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飛彈和美國飛彈誰的性能更先進一些?

2019-06-05     皇家橡樹1972

蘇制薩姆–2防空飛彈,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型地空飛彈系統,是最早和西方國家先進戰機較量的先進防空武器,先後擊落過:RB–57D、U–2戰略偵察機和B–52戰略轟炸機。

俄羅斯/蘇聯和美國的作戰思想不同,在飛彈發展方向和過程中也是不同的,蘇/俄和美國的飛彈涵蓋的所有種類,但是美軍在這某些種類當中只發展幾個甚至一兩個型號而已,而蘇/俄則不但種類齊全,並且型號也要比美國多了許多。

蘇/俄的防空飛彈型號是世界最齊全的,比如:S300/400/500這些著名的遠程防空飛彈,還有薩姆–11「山毛櫸」中程防空飛彈、薩姆–6...等等都是一段時間內防空飛彈界的翹楚,蘇/俄之所以大力發展地空飛彈的原因是領土面積太大了!蘇聯時代是2200萬平方公里,幾乎相當於「北美大陸」,這樣遼闊的土地鄰國又太多,而且歷史上、冷戰期間與蘇聯關係都極差,沒有「一雙善意的眼睛」...為了防止北約國家的飛機入侵領空,蘇聯大力發展了大型截擊機和各種地空飛彈,但大型截擊機不能總是在天上飛,也需要維護、飛行員也需要休息,地空飛彈則彌補截擊機的飛行空擋,而且地空飛彈在雷達搜索範圍也很大 ,一旦有敵機入侵可以很從容的進行攔截...基於領土面積太大,所以蘇/俄有必須要研製各種射程的地空飛彈。

「愛國者」系列防空飛彈是目前美軍主要的防空飛彈,圖片上是「愛國者3」PAC。

反觀美國,雖說領土面積也是遼闊的,但鄰國就倆並且兩個大洋阻隔了與其他大陸的聯繫,飛機要想入侵美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有了這樣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美國國土防空壓力不大,加之美國空軍是世界上最強的,即便是有敵機過來也可以較為輕鬆的攔截...有飛機也就不怎麼再需要地空飛彈了,所以美國的地空飛彈目前只有「愛國者」系列這一種擔當(海軍「標準」系列飛彈還是有較大發展的)!當然「愛國者」防空飛彈也是非常先進的,但性能過於單一,從「愛國者2」開始到「愛國者3」都貌似以攔截近程彈道飛彈為主,基本上不防禦飛機...所以,地空飛彈通用性和多用途性來看,俄羅斯的飛彈要比美國的好一些!

蘇制SS–N–2C「冥河」反艦飛彈,SS–N–2飛彈是世界第一種實用的反艦飛彈,首開了反艦飛彈擊沉敵艦的先河。

蘇/俄的反艦飛彈也是世界上種類最齊全的,基本上都是重型反艦飛彈!5000噸級別的艦船隻要挨上一枚就會沉沒,蘇/俄海軍的作戰思想也與美國海軍截然不同,他們要面對的是強大的航母編隊,冷戰時期美國航母戰鬥群都配備了核武器,艦載機攜帶核彈說不定會從哪個方向來襲,所以面對航母編隊的重大威脅,蘇聯海軍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就大力研製重型反艦飛彈。

圖–22M超音速轟炸機機翼下掛載著兩枚KH–32巨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它的體積大小與一架米格–21戰鬥機差不多!

蘇聯不但發展大型亞音速,在大型超音速反艦飛彈方面也是頗有建樹的,甚至研究出了使用超音速飛彈「飽和攻擊戰法」,就是戰時從空中–水面–核潛艇發射大基數的重型反艦飛彈突破美軍航母編隊防衛圈將航母重創...為此,蘇/俄才大力的發展反艦飛彈。

與蘇/俄不同的是美軍的反艦飛彈幾十年一貫制,除了1970年代研製的「魚叉」亞音速反艦飛彈之外,似乎是放棄了這個家族,費了很大力氣研製出來的「戰斧」反艦型飛彈也沒有裝備...從1970年代「魚叉」服役,就是對它改改改,相繼研製出來艦載型、空射型、潛射型,但是型號沒有增加,這也與美國海軍的作戰思想有關,由於美國海軍的強大:第一,小國海軍不可能與美國海軍交戰。第二,即便是蘇聯海軍也不至於主動出擊。所以,美國海軍認為反正你們不敢打我...在強大的航母編隊威懾下,有一型反艦飛彈足夠應付了!美軍這樣做,還是太自信自己的海軍航空兵空前的作戰能力。

