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助學金」這個事,從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新聞剛剛被曝出來,輿論幾乎一邊倒地支持這位實名舉報學校的小蘇(化名)同學。
圖源:當事人視頻帳號
視頻中,小蘇稱自己是個孤兒,平時連個水果都捨不得吃。
而這位頂替了他的同學,儼然是一個腳踩名牌鞋,手拿蘋果手機的非貧困生。
孤兒建檔立卡戶家庭的孩子,被穿AJ同學擠掉助學金名額?
怎麼聽,都是學校在評定流程上出了問題。
「助學金首先給建檔立卡!這不是鐵律嗎?」
「第一次聽說助學金評定還要選舉投票,難道不是誰最困難就給誰嗎?難不成是看誰人緣好,誰就貧困?」
網友們對於學校助學金名額評定流程表示質疑:
圖源:百度新聞評論
圖源:微博
昨日(11月6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公布了該事件的調查結果:
表示不存在國家助學金名額遭「擠占」情況、未發現材料作假的情況,未發現「瀆職及濫用職權」問題。
學校內部流程出現問題,當事人頭鐵鬧上熱搜。
於是,為了平息輿論壓力,校方決定自查自糾,又一個「鼠頭鴨脖」happy ending。
這也是有范君一開始並沒有想跟蹤這件事的原因。
但如今,校方站出來闢謠了,大眾的關注點也逐從最早關注「助學金」評定進而發展到了網暴當事人的程序了。
有人爆料當事人小蘇使用幾千塊的筆記本電腦和IPAD;
還有人質疑他吃不飽飯為啥不去做兼職,更有網友扒出了小蘇的身世背景,稱其有四個姐姐,根本不算貧困......
這個事件之所以能夠引發如此多的關注,正是因為小蘇的遭遇並非個例。
大家之所以這麼憤怒,是因為過去這種不公平太多了。
助學金對於真正貧困的家庭完全是雪中送炭,被不配領的人獲得,真的不應該!
「我要的不是錢,是公道」
對於學校的調查結果,當事人小蘇表示:沒有權威部門作證,對調查結果不認可。
圖源:當事人微博
很多網友也覺得,學校的通報結果完全是站在保護學校名聲的立場,且沒有交代整個事件的時間線,所以可信度存疑。
圖源: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官方公眾號
據悉,小蘇在月底就曾上傳過舉報視頻,但10月30日視頻遭下架。
圖源:網絡
直到11月2日,助學金事件才被曝了出來。
同一天,小蘇在社交平台發出了自己低保、孤兒的身份證明。
圖源:當事人社交帳號
據他介紹,自己4歲時父親離世。
次年母親改嫁後再無聯繫,也沒有經濟資助。小蘇有4個姐姐和1個妹妹,由爺爺奶奶撫養長大。
幾年前,爺爺離世,小蘇成了家裡的戶主。
今年9月份,班級里舉行助學金評比,一共4個名額。
作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的他,往年都在列,今年卻被一個經濟狀況並不困難的同學頂替了。
小蘇質疑其中有舞弊情況,便找到學院和輔導員反映,希望學校調查。
學校表示會對此進行調查,並承諾給他評定國家二等助學金(3000元左右)。
而針對於網友說的,貴价電腦和IPAD,小蘇則回應稱,專業需要。
圖源:封面新聞官微
在此期間,小蘇的室友找到輔導員,要求他搬離宿舍。
圖源:二三里諮詢官微
或許是因為小蘇的執著,他接二連三在網上討要公道,一方面讓他得到了大眾的同情,而另一方面也遭遇了流量的反噬。
事情兜兜轉轉,他不僅沒有等來他想要的「公道」甚至等來了公眾的反水。
真假貧困生,受害者必須「完美」
一個是AJ+IPhone Pro,一個是ROG+IPAD,學校說「都窮」。
隨著事件的發酵,情況也變得複雜起來,網友們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多。
首先是那位AJ舍友的問題,一直被迴避,自始至終並沒有露臉,更沒有相關資料。
圖源:當事人上傳視頻
而關於小蘇同學為何沒有被評上助學金名額?
有人則表示,21年、22年評上了二等助學金,結果轉身就買了8500元的遊戲本,所以今年評分下降很正常。
「如果說電腦是專業剛需,那麼21年的時候有閒錢買3900多的ipad,為什麼不買電腦呢?」
圖源:微博
面對這兩位貧困生的身份,大家越來越在心裡打個問號。
有的網友表示,自己上大學的時候,班級里家庭情況不好的同學因為路費很貴,所以假期一般都會選擇留宿打工賺錢,不敢回家。
「家庭條件困難,基本是靠著資助來求學,賺點錢都會存下來以備不時之需,不可能去買高消品。因為他們都窮怕了。」
助學金給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小蘇是嗎?他的室友是嗎?
「果然不站隊是對的,繼續吃瓜。」
似乎在所有悲劇事件中,都會有這樣一個約定俗成,那就是受害者必須完美,否則你所有的發聲就是有污點。
國家規定你可以享受補助,但是其他人會問你為什麼不去打工;既然是貧困生,那就要守住貧困生的本分。
可是,真貧困和假貧困如何界定?
勤工儉學買手機、名牌鞋,算貧困嗎?
四個姐姐,算貧困嗎?
有親戚送禮物,親戚不能資助他上學嗎?
對受害者身上的「瑕疵」的過分警惕,讓我們甚至忘了事實和真相。
就像一位網友說的,事實和真相就是,他符合助學金的評定標準,你管他幾個姐姐,有沒有打工。
大學助學金,不能是筆糊塗帳
雖然有很多人覺得,相比社會的複雜性,學校的人際關係是單純的。但這是從整體上來看,一旦放在個體,食物的兩面性就凸顯了。
學校的問題,始終還是人的問題。
就像很多網友說的那樣,很多貧困家庭的孩子並不善於跟同學處關係。
相比之下,那些知進退,會巴結的學生更容易獲得同學和老師的好感。
這也是為什麼,小蘇被同學爆料說他性格不好,說話難聽。
但是,他們身上的戾氣與愁怨並非與生俱來,而是生活中太多的不公帶來的。
誰不想做人見人愛的王子與公主?
或許在這次事件當中,小蘇錯就錯在了以為學校是那個可以給他公道的「象牙塔」。
但他忘了,這只是一次提前的社會演練。
國家補助,顧名思義就是為了給貧困的學生提供幫助,解決溫飽問題。
如果有人占著坑位,那其他連飯都吃不上的人怎麼辦?
國家助學金,對促進教育公平、保障「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
《人民日報》曾發布報告稱,2022年國家共資助學生1.6億人,總金額2922億元。其中國家助學貸款發放571億元,同比增長32.56%,助學金資助學生1380萬人,總金額499億元。
大學助學金不能是一筆糊塗帳!
作為高校,更加有責任、有義務對助學金的發放制定嚴格、透明、公平、公開的評定機制。
此前,南京理工大學就把在學校食堂每月就餐超過60次,花費不超過420元的學生列為貧困生,直接把錢衝到飯卡里。收到了社會好評。
學校做得好,學生自然都是看在眼裡。
「天津助學金事件」之所以能夠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正是因為現實中有太多這樣的有失公允的事情發生,嚴重地影響了助學金措施的公信力。
讓每一筆助學金都能用到實處,我們呼籲能夠嚴查嚴打,而絕非自查自糾。