 15% 的股權。
當時國內的騰訊和四維圖新其實也啟動了收購程序,只不過這場收購案最終還是以 「 美國監管機構不批准 」 為由,宣告破產了。
能被這麼多企業盯上, HERE 地圖自然是有點兒本事在身上的。
截至目前,這家公司收錄了世界上超過 200 個國家和地區的地圖數據,歐美市場 85% 的汽車裡用的都是 HERE 地圖的數據,就連微軟的必應地圖、雅虎地圖這些個知名地圖服務的數據也有部分來自 HERE 地圖。
所以中國的地圖類 App 要出海,大機率也繞不過給 HERE 地圖交買路財。
2016 年的時候,百度地圖率先出海,雖然一開始用的是 OSM ( Open Street Map )的開源地圖數據,但從 OSM 下載下來的數據比較粗糙,很多地方都只有一個輪廓,後來索性還是花錢跟 HERE 地圖買了精度更高的數據。
再接著就是 2020 年,高德也起了出海的心思,年初都已經跟 HERE 地圖達成合作了,但後來不知道怎麼著又突然沒信兒,估摸著這次還是跟 HERE 地圖延續之前的合作。
數據掌握在海外少數的寡頭手裡,所以國內地圖類 App 要出海,這筆花銷就省不了。
其次呢,錢能不能賺回來,也難說。
畢竟國外的地圖類 App 市場,一直以來都是谷歌地圖的天下。
自從谷歌把 Waze 也收購了之後,谷歌地圖和 Waze 就貢獻了大約 80% 的全球導航地圖應用市場份額( 2020 年的數據 )
因為這個,當年美國眾議院還專門針對谷歌地圖發表了萬字長文的地圖市場反壟斷報告。
更重要的是,在體驗上,谷歌地圖在國外的確能打。
世超問了倆在韓國和雪梨留學的朋友,得到的反饋跟預想的差不多,幾乎周圍的朋友用的都是谷歌地圖,即使不用谷歌地圖,換的也是 Waze 。
這樣看來,國外市場似乎並不是一個好去處。
那為啥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還會接連選擇海外呢?
以百度地圖為例, 2016 年殺到海外,只用了短短半年時間就在 60 多個國家和地區上線了地圖服務。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國內出境游的增長帶來了需求。世超算了下,從 2014 年到 2018 年,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人數增長了 40% 。
這些人出國之後發現,自己平時在國內用的百度地圖不好使了,情勢所迫只能換用谷歌地圖。
那如果這個時候百度地圖也能夠像在國內一樣,別的不說,至少目標的這部分出境游用戶群體應該會買帳。
這麼些年,百度地圖的海外服務重心也的確圍繞著出境游在展開,目前,已經能夠提供境外 400 多個熱門旅遊城市的公交信息,像什麼旅行前的攻略、行程的旅遊路線規劃還有一些生活服務也不在話下。
其次,基於地圖場景衍生出來的本地生活業態,也刺激了一部分服務需求。
就比如說,出國玩兒你得打車,或者查一查哪家餐館好吃吧。
如果在百度地圖上這些服務都能實現,那就沒有必要再去下載谷歌地圖了。
地圖類 App 做本地生活,在國內不一定能卷過美團、抖音,但海外市場在這一塊相對來說沒那麼成熟,百度和高德都是有機會的。
當年百度地圖出海之後,第一時間開放了海外 API 給國內的出海企業,根據百度地圖發布的報告,攜程、美團點評、陌陌、馬蜂窩等企業都使用過百度地圖的海外 API 服務。
包括這次高德上線世界地圖,也表明了要服務於中國產業出海,利用開放平台為出海企業提供海外 LBS 服務。
要是從這個角度出發,海外市場也的確值得闖一闖。
不過歸根結底,地圖類 App 還是得先把基礎的地圖導航業務給搞清楚了。
根據世超朋友的說法,跟谷歌地圖相比,國內的 App 在國外使用時偶爾會出現缺失地標信息、線路沒法兒及時更新、定位亂飄等情況。
其實也能理解,國內的地圖類 App 沒法兒親自測繪地圖數據,在使用感受上就落後了一茬兒,還要時刻提防巨頭們的夾擊,出海的確還是比較有挑戰性的。
不可否認的是,本地生活是一個差異化的切入口,而且商業模式在國內已經跑通,或許能夠像 HERE 地圖一樣,百度地圖、高德地圖在平台側服務於企業出海也不失為一個好思路。
只不過這一套打法,國外用戶是否會買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但至少,高德出海給我們又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世超已經迫不及待等著出國的時候帶著高德去點亮城市的各個角落了。
撰文:西西編輯:江江&面線 封面:萱萱
圖片、資料來源:
《 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
智能汽車設計,一文詳解全球及中國高精地圖政策法規與標準現狀
知乎,百度地圖、高德地圖的數據從哪裡得到的?
新浪財經,百度地圖境外服務上線 3 周年,基礎數據覆蓋全球國人出遊無障礙
網際網路日常, HERE 地圖的前世今生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