到了21世紀由於先進的反艦飛彈全球擴散,加之小國海軍也有一定的發展,「魚叉」已經難以適應現代化作戰要求了,美國海軍前幾年開始招標新一代反艦飛彈,經過挑選認為挪威研製NSM隱身中型反艦飛彈是適合的(以前就購買過「企鵝」輕型反艦飛彈),隨即購買了此種飛彈,NSM飛彈可以使用各種發射平台,也可以掛載在F–35B戰鬥機的內置彈倉內,彈體採用隱身設計,非常先進!單枚就可以毀傷一艘1000~3000噸的艦船(小國海軍戰艦都這個排水量等級)。

由於NSM屬中型反艦飛彈,打擊大型戰艦的能力有限,美軍又在AGM–158隱身對地巡航飛彈的基礎上研製出來了反艦型,AGM–158飛彈隱身性能更好、可超音速飛行、戰鬥部威力大,射程遠(700~1000公里)衍生出反艦型之後可由美軍大部分現役飛機攜帶,平台反艦靈活性很高,目前AGM–158反艦型仍然處於完善階段,還是在沒有太大的海上威脅條件下,美軍也不急於求成。

總體來說,在反艦飛彈這個方面俄羅斯仍然略占一些優勢,主要原因仍舊是面對的海上安全形勢複雜程度大大高於美國,美國有強大的航母編隊整體作戰,威懾作用非常強大...也就不需要大力發展反艦飛彈。

「民兵Ⅲ」型洲際飛彈是美國目前唯一的陸基戰略核飛彈,已經超期服役了!美軍也沒有研製其他型號接替,只是將它們一再延壽。

俄羅斯SS–29「亞爾斯」陸基戰略核飛彈,是SS–27「白楊M」飛彈的深度改進型,它也許是目前世界上綜合性能最好的洲際飛彈,同時俄羅斯還有地下發射井型號的「薩爾馬特」重型液體發動機洲際飛彈,也就是說俄軍目前有三個型號的先進陸基戰略核飛彈懟美國一個老舊的洲際飛彈。

從「北風之神」戰略核潛艇發射而出的「布拉瓦」海基洲際飛彈,使用固體發動機,但整體技術水平要比美軍的「三叉戟Ⅱ」落後了一個檔次,蘇/俄核潛艇所用海基洲際飛彈相對於美軍是弱項,由於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和核彈頭小型技術有欠缺,所以我們看到蘇/俄戰略核潛艇「龜背」明顯,蘇/俄潛射洲際飛彈有十幾個型號之多,總是利用前型的技術改善下一個型號,這導致了戰略核潛艇的型號也多!這是不利於海基核力量發展的,從武器裝備角度來看,飛彈要適應潛艇,而非反其道而行之!受技術限制蘇/俄海基核力量水平要低於美軍。

「三叉戟Ⅱ」型海基洲際飛彈,旁邊是它運載的W88型核彈頭,「三叉戟Ⅱ」飛彈及其核彈頭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三叉戟Ⅱ」飛彈不但尺寸小,彈頭打擊精度也非常精確CEP誤差僅有90米!11000公里的飛行距離,打擊誤差這樣小達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這就好比在150米外將一根鉛筆投進一個可樂瓶嘴那樣的精確!

三叉戟Ⅰ和三叉戟Ⅱ。

海基洲際飛彈的先進,也是美國停止發展陸基戰略核飛彈的原因,海洋占地球表面積70%以上,核潛艇在大洋深處的機動能力遠遠高於陸上機動的洲際飛彈,而且發射飛彈打擊的突然性也非常的高,可以潛航到敵海岸線1000公里處發射飛彈,這樣就極大的壓縮的敵預警/防禦時間...所以,美國通過比較認為:與其大力修建地下發射井或者研製重型運輸/起豎/發射車,不如建造先進的核潛艇和海基洲際飛彈管用!況且前者投資也是巨大的,利用技術優勢揚長避短更能起到威懾作用!

通過上面對幾種類型的俄–美飛彈介紹,可以得出兩方面因為作戰思想和國防觀不同,飛彈的發展趨勢也不同,美軍由於空軍和海軍過於強大加之地理位置優越,在防空和飛彈這兩大類飛彈發展上相對滯後一些,倒不是技術水平不行,而且沒有太多的需要。

蘇/俄則由於地理位置不佳,國際形勢嚴峻,不得不在飛彈的所有領域都要發展,發展就要投入大量資金,一個類別就投資巨大,累積起來就是一個「超國力」的數字!還有除飛彈以外的武器裝備...這也是蘇聯最後轟然倒地的原因之一!

飛彈本質上是一次性使用的彈藥,研製難度低於作戰飛機,以俄–美現在的技術水平,除在個別項目和性能上有不同、有差距之外,大部分指標都非常的接近,並且飛彈的使用要看操縱者的技戰術水平的高低和熟練程度,不能簡單的用紙面數字去對比誰優誰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d8k_WsBmyVoG_1ZZxP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