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有著包銀高鐵「黃河第一跨」美稱的中鐵十局包銀高鐵烏海黃河特大橋工程取得重大進展,兩座分別高達114.5米、118米的主塔成功封頂,直插雲霄。至此,該工程正式進入主跨鋼箱梁施工階段。
包銀高鐵烏海黃河特大橋地處內蒙古與寧夏交界處,全長2190.79米,設計墩台51個,本次封頂的是44#、45#墩主塔,跨度310米。橋塔由塔座、下、中、上塔柱及下、上橫樑組成。其中下塔柱高17.8米,中塔柱高55米,上塔柱高42.2米,上塔柱為斜拉索錨固區,共設置14對斜拉索錨點,採用鋼筋混凝土預應力結構。整個施工過程包含22個節段,共需澆築混凝土12531.9立方米。
【挑戰+突破】
烏海黃河特大橋是包銀高鐵重點控制性工程,該橋具有工程結構複雜、技術管理難度大、安全風險高、施工困難多等特點。項目團隊積極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向主塔發起挑戰。為大橋量身定製的ACS100液壓自動爬升系統,具有鋼筋輔助定位、泵管集成自動布料、全封閉智能養護等功能,就像一個空中「移動工廠」,成為大橋主塔的豎向「流水」生產線,大幅提升橋塔建造品質。
為確保施工質量,便於靈活分層、分段澆築混凝土,採用的布料機,可實現360°自由旋轉澆築,不僅大幅節省塔頂空間,也使得混凝土澆築更加快捷,保障了施工的流暢度和安全性。針對索道管及鋼錨梁定位困難等問題,成功研製出「亞克力定位對中盤」,有效確保了高空作業定位精度。
一年多來,通過開展科技研發工作,項目團隊在質量提升及科技成果方面成績斐然。截至目前,獲得企業級工法4項,省市級QC成果10項,項目科研課題《大跨徑高鐵混合梁斜拉橋智能建造關鍵技術研究》已在中國施工企業管理協會成功立項,實現了挑戰突破的目標。
【標準+規範】
烏海黃河特大橋橋塔為花瓶型空心薄壁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此類設計對混凝土的溫控防裂具有超高的標準要求。
為保證橋塔的施工品質,項目團隊突出鐵路標準化管理,建立完善了進度考核管理辦法、安全風險管理實施細則、安全隱患掛牌督辦制度、幹部跟班作業制度、安全生產包保制度、橋樑智能化建造管理辦法等7項管理制度,提升橋樑管控能力,強化橋樑施工過程控制,建立橋樑施工標準。
在混凝土施工中,將「標準、規範、精細、嚴密」八字要求,充分融入到標準化管理體系中,加強混凝土生產質量管控,實時監控原材料入場進倉,讓「偽劣」原材料「無處遁形」,從源頭保障混凝土的生產品質;塔座大體積混凝土採用應力應變計監測混凝土狀態,對入模溫度等性能指標參數逐一檢測,隨時「把脈問診」,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質量。
針對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等難題,研發出智能溫控系統,嚴格標準規範控制混凝土入模、澆築溫度,做到全過程防裂管控,實現主塔混凝土「0」開裂,確保了大橋的工程品質。
【黨建+綠色】
自開工以來,項目黨支部倡導「凝聚、向上、擔當、高效」的團隊精神,積極踐行綠色施工理念,以「黨建+綠色」的形式,全面推進環保低碳工地,守護綠水青山。
通過突出黨建方向「引領」、突出黨建融合「活力」、突出黨員先鋒「作用」、突出榜樣典型「示範」的「四個突出」,把黨建工作的軟實力轉化為項目管理的硬推手。先後開展了「草原高鐵黨旗紅,爭先創優當先鋒」「爭奪紅旗項目部,助力草原鐵路騰飛」等黨建主題活動,濃厚的黨建氛圍形成了巨大合力,不斷掀起高舉黨旗建包銀,草原高鐵鑄精品的施工高潮。
黨建引領,黨員挂帥,全員行動,打造綠色和諧的「花園式」工地,是參建人員 的共同信念。在大橋主體結構和輔助結構施工過程中,中鐵十局採用一系列創新手段,全方位提升綠色環保施工水平,最大程度降低對黃河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在大橋工地周圍見縫插綠、立體增綠。針對施工中產生的垃圾和廢棄物,從源頭入手,依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對垃圾進行集中處理。
黨建引領的最終目的,是服務項目建設,激發廣大員工的生產積極性。中鐵十局還將黨建和組織建設、勞動競賽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發揮黨建的協調聯動功能,堅持以月度為單位,每月開展以「安全、質量、進度」為目標的考核,每兩月開展一次「安全標兵」「技術能手」評比,形成「你追我趕、大幹快上」的建設熱潮。
鮮艷的黨旗閃耀著安全施工、綠色施工的光輝。黨支部在點上發力、面上擴展、由點到面,推動黨建引領有效融入到項目建設的方方面面,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保證。
【帶你了解包銀高鐵】
包銀高鐵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蘭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西北地區連接東北、華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和經濟大通道,其中內蒙古段全長402公里,設計速度每小時250公里。項目建成後,包頭到銀川通行時間將由現在的6小時縮短至2小時左右,對內蒙古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進一步完善區域鐵路網布局、加快文化旅遊建設、促進沿線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圖文:宋志凌 劉成碩 劉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