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近視,不同年齡孩子視力多少度最好?終於弄明白了

2023-04-21     丁香媽媽

原標題:預防近視,不同年齡孩子視力多少度最好?終於弄明白了

我們之前跟大家科普過,預防孩子近視需要關注孩子的「遠視儲備」,如果遠視儲備不足,可能會增加孩子將來近視的風險。

為了更好的了解孩子眼睛的發育情況,家長可能會帶娃去做視力檢查,這時就會得到一張類似這樣的報告單: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醫生會直接告訴家長結果,比如 「遠視儲備有點低」「遠視儲備還不錯」之類的,但家長看著單子還是一頭霧水:

這張單子是怎麼看的呢?哪個是遠視儲備結果?

下面我們把關鍵信息對應標註出來了,大家可以拿出自家娃的報告單對照著看一下:

點擊查看大圖

在各項結果中,大家最關注的「遠視儲備」就是左右眼檢查結果中,最後一行的數值。

數字代表具體的度數,數字的符號前是 +,就表示遠視,- 表示近視。比如上面這個圖的結果就是:眼遠視儲備 150 度,左眼 50 度。

查出來的度數對於孩子來說到底夠不夠呢?不同年齡的孩子,有多少遠視儲備才是正常的?

下面我們就請眼科醫生,來跟大家詳細講講。

不同年齡的孩子

遠視儲備到底應該多少度?

目前並沒有一份全年齡段嬰幼兒正常遠視儲備的對照標準,主要是缺乏6 歲內的孩子的研究;再加上學齡期近視率太高,導致我們暫時還無獲得大不近視兒童小時候的散瞳驗光數據。

不過,我們可以用國家衛健委 2020 年發布的《幼兒園近視防控手冊》中給出的範圍做個參考,初步判斷孩子的遠視儲備是不是在正常範圍內。

數據來源:疾病預防控制局

如果孩子的遠視度數在年齡對應的區間中,就說明當下的遠視儲備還不錯,在正常水平。

如果低於區間數值,也不是說孩子未來就一定會近視,只是提醒我們要警惕。

但要注意,上面這個數值是散瞳後的檢查結果,沒有散瞳直接檢查的結果,無論視力篩查儀還是驗光儀,都是不準確的,往往比實際度數低。

3 歲內孩子的眼球還在快速發育的過程中,視力檢查的重點在於篩查有沒有度數特別高的近視、遠視、散光或斜視等異常即可, 不用特意去判斷遠視儲備的結果及近視風險。

3 歲以上可以通過散瞳驗光等檢測手段,獲得比較準確的數據。

家長們也不用一看到孩子的檢查結果數值偏低就過度緊張,可以去眼科做個詳細檢查再說。

預防近視,除了關注遠視儲備度數

還應該關注它的變化趨勢

一次的檢查結果,不能判斷孩子是不是一定會近視,而是要通過定期、多次的檢查,結合遠視儲備的變化趨勢來判斷。

遠視儲備的變化趨勢,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張圖了解:

眼軸就是眼球前後徑的長度,會隨著年齡增長

圖片來源: 疾病預防控制局

遠視儲備的下降,主要來源於眼軸的增長,它的增長有一個臨界點,就是圖片中「正視」的狀態。

當眼球發育到臨界點時,就是正視眼,而一旦超過了臨界點,下一步就會朝著近視發展了。

遺憾的是,眼軸就像身高一樣,一旦增長起來,就不會再縮回去了。

所以我們就要定期帶娃檢查,及時關注孩子遠視儲備的變化趨勢,一旦出現快速下降,就要及時干預。

嬰幼兒定期視力檢查建議

3 歲內

建議每年一次,到兒保做視力篩查,排除異常,同時可以記錄下屈光度數。

*注意:3 歲內孩子的眼球還在快速發育的過程中,視力檢查的重點在於篩查有沒有度數特別高的近視、遠視、散光或斜視等異常即可,不用特意去判斷遠視儲備的結果及近視風險。

3 歲以上

每年一次常規視力篩查,配合電腦驗光和綜合驗光

教會孩子看視力表,每年到眼科檢查一次

有條件增加眼球生物學測量檢查,了解孩子眼軸等詳細參數,每年或半年一次

此外,建議大家從學齡前開始幫助孩子建立屈光發育檔案,便於準確地了解學齡前兒童的眼部發育情況,依據情況的不同分檔制定近視預防策略。

最後想要提醒大家:無論孩子多大了,遠視儲備足還是不足,該做的戶外活動一定不能少,該保持的用眼習慣一定不能放鬆。

我們可以幫孩子做好下面兩件事——

保證每天 2 小時,或者每周累計 10~15 小時的戶外活動

引導孩子正確用眼,遵循 20-20-20 原則

每近距離用眼20 分鐘20 英尺(6米)外遠眺,保持20 秒或更長時間。

不管還剩多少遠視儲備,只要現在保護起來,延緩下降的速度,就有機會讓孩子晚近視,甚至不近視。

參考文獻

[1]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近視眼防治指南[EB/OL]. (2018‑6‑5[2021‑05‑30].

[2] Larsen JS. The sagittal growth of the eye. 3. Ultrasonic measurement of the posteriorsegment(axial length of the vitreous)from birth to puberty[J]. ActaOphthaImoI(Copenh),1971,4(93):441-453.

[3] Curtin BJ.The myopia-basic science and clinical management[J].Philadelphia:Harper&Row,Publishers,1985:3-59.

[4] Larsen JS. The sagittal growth of the eye. IV. Ultrasonic measurement of the axial Iength of the eye from birth to puberty[J]. ActaOphthaImoI(Copenh),1971, 4(96):873 - 886.

[5]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兒童屈光矯正專家共識(2017)[J].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誌, 2017, 19(12):705‑710.

本文專家

羅荃

合作專家

卓正醫療眼科醫生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碩士

劉剛

審核專家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院區眼科主治醫師

策劃製作

策劃:阿童木

監製:大力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eb322c8618984a6758767ca22fa9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