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韓國電影,沒少被誇敢拍。
但也經常被嘲,「只拍不改,有什麼用。」
殊不知,已經有很多電影改變著世界。
關於這個話題,魚叔已經聊過太多次了。
最近又出一部新片,再次打臉了這樣的聲音。
因為內容敏感,此片被定為「少兒不宜」,被修改了27次。
但上映後不僅票房喜人,還積極影響了現實。
印度教育協會因為這部電影,宣布修改教育大綱。
這片這麼神?
今天就來看一看——
《偶滴神啊2》OMG 2
主演阿克謝·庫瑪爾,一代動作巨星。
他也是公認的良心巨星。
主演的《廁所英雄》《印度合伙人》,直接推動政府建立了為農村女性修建廁所的專項資金,取消了困擾印度女性的衛生巾消費稅。
自然,這些電影也因觸及女性如廁、月經之類的私密話題,在印度掀起軒然大波。
同樣,《偶滴神啊》第一部也尺度生猛。
膽敢在宗教國家大談無神論,批判宗教人士的虛偽。
「神都是自欺欺人」
「供奉神明是一樁生意」
2012年上映時,不僅創下印度票房紀錄,更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關注。
至今在豆瓣也有8.4的高分。
11年後的這部續作,尺度上有過之無不及。
這回,貫穿全片的關鍵詞是「性」。
將兩性話題擺到明面上討論,再度衝擊了印度保守的禁慾文化。
片中很多情節,都看得人目瞪口呆。
比如,眾目睽睽的法庭上,律師要求一個小女孩觀看男孩打飛機的視頻,並描述這一行為。
律師要求一位中年婦女分享新婚之夜的體驗。
上映前,此片就遇到很大的審查阻力,被定為少兒不宜,需修改27處,映期一推再推。
上映後,遭到很多宗教團體的抵制。
尤其與一部印度愛國電影《邊關風暴2》撞檔,被批損傷民族情感。
更有極端分子燒毀電影海報,懸賞100萬盧比向演員打耳光或吐口水。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呢?
從一樁「性醜聞」開始。
男主坎堤,在當地知名的寺廟旁,開著一家宗教用品商店。
也因此很受人尊重。
雖然家境平平,卻還是托寺廟裡的大師,將兒子送入了市內最好的中學。
但沒想到,有一天,一通電話告知他,兒子躺在醫院。
原因居然是——
未成年兒子服用了過量的偉哥後,頻繁打飛機。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學校又打來電話要開除他的兒子,走關係也沒用。
原因是,兒子還在學校廁所干同樣的事。
這一幕還被人偷拍下來製作成搞笑視頻,傳到了網上。
校長認為,這有損學校聲譽。
坎堤的生活瞬間天翻地覆。
兒子的視頻被瘋傳,鄰居每天陰陽怪氣,指指點點。
他的女兒也受到影響,不能正常上學。
無奈之下,他計劃帶一家人連夜搬走,去親戚家躲避風頭。
坎堤想不通,兒子一直是個好孩子。
為什麼突然要吃偉哥,為什麼要在學校廁所打飛機呢?
向兒子的好朋友一打聽,明白了原委。
兒子經歷了校園霸凌。
起因是學校舞蹈活動時,與兒子一起練了很久的女伴突然毫無理由地拋下他,轉頭與校霸搭檔。
正為此耿耿於懷時,校霸和他的小跟班在廁所堵住了他。
他們粗暴地拽住他,拉過他的手查看。
「看他手的大小就知道那裡的大小。」
之後,他們毫不留情地嘲笑他,說他的小弟弟太小了,才會被拋棄。
兒子被羞辱後,心裡一直很在意。
當天回家後,他便自己用尺子量了長度。
上網搜索後發現,居然真的尺寸過小,被說中了。
又看到網上很多文章說,這會影響一個男人的一生。
「性生活毀了」「老婆會離開你」「你會自殺」……
兒子因此認定,這個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明天還會被別的女生拒絕,未來也會變得不幸。
自此,兒子無心讀書了,他開始想發設法尋求改變。
聽同學說打飛機有助於增大,他一有空就去廁所試驗,但沒有效果。
他去求助生物老師。
結果,一句話沒說完,就被老師罵「不要臉」。
兒子又去求助街上賣藥的。
藥販子天天吆喝說有變大神藥,一瓶就見效。
他一口氣怒喝10瓶,卻沒有任何變化。
他不甘心,又去正規藥房開了偉哥。
一顆不見效,就一次吃三顆,吃完瘋狂操作了一波。
結果強擼灰飛煙滅,人暈了過去,被抬進了醫院。
他沒想到,一切只是個開始。
事情敗露得如此徹底,他讓全家人蒙羞。
他自己甚至沒了活下去的勇氣。
搬家那晚,他嘗試用刀、毒藥自殺,都沒能成功。
最後,他選擇站到軌道上,等火車迎面駛來結束這一切紛擾。
幸好,一個神秘男人挺身而出,救下了他。
神秘男是坎堤兒子的救命恩人。
不僅因為他救下了兒子的生命,還因為他改變了坎堤的看法。
他的提醒令坎堤意識到,逃避無法解決問題,只會讓兒子一輩子活在羞愧中。
回到事件本身,兒子又有什麼錯呢?該負責的是大眾。
「所有人都該跟他道歉,只有這樣,他才能好好抬頭挺胸。」
電影將矛頭對準性教育匱乏的印度社會。
因為歸根結底,坎堤認為,「我兒子的舉動,是出於好奇、無知和信息錯誤。」
他一紙訴狀,將學校、賣藥的人,甚至自己都告上了法庭。
醫生非法行醫,為一點蠅頭小利,胡亂賣藥給未成年人。
他自己作為父親,也沒有給孩子很好的教育,也應道歉並賠償。
但更為惡劣的是學校,完全沒有提供性方面的教育,讓孩子誤入歧途。
在風氣保守的印度,性是禁忌話題。
官司該怎麼打,成了本片最大看點。
在中國,性教育的阻礙是傳統落後的觀念,與生俱來的性恥感。
在印度,除了這一點外,更有宗教這座大山。
人們普遍認為,禁慾才是禮儀,公開談性褻瀆神靈。
坎堤對此,搬出宗教聖典,印度教可是有專門的《欲經》《愛經》,幾千年前的聖人早已肯定了慾望之於生命的重要性。
這樣一來,倒是學校違背神的意志。
被告的辯護律師又拿「民族感情」說事。
認為年輕人是受資本主義國家的不良思想影響,自己走上歪路,這是對宗教國家的背叛。
坎堤又在歷史中找到答案,英國殖民印度期間,文化措施就包括剔除性教育。
英國曾從印度典籍中汲取智慧,已藉由歐洲性教育教學,成為現代化國家。
但早已實現獨立的印度,卻仍讓孩子接受過時的教育。
究竟是誰在不愛國呢?
宗教+愛國這套組合拳,已經將對方打蒙了。
辯護律師便改變策略,站在弱勢群體一方,企圖博取同情。
她表示,公開談性,只會導致女性受辱、受害。
為此,她還現場拷問坎堤的妻子、女兒,故意詢問大尺度話題讓她們難堪。
她想證明普及性教育說起來容易,卻註定無法實施。
這一點當然更是立不住腳。
難道不去談性,就能保護女性了嗎?
據統計,印度是成人片觀看量最高的國家之一。
明面上對性避而不談,然而大家都在偷偷上網「學習」,甚至有88%的用戶會去搜索性侵案受害者的名字。
不知不覺中就被錯誤的、不健康的性知識誤導。
多少人因為缺乏性教育,才變成了暴力、猥瑣的變態,不懂得尊重女性的人。
男主坎堤一方逐個擊破了對方的觀點,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但最終案子能取得勝利,靠的還是輿論。
這一案件被電視報道、經網絡傳播後,坎堤獲得了無數支持者。
很多專家學者堅定地站在坎堤一方。
太多人因性知識匱乏而吃虧的人,站出來支持他。
年輕人為了力挺坎堤的兒子,公開表示自己也會打飛機。
「我們需要性教育」的呼聲排山倒海而來,蓋過了一切爭議。
電影最後,坎堤和他的兒子取得了勝利。
法官不僅要求學校為坎堤兒子的窘境負責。
還指示教學委員會修改教學大綱,增加性教育內容。
這一幕也發生在了現實中。
有人評價這部電影是「用魔法打敗魔法」。
的確,和第一部一樣,雖然表面是無神論、性解放的話題。
但本質上完全沒有觸動宗教的神聖地位。
兩部影片中,解決最終問題的還是阿克謝·庫瑪爾飾演的無所不能的神。
第一部中,無神論男主因為自己的店鋪被地震毀掉,將神告上法庭,表示自己花大筆錢保平安,卻毫無用處。
結尾居然是真神降臨,幫男主打贏了官司,反而讓男主相信有神的存在,批判點落在宗教的過度商業化。
這一部中,宣揚性教育,追求科學真理,卻還是要宗教背書。
救下坎堤兒子,全程幫坎堤打贏官司的神秘男,同樣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神。
他告訴坎堤,堅守自己的信念,這也是神的旨意。
「你擁有神的本質,你無所畏懼說出的美麗真相,成了濕婆神的話語,並且你將會展現出神性。」
其實還是延續了上一部的主題,強調宗教源於人內心的信念,人不為宗教而活,但宗教因人而生。
但,即便打出這張安全牌,影片還是受到如此大的非議,這也可見印度電影人的創作環境多麼受限。
實際上,「談性色變」的又何止是印度,這在我國同樣是爭議話題。
每次一有兒童性犯罪事件發生,也都少不了對性教育的呼籲。
很多人看過电影後也發現,片中那些因性教育缺失引發的問題,也存在於我們的社會。
前段時間,發生了一起震驚全網的校園欺凌事件。
性質極為惡劣,霸凌手段包括強吻、觸碰私處、性侵……
但新聞中竟完全不提「性」,表述為「欺辱」。
殊不知現實中,很多人就是因為羞於說出「性傷害」、無法指認「性傷害」,才成為受害者的。
電影創作中,這也一直是敏感話題。
國產老劇《女人不再沉默》,因為聚焦性侵案件,導演表示報審時修改了幾遍才通過,很多商家也因為題材紛紛撤了贊助。
主演侯天來,也迫於社會壓力,把演員表的名字改成「後天來」。
今天這種狀況依然沒有太大改變。
我們很少能看到正面探討性話題的作品。
這也導致一有涉及尺度的內容,就會引起很大關注。
《愛很美味》因為不迴避女性的性需求,相關片段火出圈。
同名電影上映時,尺度也成了熱門話題。
《小歡喜》里難得正面呈現性教育的短短一幕,震撼到了很多人。
其實都是因為過於罕見。
就像這部電影中坎堤兒子的疑惑——
如果這個社會人人都對「性」諱莫如深。
那當未成年人在搜尋引擎輸入「性」時,誰能把那些詞解釋給他們聽呢?
又有誰能解釋虐待、暴力、意外懷孕、仇女等等定義呢?
毫無疑問,要依靠教育。
電影回答了這一問題,電影本身也在踐行著這一答案。
相比之下,我們的電影環境比印度少很多阻礙,至少不必藏在神像背後談「性」。
但,這樣的電影,卻至今沒有等到。
全文完。
如果覺得不錯,就隨手點個「贊」和「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